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一词的词源学考察 二、器具与艺术品第二节 “艺术”和“艺术品”1.西方2.中国3.与艺术相关的几个规定 希腊语中的技艺----中世纪 出现自由艺术的概念,艺术与文 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 术、几何学、天文学并称自由艺 术----17世纪,美的问题开始从 关于技巧的概念或者关于技艺的 哲学中分离----18世纪实用艺术 与优美艺术分离,出现“美的艺 术”的概念,与今天艺术概念接 近艺通技----魏晋时期对艺术范 围的划分狭窄了,其认识接近今天 的艺术的概念----清刘熙载有对艺 术门类的专门研究1)艺术包含技艺; (2)艺术品是由技艺生产的人造物; (3)该人造物的功用是精神性的,而非服务于实用目的1.器具的特性是什么? 2.艺术品 3.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是按照一定的图样制作出来的 、符合物质世界的规律的存在物,其 存在的意义在于有一定的物质功能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 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艺术品的创作开始于艺术家的 审美感兴活动艺术家在感受自然 和社会生活时的意向性结构使形式 从作为认识对象的实在中升华出来 ,从确定的概念上升为不确定的兴 ,成为具有内在意蕴的意象。
包含三层含义: (1)艺术活动是审美感兴活动; (2)主体在预在的意向性结构对对象 的构成性能力,不存在与意识毫不 相干的纯客观的世界; (3)意象是标示艺术本体的概念,意 象是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具有双重 性:客体的主体化,主体的客体化 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东山惨淡而如睡——北宋·郭熙《山川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艺术品的制作不是依据机械化的 图纸,而是艺术家在意向性活动中 创造出来的意象;艺术品的制作不 是让人使用,而是为了让人观赏; 对艺术品的观赏也是一种意向性活 动,在这种意向性活动中,物化的 意象复活,成为观赏者的实在的审 美对象梵·高《农妇的鞋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 敞口中,凝结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 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 着那寒风料峭中乃东在一望无际的永 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鞋皮上沾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 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 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 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 宁静的馈赠,表征这大地在东县的荒 芜田野里朦胧的东冥这器具渗透着 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 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 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 的战慄。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 本源》,斯图加特,1982年,第26- 27页译文参照李普曼编:《当代美 学》,中译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年,第3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