word滚装船装载运输方案传统操作中容易发生货损的地方:1.由于货物被吊起过高,并发生移动,易产生较大震动,产生货损2.在货物吊起,水平移动过程中,由于货物超长,易重心不稳,发生货物翻斗3.货物在进入船舱与舱内定位时,由于货物超长与摆动等不可控因素,货物易与舱口、舱壁发生碰撞、磨擦,导致货损4.由于货物超重,吊起时间长,采用钢丝绳作为吊捆工具时,易损坏货物包装,造成货损采用滚装船滚装方法的操作流程: 在码头上将货物吊起,高度不超过1米(防止了货物受到较大震动和由于对超重货物吊装时间过长产生的货损),在货物底下放入带有轮子的底盘〔平板车〕,将货物固定在底盘上(防止了货物重心不稳,发生翻斗),由拖头拖动底盘通过尾跳将货物运进船舱内,并固定(防止了进舱时货物与船舱的碰撞、磨擦)由于滚装船具有“通舱〞的特性,解决了货物超长,不好摆放的难题;滚装船的设计允许根据货物的高度调节舱内假如干舱板的高度,解决了货物超高难题;而且滚装船尾跳承重可达40MT,船尾舱口宽达12米,解决了超宽、超重大件货物进舱的难题结构特点鉴于滚装船采用水平装卸货物方式,因此在总布置上有如下特点:(1) 货舱为水平分隔,甲板层数增多,导致型深加大,从而使滚装船的水上面积比水下面积大得多,面积比值一般大于2,有时到达3或更大。
2) 为便于车辆出入,船与码头用跳板连接跳板形式有直跳板、斜跳板(与船舶纵向中心线角度一般为30~45°) 、旋转跳板跳板一般设在船的尾部,也有首尾均有设置3) 为便于装卸,机舱设在船的尾部,且处于封闭状态,主要是因为机舱上部可作为主要通道4) 为便于车辆通行与置放,甲板一般不设舷弧与梁拱5) 为准确靠离码头,一般在船首部或首尾设置侧推器滚装船安全操纵须知事项靠离泊须知事项(1)滚装船平行处船体较短,在操纵中极易造成船壳凹陷受损应对措施:加强拖轮顶推点处船壳的强度;实行平行靠离泊方案;与泊位间使用大靠把;保持余速慢慢贴靠泊位,通常控制在小于0.1~0.15m/s位移速度;用艏艉侧推器控制船体方向与泊位平行和横移速度;与拖轮保持联系畅通,与时告知拖轮离泊位的距离和进泊速度很有必要2)滚装船宽大的船体或稍有倾斜,在进靠船闸、码头时极易接触岸上码头设施应对措施:实行平行靠离泊方案;保持慢速接近泊位,通常在距泊位lO00m时船速小于2~4kn,300mX围时船速应小于1~1.5kn;在大船与泊位间使用大靠把;当进船闸操纵时先对着船闸中部行驶,然后再驶进船闸;确认艏艉与码头设施安全时再收紧各缆绳;严禁在静止状态下船体对着码头转角方向旋转。
3)靠泊后装卸作业中吹开风突然增大造成安全隐患应对措施:冬季靠泊时,尽可能将横缆带到防风暴缆桩上;当风力大于15m/s时应依据在港停泊时间来决定额外加缆的根数,确保系泊安全;当风力达到18-20m/s,用侧推器缓解缆绳受力,并备妥主机;当风力大于20m/s时,须安排拖轮在舷边协助锚泊须知事项由于滚装船锚泊锚链所受的风压X力是普通船和集装箱船的1.5~2.0倍,极易造成走锚所以,滚装船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防止在锚地抛锚,如确需锚泊时应注意:(1)慎重选择适宜的锚地和落锚点首先要选择与他船有足够距离,易于操纵,易于抛起锚作业和/或在强风中、紧急情况下易于避离的落锚点应在他船下风侧顶风驶近锚地,不要在锚泊船或障碍物的上风近距离接近使用艏侧推器有助于抛/起锚作业2)掌握滚装船抛锚需松出锚链的长度依据锚地水深、底质、气象情况、抛起锚作业水域X围和在锚地停留时间的长短来决定锚链松出长度可掌握如下原如此:正常情况下:水深小于20m的泥/沙底质的锚地5~6节落水;水深大于20m或底质较差的锚地6~8节落水比其他类别船多松1节在风速大于15m/s的强风海况下:松锚链至9节锚链孔;9~10节加上止荡锚2节3)滚装船在锚地的慎重防X措施风力10m/s或大于10m/s时,驾驶员在驾驶台值锚更;如有可能使用止荡锚;报告船长。
风力达到或大于15m/s时,备妥主机;备妥走锚时应变方案和措施当风力达到18~20m/s时,应考虑到可能已经走锚,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以固定的间隔时间核对本轮和其他船舶的锚位;仔细地核对本轮偏荡状况;用航迹记录仪和多普勒计程仪进展有效的监控;可松长锚链至7~8节,加止荡锚2节;如走锚不能制止,与时起锚驶向安全水域大风浪中的须知事项 由于滚装船的水上面积比其他的船型大得多,所以,在大风浪中的操纵也就会遇到比其他船型更大的困难〔1〕顶浪航行由于滚装船船体长度长,由浪对对船体拍击造成的振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阻尼衰减,往往在驾驶台感觉不到,但它对船体的强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对波峰波谷的敏感度也非常的强烈操纵中必须严加注意这些影响当在遭遇大风浪的袭击时,我们可以按耐波性的衡准要求:如在100次纵摇运动中有6次,应与时采取减速改向等有效措施,以减少正面受浪的猛烈冲击如果减至75%,其冲击力会减低75%,以确保在大风浪中的安全航行〔2〕横浪航行对于大型滚装船来说,在航行中要特别注意尽可能防止横向受浪,大型滚装船的上层甲板在6-8层左右,受风面积非常大,很容易发生倾覆对于这种情况,驾驶员要注意运用小舵角转向,防止大幅横摇的情况下缓解由于大幅运动带来的风浪对船体的冲击。
〔3〕顺浪航行船舶在顺浪中航行时虽然不像在顶浪或横浪带来纵摇和横摇的影响,但这样对舵效产生影响,船舶不容易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不时用小舵角来维持航向,适当的加速来提高舵效货物装卸滚装船货物装卸概述滚装船是一种采用水平装卸方式的船舶装卸时,在船的尾部、舷侧或首部,有跳板放到码头上,汽车或拖车通过跳板开上开下,实现货物的装卸货舱内设有多层纵通甲板,汽车或拖车可以通过坡道或升降平台进入各层舱内其主要的设备:尾门和舷门: 滚装船的主要装卸通道是尾门或舷门,从稳性的角度考虑,舷门较适用于小轿车装卸跳板:是连接码头与船舶的桥梁斜坡道和升降机:用于舱内上下层甲板间通道装卸操作要点〔1〕为了高效、安全地进展装卸作业, 在装/ 卸货前应与有关方举行专门会议, 明确以下事宜: 装/ 卸货时间安排;车桥/ 尾跳操作的时间安排;装卸货作业中行车最大限速;需要特别注意和额外减速的驾驶区域和有关防止损坏车辆的其他事项〔2〕靠泊后在准备工作好了之后,打开水密门〔3〕放下舷梯跳板为确保车辆通过跳板时以适当的角度接近和离开, 以防止车辆底部(前部/ 尾部) 接触跳板而损坏,必须注意到:跳板桥面与地面应保持适当的角度;在有潮汐的港口,要特别注意根据船舶吃水、潮汐变化、码头高度等情况, 调整桥面与地面的角度,以保持正常工作;为了保持适当的角度,可考虑拟定压载计划。
有关调整跳板的时间安排,应提前告知当地的代理、工头和有关人员〔4〕装卸货按照以下标准的装载方式安排汽车的装载,不仅有益降低车辆的损坏发生率,而且能够提高卸货效率:A 顺时针装载顺时针装载方式主要是为装载右式方向盘型汽车设计,优点是可使卸货司机总是可以从开得较宽的右侧进入汽车B 逆时针装载逆时针装载主要是为装载左式方向盘型汽车设计,优点是可使卸货司机总是可以从开得较宽的左侧进入汽车C 车头朝外装载在船舱内较窄或与装完等无论是逆时针装载方式还是顺时针装载方式都不适用之处,应采用车头朝外装载方式卸货顺序与装货顺序相反另外,装卸时应考虑船舶的浮态,装卸的货物要左右对称,比如有些船舶考虑到跳板装卸汽车时的安全就明确规定:必须使船舶的横倾保持在±4以内,纵倾在1. 5°以内滚装船由于舱容利用率低,载货容积比普通货船大, 因而型深高, 在各种不同装载状态下, 船舶的稳性变化大, 尤其是在装卸重型汽车和快速装卸时, 会造成左右舷货物的不平衡, 将导致船舶倾斜与摇摆,为此需要有足够的压载,以调整稳性〔5〕系固在系固中除了遵照货物单元系固的一般原如此外,还应针对不同的车型采用特殊的系固工艺, 选用适宜的系固设备。
在系固设备和属具中, 除了链、钢丝绳、棒、卸扣、松紧螺丝、紧索夹、眼环、X紧器、防滑材料外, 还有特殊的滚装船运输汽车的专用设备, 如: 小汽车与其他车辆的固定装置, 用于车辆的支架与千斤顶,重型车辆专用绑扎链和三角垫木等〔6〕收起跳板关闭水密门安全须知事项1、航行中货物装载须知事项①所有用来装运车辆的甲板应没有油污, 应清洁干净②车辆装运应处于明显的有序状态, 特别是从系固的角度来看, 应适合于海上运输根据准装船的结构特性,横摇对其稳性的影响比普通的船型大所以,在系固时,一般都采取横向系固法③船上有足够数量的系固设备, 并被有效地维护保养④重心较高的车辆应尽可能装载于横摇较小的位置⑤装车时注意钥匙的位置( 一般钥匙放在手套箱内, 或系在方向盘上) , 以确保卸港卸车顺利⑥航行期间应进展循环检查, 以保证车辆在整个航程中都被安全系固⑦在进入车辆通道进展作业或检查绑扎时, 工作服、工作手套应保持干净, 不得有油污, 并不得随意触摸车辆外表, 尤其是玻璃, 防止将车辆外表弄污不要在车身上放东西, 更不得用硬质东西接触车辆外表携带工具或其他东西在舱内行走时必须走两舷的通道2、安全问题〔1〕防火安全。
由于车内有汽油,舱内充满可燃气体,极易发生火警防火安全是汽车船的头等大事,为此要求:①严禁在货舱内、尾跳、边跳上吸烟②严禁工人在车内吸烟,工人将烟头留在车内,很可能在开航后几小时内发生火警可以这样讲:将烟头丢在车内很有可能等于在船上放了一颗定时炸弹③加强巡回检查,确保安全,尤其是离港后④按规如此要求进展与时合理的通风,排除舱内的可燃气体〔2〕人生安全在船舶完善安全管理规X的同时,个人也须注意安全问题:①装卸作业时, 舱内当值人员必须穿戴有反光带的工作服或背心②注意车辆的行驶方向, 切勿强行穿越车辆装卸通道③其他人员尽可能防止进入作业甲板, 不得不经过主甲板时应格外慎重小心, 服从现场人员的指挥④上下船尽可能走舷梯, 如经尾/边跳上下必须走人行通道⑤航行中因工作需要进入货舱前, 必须先进展充分的通风, 同时防止单独进入货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