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上第四单元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寻光辉人物,赞美好人生七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寻光辉人物,赞美好人生 01 设计背景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取《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四篇课文,从不同的方面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人文主题为“美好人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中所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本单元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继续学习默读;二是在课本中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批注;三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1`在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更深刻、更立体地理解与把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为学校正在开展“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发掘校园中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评选平凡·伟大"校园人物征文既要求思路清晰、手法多样,还要求描摹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品质、阐述人生意义,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教学内容完美融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发展思维、提升素养,达到更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四个课段推进:第一课段,默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利用鱼骨图、矩阵图等思维导图形式,理清作者思路;第二课段,细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分析文章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三课段,细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品味运用具有强烈感彩的形容词,对彰显人物的精神品质的作用;第四课段,运用前三个课段所学内容写一篇“平凡·伟大”校园人物征文,并依据写作评价量表,在班内交流、分享与互评前三个课段是第四课段的基础 02 学习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引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行文思路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从所学过的散文中选取一篇,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者思路,并分析人物形象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85位学生) (1)行文思路:73%的学生能够划分文章层次,但思路较为混乱;仅27%的学生可以准确划分文章层次,依据行文思路,绘制思维导图; (2)人物塑造:60%的学生能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但缺乏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的关注,无法深刻分析人物的精神。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在把握行文思路和人物塑造的手法上尚有欠缺具体情况如下:62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73%)无法理清行文思路,仅23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27%)能够准确划分文章层次,理清行文思路;51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60%)可以根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但缺乏对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的分析,对人物精神缺乏深刻的感悟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勾画关键语句的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不能理清文章思路,且缺乏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能力因此,理清文章思路、品析人物形象是本专题设计的主要学习内容 03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通过默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细读多篇文章,掌握文章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摘引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 4.通过圈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义和贬义进行分类,分析其对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二、思维目标 1.学会运用鱼骨图、矩阵图等思维导图形式理清文章思路,提升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分析多篇课文对比手法的妙处,提升比较分析的能力; 3.通过挖掘文本的关键词句,剖析人物的光辉形象,提升鉴赏能力 三、价值目标 1.能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汲取人生经验,并在生活中展现美好品质和理想人格; 2.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行,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核心任务】 学校正在开展“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请你挖掘校园中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评选 04 设计背景 第一课段: 巧用导图理思路 【核心任务:默读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利用思维导图,理清作者思路 一、学习任务 1.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利用鱼骨图,理清文章思路; 2.阅读《诫子书》,参考注释疏通文意,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借助工具书完成; 3.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圈画中心句和有疑问的句子,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利用矩阵图,理清文章思路。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本单元四篇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2.XMind思维导图软件(端、电脑端皆可) 四、完成任务 1.通读四篇课文,根据文体特征将四篇课文分成两类 提示:《纪念白求恩》号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议论性强;《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叙事性文章,侧重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诫子书》的“书”指书信,文章是一封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的文言书信,议论性、说理性明显因此,《纪念白求恩》和《诫子书》可以归类为说理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归类为叙事性文章 不同的文体特征意味着行文思路的差异,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文体,把握文体特征,可以更有效地为下一步学习扫清障碍,理清文章思路 2.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叙事性文章,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再次快速默读两篇课文,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利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绘制鱼骨图,理清文章思路 鱼骨图示例: 《植树的牧羊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 3.小组合作学习《诫子书》:参考注释,朗读并翻译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如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借助工具书完成,最后全班达成共识。
4.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两篇说理性文章,勾画中心句,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利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矩阵图,理清文章思路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2`“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3`“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4`“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5` 内容要点 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毛主席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文章思路 分——分——分——总 四、学习评价 1.背诵《诫子书》全文,理解文章的中心句含义; 2.学生自选思维导图形式,梳理“平凡·伟大"校园人物征文的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第二课段: 聚焦人物析形象 【核心任务:学会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学习任务 1.勾画并分析《植树的牧羊人》对牧羊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语段,掌握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人方法; 2.勾画并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 2.[法]让·乔诺(文),[法]弗瑞德里克·拜克(图),武娟(译)《植树的男人》绘本;[美]莫顿·亨特《悬崖上的一课》 四、完成任务 1.学生勾画《植树的牧羊人》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语段,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分析直接描写的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这处的直接描写中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10` 分析间接描写的示例: 他是一个能吃苦、能忍耐,甘于寂寞,内心坚定的人。
从对牧羊人恶劣的生活环境这一间接描写可以看出,“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通过对高原上风声形象贴切的描摹,体现环境严峻险恶的特点,间接突出牧羊人的耐力超乎常人,拥有无坚不摧的执着品质 2.学生勾画并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参照示例,以“写 _____________,实际在写心理状态"的形式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深入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示例: (1)语句: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11` (2)分析: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写出了“我”的整体状态,“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用慢镜头写手和脚的动作,形象地写出“我”小心翼翼、恐惧害怕的心理 五、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