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某一组(单元)课文,谈谈如何落实“理解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语言”(关注言语形式)这两个层面的教学目标答:理解语言是接触认知语言的过程,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中感知理解语言,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实际用途,这种效果要远高于直接告诉学生语言点运用语言是进一步学习语言,强化所学知识的过程在创设的类似语境中运用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些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如果直接把知识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记忆和做题,无疑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且感觉学无所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语言是形成技能,掌握语言的过程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教师要凭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进行,在教学中关注言语的运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下面以人教版第三册,第四组的几篇课文说明;如《坐井观天》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学生会想到,很多的高山、大海、河流、森林、果园、城市、山村等,和小鸟一起感受天空的无边无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
再如《我要的是葫芦》一.直接导入提问;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二、精读指导1,课文中葫芦长的怎么样呢?一起来读一读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2,师:你觉得这个葫芦怎么样?(可爱)哪里可爱? 生:品读3,师;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生:体会到什么(喜欢小葫芦)读一读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自言自语”、“盯”生:体会那个人非常喜欢小葫芦4,师: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原因是什么呢?生:找一找,读一读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扮演那个人读一读生:说一说小葫芦落的原因师: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三、总结四、拓展延伸: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几棵葫芦过了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色的叶子,开出了很多(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五,实践活动1、把自己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六,课后反思:《我要的是葫芦》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再如《小柳树和小枣树》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么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教学时授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首先创设意境,引导学生在刺激他感官及兴奋点的很直观且恰当的媒体中感受、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其次整体刻画,感悟形象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朗读课文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从外形入手);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从语言入手,对待对方的态度);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从得意骄傲到不好意思)。
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样子和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自然地刻画两种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着力刻画小柳树的美丽与骄傲,第二部分着重突出小枣树的能结果子与待人的宽容大度,让学生获得两种完整的、丰满的、立体的人物形象再次,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延伸,这不仅是教学理念,而且是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教学时,我设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体验和理解,力求做到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结合如理解小柳树态度的转变,突出宽容大度、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小枣树的形象时,设计的一些发散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张扬个性,形成富有创意的独到的见解最后,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小柳树虽然骄傲,但是她外表的确美丽,这些描述的语句很适合学生积累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