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藏族天葬习俗研究

卢卡****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KB
约3页
文档ID:320367705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藏族天葬习俗研究_第1页
1/3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藏族天葬风俗研究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藏族天葬风俗研究  一、藏论文联盟.Ll.族天葬风俗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仪礼过程  天葬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葬俗由于人类起源的地区不同,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不同区域居民的不同经济生活,不同风俗习惯藏族天葬风俗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以前[1]一些遥远的游牧地区(如西藏东北部一带)自古实行弃尸葬法,但与后世的天葬又有区别天葬的风行,大约是公元十一世纪以后,即农业地区的葬俗发生了重大变革,由土葬变为天葬,并有了一定的仪式和仪礼  〔一〕初终仪礼死亡前至死亡时的准备  藏族人在步入老年的时候,家人都会让他彻底地脱离消费,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礼佛念经以及朝拜等积累功德的事情上去老有所养并可以全心礼佛,这是每一个信仰佛教的藏族老人的最大愿望实际上,这也是在为迎接死亡的到来而做准备  条件好的家庭,在家人临终之际,会请一些活佛或者高僧大德来担任枕前上师枕前上师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临危者进展临终指导;经济条件允许的人家,都会尽量去或请活佛或高僧卜算,或在临亡前举行在世超度佛事活动;条件差些的家庭,也会尽量地满足临亡者的心愿勤换供佛净水、供品等,夜里点长明酥油灯,  亲人亡故后,死者家人不能佩戴饰物,不能穿鲜艳衣服或新衣服,不洗脸、不修饰,更不能从事唱歌舞蹈等各种娱乐活动。

[1]这一阶段的行为,同时表达了藏族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他们不挽留、不延缓旧的生命和肉体通过一系列的宗教程序来促使旧的生命早日完毕,使灵魂与肉体尽快别离,并进入新的轮回,重新掀开生命新的一页  〔二〕殡尸风俗死亡后至出殡  亲人亡故后,死者家人不能佩戴饰物,不能穿鲜艳衣服或新衣服,不洗脸、不修饰,更不能从事唱歌舞蹈等各种娱乐活动[1]并请喇嘛根据死者的生辰、属相、卒日星象和死亡征兆算卦停尸的时日,一般需在丧家停尸3、4日及时地取下亡人身上的所有物品,给亡人非常讲究的清洗及处理一般是要求用泡有冰片、寮香、藏红花等名贵藏药的温水来给遗体清洗清洗完尸体以后,要将尸体用麻绳或反搓而成的白羊毛绳捆扎成结枷跌坐样双手于胸口摆成合十状,用布衫或印有经文的白布紧紧包裹,表达了希望死者往生西天极乐世界的愿望  尸体包裹好后,再用白羊毛绳和腰带绑结实,固定好按男左女右的方式摆放摆放好之后,要点燃酥油供灯,此灯要长明还要摆放翻开的菩提道次第经书象征着亡灵在清明光亮之时由经文指引要去的道路,不至盲目飘荡[2]  停灵期间,需拴好猫、狗等动物,据说猫触摸死者后会引起恐惧的诈尸接下来,那么是择吉出殡,由活佛或高僧根据亡人的生辰、属相、死亡时情景、时辰及亲属的要求等,事前卜算出殡的日子。

这样做是为了根据亡灵清净程度,看有无攘灾驱邪的必要,使出殡的日子不对亲属及子女造成潜在的危害,并有所辅助护佑,相安为上与此同时请僧人来家诵经超度,内容为卜卦时活佛或高僧指示的经卷  〔三〕出殡  在准备出殡的时候,除在服丧、寡妇、门风不净以及有传染病患者的家庭,村里或者部落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要过来帮助在出殡前一天,会派一个办事敏捷、信仰坚决的男子到天葬台去偎桑,告诉山神要借用宝地来施行天葬在出殡前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念经超度亡灵,同时家人不许放声大哭,以免使亡灵因过于留恋家人而不忍离去守夜时,查四要长燃,以供施神、鬼,以使亡灵受到保佑,免受伤害  何时出殡、出殡时辰和尸体出户的方位均需喇嘛占卜测定,丧家严格遵循送葬时,由1、2人带上酥油茶、糌粑等物提早去天葬台,主要是与天葬师联络并协助天葬师做一些准备,如煨桑等到了天葬台以后,天葬师煨桑召唤鹰鹭、昭告神灵,由诵经师为亡灵举行庄重的祈祷祝福仪式,诵经声一直持续到天葬完毕鹰鹭降临之后,天葬师即开场准备处理尸体处理尸体的方法,一般是按照佛教人体学理论解剖天葬完毕后亡者家里僧侣念经超度的仪式会持续到头七完毕,家人的念经超度那么会持续到四十九天之后在这期间,家人会到各个地方的寺院去布施,详细数量不限,量力而行即可,但是内心必须是忠诚发愿,藏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效果。

[3]  二、文化人类学理论视阈下的藏族天葬风俗  天葬在藏族的葬俗中最为独特,也常被其他民族所误解,清朝的驻藏官员们天葬对皆痛恨至极还一度想制止天葬,改革这种葬俗当今的不少人同样把天葬视为不文明行为,或作为异闻趣事书之于报刊奇特、怪异、难以理解,是其他民族中的大多数人对天葬的看法藏民族分尸弃野、将亡人尸体喂食鹰鹫的丧葬方式,强烈的颠覆和冲击了其他民族人民的伦理道德观念,让人觉得难以承受有少数人因为不理解这种葬俗的内涵,通过一知半解的介绍,浮想联翩的想象,主观给这种风俗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甚至还有人对其进展歪曲、污蔑和伤害,谓之残忍、野蛮、不可理喻,是人类在蒙昧时代所必经的共同道路其实天葬文化的核心是灵魂不灭论和轮回转世观  藏区的丧葬礼俗类型多样,主要以天葬为主,其丰富的丧葬礼俗作为历史、民族、地域性行为形式,透射出藏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不少学者对于藏族丧葬礼俗的研究,多从宗教的角度探入,认为藏族的丧葬风俗是受到宗教信仰的浸透与制控,这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藏族丧葬风俗的文化渊源,但是较少有文章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此进展系统的分析  文化相对论是指涉及文化价值判断的方法和理论,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

它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个性在过去、如今和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天葬,还是土葬、火葬,甚至是水论文联盟.Ll.葬、林葬、野葬、楼葬、罐葬、崖葬、塔葬、二次葬、屡次葬,我们不能用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评判他们的优劣高低,衡量一种文化的价值的大小有无文化相对观是指相对的价值观,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分析事物的本质,反对的是种族主义、欧洲中心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  文化人类学有比拟的传统,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和民族进展比拟跨文化比拟研究,跨文化比拟的根本前提是把全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作为样本,对这些资料进展比拟,以便验证人类行为的假设[4]  总之,文化是一个民族保持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假如一个民族或地域失去其特有的文化,就意味着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己经消失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抵抗文化霸权主义,保持和开展文化的民族性,是有效解决和整合文化价值观念冲突的关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