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观察法和文献法 第一节观察法 第二节文献法 第一节 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二观察法的类型 三观察法的原则三观察法的原则 四观察的步骤 五观察的技巧 六观察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六观察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一、观察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观察法含义: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用自己的 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 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恩格斯了解英国社会阶级状况 恩格斯了解英国社会阶级状况; 与日常生活中一般意义上的观察不同 特点: 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观察法是系统性的观察 观察法是在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 观察法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 观察法是借助一定观察工具进行的观察 是对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观察 二、观察法的类型 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依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观察 依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观察 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环境中 去,成为被观察对象所在的群体中的一名成去,成为被观察对象所在的群体中的名成 员,并参与日常活动的一种观察。
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以局外人的身份从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以局外人的身份,从 侧面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观察者处于旁观 者的角色,只是观察、记录被观察者的活动 过程 关于参与观察:被观察对象视为自己人,不存 戒心通过共同活动观察到可靠的资料和信息戒心通过共同活动观察到可靠的资料和信息 民族学家长期与少数民族成员一起进行各种活动,民族学家长期与少数民族成员起进行各种活动, 从中观察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各种民俗美国 一位社会学家装扮成一个流浪汉混迹于纽约街头的位社会学家装扮成个流浪汉混迹于约街头的 流浪者之中,用切身体验写出了有关美国流浪者生 活的生动真实的报告真实 了解情况细致深入能观察到非参与观察所 不能观察到的情况并能体验到被观察对象所不能观察到的情况,并能体验到被观察对象所 体验到的感受 关于非参与观察:得不到同参与者一样的真实 的感受和体验;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语言;的感受和体验;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语言; 可以使用现代科学仪器和观察工具 2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结构性观察 项目和要求,观察可分为结构性观察和无结项目和要求,观察可分为结构性观察和无结 构性观察。
有结构观察有结构观察也称为有控制调查它是指观有结构观察有结构观察:也称为有控制调查,它是指观 察者根据观察目的,制定出研究的理论框架, 按照详细的规定和计划,采用标准的观察程 序和手段进行的观察序和手段进行的观察 无结构观察无结构观察:也称无控制调查,一种大致确 定观察内容和观察对象的方法没有严格的定观察内容和观察对象的方法没有严格的 观察计划,使用结构比较松散的观察提纲, 察标准度较低察结构性观察标准化程度较低,观察问题结构性不强 关于有结构观察: 有一定控制的观察 观察者在对所要观察的对象有相当了解之后,根观察者在对所要观察的对象有相当了解之后,根 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观察的对象和项目、观 察的过程、步骤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计划;并按规察的过程、步骤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计划;并按规 定和计划进行观察 有结构观察可获得比较翔实的观察材料并可对 有结构观察可获得比较翔实的观察材料,并可对 观察材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关于无结构观察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不太了解 关于无结构观察: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不太了解, 没有明确的理论框架;实施观察时方法也较为 灵活,通常只确定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及观察 的主要对象;对于观察的步骤只作初略的设想;的主要对象;对于观察的步骤只作初略的设想; 一般在自然场所进行。
3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外部事物, 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眼、耳、 鼻、手、舌等感知器官,通过感知认识活动, 直接感知要观察的外部事物 间接观察间接观察:观察者不直接运用自己的感知器 官直接感知要观察的外部事物而是通过观官直接感知要观察的外部事物,而是通过观 察同被观察事物有关的事物,和被观察事物 的行为后果观察要观察的外部事物的行为后果,观察要观察的外部事物 直接观察带有一定的真情实感;认识事物的直接观察带有定的真情实感;认识事物的 能力有别;主观见解 三、观察法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因为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到真实可信 因为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到真实可信 的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 的结论的结论 虚假、伪造的观察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会危害社 会会 客观性原则要求如实地记录所观察到的情况,不 能按着长官意志和自己的好恶任意增减或歪曲事 实,也不能只记载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而不记载与 自己不利的事实,更不能为了充实自己的研究题 目凭主观去臆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2全方位原则 社会中任何事物的构成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所以它也就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多方面的联系,多 方面的表现形式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在 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不同层次进行多方面观察,才能认识到事物的全 貌如果只了解调查事物的某个方面、某个层次、 某个角落,就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事物,甚至会 造成观察的失误 3深入性原则 事物的形成往往都是很复杂的要想真实地深 事物的形成往往都是很复杂的,要想真实地、深 入地调查了解一个事物,必须深入进去进行细致 的观察不能走马观花要透过表面了解事物的观察,不能走马观花要透过表面,了解事物 真实情况,得出符合事物真实面目的正确结论 4持久性原则 事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观察事物时必须坚持长 期持久因为短时间不能了解一个事物的全过程 没有长期的观察,了解的情况往往是一时的、片 面的,甚至是虚假的如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 区,甚至同当地人结婚,深入持久的观察才能获 得大量的真实的感性材料,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 客观事实 5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则5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则 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律上禁止观察的地方不要 去观察如禁止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要遵守社去观察,如禁止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要遵守社 会道德,不能做违背观察对象意愿的事情要遵 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的清规戒律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的清规戒律 四、观察的步骤 观察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准备 阶段实施阶段整理阶段阶段、实施阶段、整理阶段 1观察准备阶段 观察的准备阶段,应该作以下几方面工作:决 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确定观察的对象;确 定观察的具体手段;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 范围;制定观察提纲;选择和培训观察人员 2实施观察阶段 进入观察的实施阶段以后应该做以下工作 进入观察的实施阶段以后,应该做以下工作: 进入观察现场;与观察对象建立友好关系; 进行观察和收集资料从观察场所退出进行观察和收集资料;从观察场所退出 3观察整理阶段3观察整理阶段 在观察整理阶段应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整理观察资料; 分析观察收集到的资料分析观察收集到的资料; 撰写观察研究报告撰写观察研究报告 五、观察的技巧 作为科学的观察还必须讲究观察的技巧和艺 作为科学的观察,还必须讲究观察的技巧和艺 术在参与观察中应掌握如下几方面技巧: 1消除观察对象的戒备心理 观察活动本身往往会对被观察者产生一定影响,使观察活动本身往往会对被观察者产生定影响,使 被观察者产生一种戒备心理。
被观察者当知道有人 有意观察他们的时候,不但心理紧张,惶恐而且有意观察他们的时候,不但心理紧张,惶恐而且 行为会出现失常状态这样,观察的不是处于自然 状态下的真实情况,而是一种假象,状态下的真实情况,而是种假象, 为了能观察到真实的社会现象,必须设法消除被观 察对象的戒备心理要使被观察者相信观察者不察对象的戒备心理要使被观察者相信,观察者不 是故意来找他们的毛病和差错,观察的目的不是针 对某个人进行的观察而是了解社会现象对某个人进行的观察,而是了解社会现象 2深入观察对象的生活尽可能参加观察对2深入观察对象的生活,尽可能参加观察对 象的各项社会活动 3尊重观察对象的风俗习惯、语言、道德规 范,顺应观察对象的生活方式范顺应观察对象的活方式 4参与群体活动和个别接触相结合 接触个别观察对象有利于了解些在公开场 接触个别观察对象,有利于了解一些在公开场 合不易了解的,但又是真实的情况 5给观察对象提供帮助,取得他们的信任, 增进同他们的友谊增进同他们的友谊 六、观察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1观察法的优点 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获取资料直接感知观察对象 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获取资料直接感知观察对象, 获取生动的、具体的感性资料,能掌握大量第一手 资料,收集到非言语行为资料。
资料,收集到非言语行为资料 能直接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比较可靠的社会现象 不易做假可靠性较高不易做假,可靠性较高 获取的资料及时生动 2观察法的局限性 受观察者自身的限制感官局限,主观影响受观察者自身的限制感官局限,主观影响 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第二节 文献法 一、文献法的含义 二、文献的类别 三文献的收集三、文献的收集 四、文献内容的分析评价和取舍 五、文献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一、文献法的含义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根据定的目标和题目通过有关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和题目通过有关 文献收集资料的社会调查方法 文献法的主要对象是文献 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文献是指用文字和数字记载的资料; 广义的文献是指一切文字和非文字资料,包括照 相、录音等 文献有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要记录一定的知识内容; 第,要记录定的知识内容; 第二,要有物质载体; 第要有定的记录手段如文字视频等 第三,要有一定的记录手段如文字、视频等 有些社会调查往往是从文献调查开始,因为 文献法有以下几方面重要作用: 第一,通过文献调查得到启发通过文献调查得到启发,,可以有的放矢地可以有的放矢地第,通过文献调查得到启发通过文献调查得到启发,,可以有的放矢地可以有的放矢地 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课题。
因为利用文献调查法,可以了解 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到别人研究了哪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到别人研究了哪 些方面问题,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哪些研究成 果比较充分,哪些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果比较充分,哪些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第二,通过文献调查,可以形成对调查对象的一通过文献调查,可以形成对调查对象的一 般印象般印象在进入实地调查之前通过查阅文献可般印象般印象在进入实地调查之前,通过查阅文献可 以对调查对象有一般地了解,这样在调查中怎样 观察怎样访问怎样抽样怎样问卷研究者观察、怎样访问、怎样抽样、怎样问卷,研究者 事先心理就有了数,就可少走弯路,提高其他调 查办法的效率查办法的效率 二、文献的类别文献的类别 1按文献存在的形式分类有: 文字文献用文字记录的资料包括公开发行的 文字文献:用文字记录的资料,包括公开发行的 报刊、杂志、书籍、档案等 数字文献:各种统计报表,如统计年鉴 有声文献:用声音反映的文献形式,如录音带等 图像文献:录像、照相、图片 2按资料性质分类可划分为2按资料性质分类,可划分为: 第一手资料:也称为原始资料,是研究者没有经 过中介节获得的文献过中介环节而获得的文献。
第二手资料,是指对一些文献进行加工整理,通 过中介而获得的资料 三、文献的收集文献的收集 1收集文献的基本要求: 要根据研究课题收集资料 要根据研究课题收集资料; 收集的文献在内容上要尽量丰富和全面;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