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防治技术〔系统方法〕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世界蝗虫种类有12022 种以上,对农、林、草业可造成危害的约 300 多种;我国1000 种以上,有害的约 60 多种[1],在宽阔的农区、牧区及局部林区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蝗灾是我国农牧业生产上的重要灾难,也是世界性的严峻虫灾在“改治并举,铲除蝗害”的治蝗方针指导下,综合承受生态治蝗、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蝗灾治理措施,我国的蝗虫测报、防治和飞蝗发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2]本文就我国蝗灾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综述和争辩,以期对治理蝗灾起到启发作用1 生态治理生态治理针对东亚飞蝗的不同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草原蝗区〕构造和功能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学把握技术,如农业构造调整、水位调控、天敌保护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长期把握蝗灾的有效途径[2]1.1 农业构造调整提高复种指数,避开和削减撂荒现象因地制宜,合理规化农、林、渔等产业在滩地种植芦苇、黄花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蝗虫重灾区种莲藕、养鱼等充分利用蝗区自然条件,大面积种植大 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飞蝗厌食作物,并对农作物实行轮作、间 作、套作,削减蝗虫食料,抑制蝗虫的发生[3]。
1.2 水位调控低洼内涝及滨湖、河泛等类型蝗区的改造,首先应从兴修水利入手,旱、涝、蝗综合治理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要留意排灌两方面的问题,要求大雨不成涝灾,无雨不怕旱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时, 要抓紧时机,兴建或恢复农田排灌设施,做好山、水、田、农、林、路的综合治理[4]1.3 植树造林在蝗虫发生基地大搞植树造林,使其密集成荫,绿化堤岸、道 路,转变蝗区的小气候,削减飞蝗产卵生殖的适生场所这样既绿化了环境,又削减了蝗虫发生数量[5];同时,植树造林还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提高蝗虫天敌存量和把握蝗虫种群1.4 提高蝗区植物多样性和掩盖度蝗区植物的多样性会延长蝗虫查找食物的时间,植物的高掩盖度可削减蝗虫产卵的场所,这些措施都会有效地削减蝗虫的发生同 时,提高植被掩盖度和植物多样性还能提高一些蝗虫天敌的数量1.5 加强牧区治理和草原建设因地制宜地实行多种综合措施,增加草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转变蝗虫发生的适宜环境,转变生态小气候,从而把握草原蝗虫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把握蝗灾的途径,包括微生物农药〔如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植物源农药〔如自然除虫菊酯〕、昆虫信息素〔如蝗虫聚拢素〕等[6]。
2.1 蝗虫致病微生物及其利用2.1.1 蝗虫微孢子虫国内争辩较早且较成功的蝗虫致病微生物是蝗虫微孢子虫蝗虫微孢子虫具有较广的寄主范围,蝗总科90 多种蝗虫均易感染运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草原蝗虫的本钱可比化学杀虫剂降低1/3~1/2,且操作简便〔喷雾、撒饵均可〕,在草原蝗虫种群中可长期流行和传播[7]此外,蝗虫微孢子虫还可与卡死克等特异性杀虫剂协调应用或混配使用,实现了速效与长效、化防与生防协调治蝗的目的[8]2.1.2 蝗虫致病真菌在全部的病原微生物中真菌可能在蝗虫种群自然调控中起主要作用,真菌在经过引进后可广泛流行从而大量杀死害虫种群[9]常用的蝗虫病原真菌包括丝孢类的白僵菌、黄绿绿僵菌、小团孢属以及结合菌类的蝗噬虫霉等[10],在这些致病真菌中,使用半知菌类孢子作为真菌杀虫剂具有快捷、有效的前景2.1.3 蝗虫痘病毒蝗虫痘病毒于 1966 年在国外首次从黑血蝗体内分别得到,1981 年黄传贤等在国内疆西伯利亚蝗体内首次觉察蝗虫痘病毒,并命名为西伯利亚蝗痘病毒此后国内又相继觉察亚洲小车蝗痘病毒、意大利蝗痘病毒等 5 种蝗虫痘病毒[11]随着争辩的深入进展,蝗虫痘病毒制剂也是把握蝗虫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2.1.4 蝗虫致病细菌用苏云金杆菌亚种感染青海、四川草地的优势种蝗虫的试验结果说明 Bt7 可用于草地蝗虫的防治[12]此外,自黄脊竹蝗体内分别得到的一种类产碱假单孢菌[13]以及在棉蝗体内觉察的蜡状芽孢杆菌也具有肯定的防治效果2.1.5 蝗虫致病线虫寄生蝗虫的线虫主要属于铁线虫科和雨线虫科[14]另外,索科索属线虫寄生蝗虫可使蝗虫表现出行动迟钝、腹部特别膨大、食量削减或不取食等病症由于受索线虫的侵染,北美洲东部蝗虫的种群始终被把握在很低的水平下[15]2.2 蝗虫天敌动物及其利用对蝗虫有抑制作用的天敌大约有 8 大类 70 余种,包括菌类、线虫、螨类、昆虫类、蜘蛛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16]其中昆虫类、菌类、鸟类等已被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加以争辩利用2.2.1 天敌昆虫蝗虫的天敌昆虫在削减静态蝗虫群集和群集种群的增长速度方面具有不行无视的作用蜂虻科、丽蝇科、皮金龟科、食虫虻科、步甲科、拟步甲科、麻蝇科和缘腹细蜂科等天敌昆虫在治蝗中具有较大的潜力[17]2.2.2 鸟类很多鸟类如粉红椋鸟〔俗称“铁甲兵”〕、灰椋鸟、喜鹊、灰喜鹊、百灵鸟、乌鸦、池鹭、小白鹭等都是捕食蝗虫的能手用鸟类灭蝗虽然不如化学治蝗效率高,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且能有益于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2.2.3 禽类蝗虫富含蛋白质,是鸡、鸭等家禽及其它一些动物的好饲料近年来,一些地方承受牧鸡灭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2.4 寄生螨红蝗螨、三角真绒螨、拟蛛赤螨、格氏灰足跗线螨等均可寄生在蝗蝻和成虫体表除此之外,格氏灰足跗线螨格外喜食蝗卵,还有一些红螨类的其它种类寄生在不同蝗虫的卵囊内[14]2.2.5 其它天敌动物除以上这些外,蛙、蛇、蜥蜴、蚂蚁、蜘蛛等都是可以很好保护利用的蝗虫天敌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蝗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在蝗虫大爆发时实行的主要应急方法,其灭蝗率高达 90%以上化学农药治蝗具有经济、简便、快速、高效、效果较稳定等特点,特别是应用飞机喷洒农药,速度快、效率高,对于大面积、高密度猖獗发生的蝗虫是必不行少的手段近年来,山东省植保总站争辩利用 GPS 卫星定位系统和GIS 地理信息系统进展东亚飞蝗的蝗情侦查、推测预报和包括飞机喷药导航在内的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化学防治要留意轮换用药,20 世纪 50 年月我国开头施用有机氯〔DDT、六六六等〕杀虫剂,有效地把握了蝗虫发生,同时也使蝗虫对其产生了抗〔耐〕药性20 世纪 80 年月中期至 90 年月以后,防治蝗虫多用有机磷农药,这类药毒性强、残效期短、副作用大、污染环境、对人畜有害,还杀伤了大量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易使蝗虫产生抗〔耐〕药性,其后代难以防治。
研制对害虫毒性强、效率高,而对人畜无害的型环保型农药,是治蝗技术上的一个主要进展方向4 机械防治在蝗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中,以风动吸捕的方法制造了草原蝗虫吸捕机,它依靠拖拉机背负的风机机构产生负压气流,再利用蝗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如蝗虫遇到干扰后即快速跳动、飞行的特性,再加上利用声、像等技术,在行走中实现对草地蝗虫的吸捕,获得作业效率为 20~25hm2/h、捕蝗率大于 80%、收捕纯度大于 95%的技术指标,还可以将收集的蝗虫进一步加工,制成风味食品、入药或加工成动物饲料该机防治效果与化学防治接近,但防治本钱仅为化学防治的一半,且对其它有益昆虫杀伤力小,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8]5 农业防治在蝗虫产卵后对土地进展深耕翻土,既可将蝗卵深埋于地下,使其无法孵化出土,也可进展浅耕翻土,将产于地表的蝗卵翻出,因暴露而不能孵化或被其它天敌捕食在古代,我国还承受对种子进展特别处理、适时播种等方式驱避蝗虫[19]荒滩收草割柴外运也可同时将天敌带出,对天敌的存量影响很大,因此,可实行 9 月上旬一次集中收草,并集中在上午 10 时至下午15 时天敌活动旺盛时间内突击外运此外,雨季凹地积水对蜘蛛、蚂蚁等蝗虫天敌损失也很大,应留意准时排水。
6 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最直接的治蝗方法,在古代多承受,现在已很少承受6.1 打封存锁蝗虫为迁移性害虫,可在农田边打封存锁进展统一联防[16]6.2 人工捕杀虫口密度不大时,可组织人工撒网捕杀,变害为宝, 饲喂禽类或制成动物性饲料[16]6.3 掘沟法在大道上挖沟垒坎儿,驱除蝗虫到沟内杀死,主要用于治理蝗蝻[16]6.4 篝火诱杀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来诱其投火,在无月光的夜晚承受效果更好[19]6.5 掘除蝗卵依据蝗虫的生物学习性,找到蝗虫产卵之处,“即掘出,以水煮之,或以火烧之”[19]6.6 色、声驱蝗颜色驱蝗,即借用衣物、旗帜的明媚颜色〔甚至动感〕来驱蝗;声响驱蝗,主要利用铜器、火器发出的猛烈声波来恫吓飞蝗[19]7 现代生物技术在蝗虫治理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也为蝗虫治理开拓了的道路,起到了肯定的作用7.1 遗传防治随着现代遗传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开头了将遗传不育技术应用于防蝗治蝗的争辩工作利用先进的遗传信息技术转变雄性蝗虫的遗传基因,然后将其放回到蝗灾发生区,与雌性蝗虫交配,产生不育的后代,到达治理蝗虫的目的[20]7.2 性信息素防治生物科学工作者通过对蝗虫的生物学、生理学、信息传递等特性的争辩,已经根本把握了蝗虫信息传递媒介物质的化学特性及分子构造,现在已能人工合成蝗虫性信息素,通过人工合成的蝗虫性信息素吸引异性蝗虫,然后再结合机械或农药集中进展捕杀,以到达经济、快速、高效的目的。
这一技术正处于不断地完善之中[20]8 治理蝗灾的展望治蝗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治蝗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完善,作者认为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连续努力8.1 树立科学的治蝗观念和策略随着治蝗工作的深入,很多蝗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影响蝗灾的很多因素也发生了肯定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需依据当前的蝗灾形势,实行综合治理的措施,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动身,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环保的原则,重思考我们的治蝗策略8.2 大力提升治蝗技术蝗灾的综合治理并不是将几种防治措施简洁叠加,而是要利用蝗虫不同种类、各个生长期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的方法,将各种防治措施交替、穿插、混合使用,将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并渐渐加大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的比例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加快防蝗治蝗技术的争辩与开发,提高治蝗技术含量,把蝗虫的综合治理技术提高到一个阶段8.3 不断完善蝗虫监测技术科学、准时、到位的监测是治理蝗灾的根底在测报方法上,应乐观进展和改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 技术集成引入到防治决策的整体系统中,使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
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以下方面的争辩:〔1〕深入开展遥感图像特征与蝗虫生境特征关系的分析;〔2〕加强 GIS 技术在蝗虫及其灾难监测中应用的争辩;〔3〕开展蝗灾图像处理技术争辩8.4 开展经济治蝗,将蝗虫治理和利用相结合蝗虫在造成危害的同时,其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食用、药用、饲用等价值所谓经济治蝗工程就是把治蝗作为一项商品经济活动,使参与治蝗者获得经济效益,将治理蝗灾与蝗虫资源开发相结合,必将取得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时,以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动身点,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民众行动,合理利用这些生物资源,在节约国家治蝗资金,获得较好治理效果的同时,还维护了蝗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蝗区人民得到了经济实惠,企业也受益,从而使蝗虫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