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者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感受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清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知识梳理】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人类产生之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大约1万年前,农业产生,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也使人类有条件从事各种文化创造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各大洲的农业各具特色,孕育出各自不同的古代文明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的种类,改善了人类生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农业产生前的人类生产和生活:2、 农业产生:3、 畜牧业产生:4、农业产生的意义: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2、 中国3、 古希腊、古罗马:4、美洲: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子地位上升2、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3、阶级和国家诞生【限时训练】 1.“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
而农业社会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于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无以复加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B.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C.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 D.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2.下图是汉朝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朝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二牛抬杠这表明(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力发展 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C.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有农业发展3.灌溉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灌溉系统的建造、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艰巨的活动;即使灌溉系统运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证水源的公平分配、解决争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苏美尔城市都拥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这说明( )A.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发展 B.苏美尔人十分重视水利灌溉C.农业国家与专制政府相符 D.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灌溉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 D.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5.清代《浦泖农咨》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是养猪乃种田之要务也”,认为家猪饲养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 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6.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7.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 )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 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8.有学者释读出1200余条商代的甲骨卜辞,其中猎事180多条,农事30多条,牧事4条,有关粟黍的卜辞也有不少,还有数处记载了祭祀用的酒多达百卣(酒器)。
由此可知,商代( )A.生产以狩猎畜牧为主 B.粮食生产能力提高C.宗教事务是国之主体 D.青铜冶铸水平高超9.在早期农业起源过程中,东亚的中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并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中美洲则是玉米等作物的原产地农业起源形成以上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生活方式不同 C.耕作技术的区别 D.文化背景各异10.安阳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商代遗址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11.《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发展而来的 B.神农氏是农耕经济的发明者C.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 D.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12.男性逐渐成为更多的劳动方式的主宰者,除了承担传统的外出狩猎、捕捞等活动外,还必须在农业种植及畜牧圈养上付出更多的精力。
这体现出( )A.男性经济地位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B.男性主要从事种植业C.国家已经产生,男性占据主导地位 D.农业与畜牧业已分离13.自从希腊人定居下来,他们就仰赖一些小块平原的出产物生存,其中三种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即谷物、葡萄和橄榄,它们被统称为“地中海三作物”古希腊食物出现如此状况的原因是,古代希腊( )A.手工业较发达 B.食物来源丰富 C.多山少平原 D.海外贸易兴盛14.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和技术体系,在农业生产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长期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下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时期内容作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提高了耕作效率都江堰、郑国渠防洪、灌溉测知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汉代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精耕细作的模式逐渐形成C.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D.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15.恩格斯说:“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仍然保守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各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据此可知( )A.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响 B.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C.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 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选做)。
材料一 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进入原始农业社会以后,即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摘编自翟虎渠主编《农业概论》材料二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根据材料一,指出进入农业社会后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大幅度提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由材料“而农业社会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于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无以复加”可知,农业的发展将人们束缚在土地上,推动以血缘为基础的祖先崇拜得以延续和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农业的影响,故排除A项;各文明间无法比较谁更具有优越性,故排除B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技术进步对耕作方式的影响根据材料“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二牛抬杠”可知,技术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的革新,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土地私有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未涉及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及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发展的益处,A、C、D项排除3.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灌溉系统对苏美尔城市中政府的管理职能有较高的要求,这促使了苏美尔城市中国王拥有很大权力的局面出现,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D项说法错误4.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随着农耕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进而出现阶级、文字,这体现了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B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5.答案:B解析:从材料“棚中猪多,囷中米多,是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知,家畜饲养业是农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正确 其他几项不符合题意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材料,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是重要社交场所,与“权力”有关综合可知,这反映了玉米生产对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C项正确。
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实行直接民主”“注重集体活动”不能由材料得出,B、D项排除7.答案:B解析:“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征收实物税等,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掌控,B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8.答案:B解析:酒是粮食酿造的产物,大量酒的出现,说明此时粮食生产能力提高,B项正确;材料中狩猎畜牧卜辞在1200余条卜辞中所占的比例不大,A项不能得出;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事务”和“青铜冶铸”,C、D两项错误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光照和降水等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所以不同农业文明诞生,正确答案为A项生活方式、耕作技术和文化背景都不是主要原因,其他三项排除1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出土了大量商代农业生产工具,且农业生产工具在出土石器及蚌器中比重较大,这说明当时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因此B项正确商代不属于旧石器时代,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C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古代,人们以吃野兽和鸟类的肉维生,到了神农的时候,人口数量过多,禽兽不够吃,于是神农制作农具,教人们劳作,使他们适应农业生活。
这反映的是人口增长导致通过狩猎方式获得的食物供给不足,从而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出现,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是传说中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白虎通义》是后人的著作,D项“真实”说法不正确12.答案:C解析:男性从事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他们不仅要从事外出狩猎、捕捞等活动,还要从事农业种植及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