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人类为谋求生存,在狩猎、械斗及自然灾害抗争的活动 中发生疾病、创伤,人们以自我保护式、互助式、经验式、家庭式等爱抚手段与疾病和死亡 作斗争中世纪: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文艺复兴时期,其间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大学、医学 院校,出现了一批医学科学家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国际上称 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真正走向专业化的开始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 奠定了基础1912年国际护士会决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中国传统医学与护理:早期的医、药、护一直保持着不分的状态,“三分治,七分养”就是 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作出的高度概括在祖国医学中有关护理理论的技术记载就颇为丰 富了如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了疾病与饮食调节,心理因素、环境 和气候改变的关系隋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衣服、巾、栉、枕、镜不宜 与人同之”的预防、隔离观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概况:鸦片战争前后,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外国人可自由出入中国。
护理工作就是随着各国的军队、宗教和医学进入中国而开始的1835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西医院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女士在福州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1909年,在江西牯岭成立了中华护士会会长均由外籍护士承担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几所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5年制的毕业生可获 学士学位此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专门委员会,将护 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学制为3〜4年,护士教育遂被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直 至1950年停办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在日内瓦开会,正式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一名会员国1924年,由中国护士伍哲英担任中华护士会理事长;1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 华护理学会1941〜1942年,中华护士学会在延安成立分会毛泽东为大会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 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延安分会的成立推动了护理学术和护理质量的提 高,促进了中国当代护理学的发展至1949年,全国共建立护士学校183所,有护士 32800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面向工农兵、 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工作总方针指引下,我国 护理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并纳入正规教 育系统1976年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护理专业再一次获得新生1977年以来,中华护理学会和各地分会先后恢复1978年后,开展了护理国际交流1979年,为护理工作转折点,国家卫生部颁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 “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1980年,由南京医学院及南京军区总院联合开办了 “文革”后第一个高级护理进修班,学 制3年,获大专学历同年开始进行了护理技术职称评定1983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开办了 5年制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其后,相继有11所 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本科专业,学制5年1992年、1993年分别批准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为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1982年卫生部正式成立了护理处,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护理中心,以加强对护理 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取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护理学的地位、任务、作用和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士既是治疗疾病的合 作者,又是预防疾病的宣传者,还是家庭护理的教育者和社区护理的组织者。
护士专业化和 多面手的完美结合将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得以进一步发展,护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病人生 理上的需求,还着眼于病人心理的平衡,社会的适应,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传统护理向现代 护理的过渡我国护理事业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一、 “护理概念”的界定二、 护理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三、 我国护理发展的历史、现状四、 我国护理发展的趋势五、 中专护理学生如何实现人生理想一、“护理概念”的界定美国《护理基础》中,将护理界定为以下四方面:1. 健康促进,即帮助人们利用周围的资源维持或者提高健康水平.如教育人 们合理摄取营养和适度运动2. 帮助人们维持其健康状态3. 健康恢复:通过临床治疗、心理支持等方法促进健康4. 对临终者的身心照料.上述显示护理中的治疗性工作与照顾性工作已经处于同等重要 的地位.现代护理在概念发展中经历了以“护理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到现在以“健 康为中心”.最终将护理原始概念:“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发展到“护理是为 人类健康服务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科学、艺术和 人道主义的结合.”这一富含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概念,彻底改变着护理是附属医疗的技 术职业这一传统概念,这一现代医院内新内容体现了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具体内涵、 也赋予了护理的现代概念。
二、护理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1、 国内护理教育中,强调传授基本技能、基础理论,忽视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训练和 人格素质的锻炼,学生缺乏创造的积极性和能力高等护理教育应当以完善教育思想、注重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础,即培养学生循证思维能力2. 整个护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护理教育仍然沿用生物医学模式影 响的结果.在知识结构中包括公共知识、医学基础及专业知识三大部分而护理课程设置中,人际沟通、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社会人文知识明显不足专业基础 中具有针对性特色,如有关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临终护理等内容少,心理知识 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护理研究能力培养不足,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要求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强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特征,以人本思想完成新时期护理 人才的教育.3. 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提升护理师资的学历水平和临床技能是目前需要解 决的问题.在新的护理理论指导下,增加护理专业教师队伍,改变传统的由医生教护士的局 面4. 专业教材缺乏,目前护理教学的课本大多依附于医学教育,大多按医学专业课本设 置护理专业课本,如“外科学”和对应的“外科护理学”,“诊断学”,缺乏以个体发育不同 阶段的综合护理知识,导致护理专业人才临床应用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5. 目前市场护理专业人才学历层次偏底,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多层次专业人才的 培养,加强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也要侧重和加强特色护理人才或专科人才的培 养,加强培养各级护理人才以完成护理工作中诸如助理护士、职业操作护士的工作,才能适 应整体护理的要求。
6. 良好专业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构通和 创新能力是护理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7. 现代护理概念的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对护理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多 角度、多层次是现代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观念.实现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再认识,增加专业广度,拓宽专业领域也是高等护理人才培 养教育中的一项新的任务.三、 我国护理发展的历史、现状:我国在建国以后就大力发展护理教育,但是由于历史 条件限制,护理人才培养在中专层次上占过大比例,1997年11省68所医院18167名护士 (师), 中专学历占84.9%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专以上的高等护理人 才需要增加随着我国老龄化严重,对老年疾病的预防、健康指导工作成为一项护理的重要 内容,需要专科特色护理专业人才.美国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分五类:助理护士、职业操作护士、注册护士、APN:医护师(Nurse Practitioner,NP),护理助产师(Certified Nurse Midwife, CNM)、护理麻醉师(Certified NurseAnesthetist, CRNA )和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和护理行政管理人员。
但是 是否适宜国内情况需要做进一步调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中,对护理 学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是健康促进的主要环节,在整体护理理论要求下,医疗健康服务中 护理占重要地位1972起英美国家高级护理人员及药师有处方权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仍以中专教育为主,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仅占一小部分我国 目前有570余所中专护(卫)校,有7所高等医学院开设了护理硕士点,19所开设了护理本 科教育,50余所开设了护理进修大专班同时我国还拥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护士 在职教育、护士继续教育系统,教育形式对提高在职护士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的护理教育层次和水平仍然偏低,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日前,卫生部出 台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压缩中等教育、扩大高等及研究生教育2002 年护理本科专业全国招生7793人,专科招生31095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招生总数 的.5%;专科以上层次的护理教育规模占整个护理教育规模的27.55%; 2003年统计,我国护理 教育在校人数:护理硕士研究生128人,本科生22457人,高职68566人,,中等卫生(护士) 学校护理专业28240人,成人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共有护理专业在职和在校学生166459 人。
2004年9月,山东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首次招收护理博士研究生2002年世界卫生组 织(WHO)统计,香港、日本、德国、英国的医护比例超过1:4;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家医护比例超过1:6;我国2001 年统计医护比例为1:0.613;许多国家每千人护士都在3人以上,部分发达国家达到每千人护 士 25人以上,我国每千人护士只有0.97人四、 我国护理发展的趋势:按照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2010年医护比例达 到1: 1,到2015年,护士数达到232.3万,与我国现有126.7万名护士比,净增长103.6万 人;平均每年增11.5万人.如能达到这个目标,每千人中护士就能达到1.51、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 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 扭转目前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缺编的状况截至2004年底,我国护士总人数为130.8万名,然而专家指出,相对于13亿人口来说, 我国护理队伍仍然严重缺编大多数发达国家护士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5%而我国这一比 例仅为1%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
根据卫生部近期的调查,我国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 与床位比平均为0.33 : 1,最低的为0.26 : 1有的医院,白班护士平均每人要负责15〜20 名病人,公休、节假日和夜班,护士平均每人要负责40〜45名病人由于护士少,95%医 院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由病人家属或者病人家属聘用的护工来完成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 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 准2、调整临床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 技术水平要求,调整护士队伍结构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 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3、 2007年,全国85%的三级医院应达到评价标准;到2010年,全国100%的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