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梁书·良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工****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1.37KB
约25页
文档ID:547158980
《梁书·良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1页
1/25

《梁书·良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梁书·良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梁书·良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梁书·良吏传》原文及翻译梁书 原文: 昔汉宣帝以为“政平讼理,其帷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为亲民,是以导德齐礼,移风易俗,咸必由之高祖逮践皇极,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平,皆召见御前,亲勋治道剖符为吏者,往往承风焉若新野皮苹诸任职者,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庾荜,字休野,新野人也父深之,宋雍州刺史荜年十岁,遭父忧,居丧毁瘠,为州党所称弱冠,为州迎主簿,举秀才,累迁安西主薄、尚书殷中郎驃骑功曹史博涉群书,有口辩齐永明中,与魏和亲,以荜兼散骑常侍报使,还拜散骑侍郎,知东宫管记事郁林王即位废,庾荜掌中书诏诰,出为荆州别驾仍迁西中郎语议参军,复为州别驾前后纲纪,皆致富饶荜再为之,清身率下,杜绝请托,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饥寒明帝闻而嘉焉,手软褒美,州里荣之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骡骑功曹参军,迁尚书左丞出为辅国长史、会稽郡丞、行郡府事。

时值凋弊之后,百姓凶荒,所在谷贵,米至数千,民多流散,荜抚循甚有治理唯守公禄,清节逾厉,至有经日不举火太守永阳王闻而债之,荜谢不受天监元年,卒,停尸无以殓,枢不能归高祖闻之,诏踢绢百匹、米五十斛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时荜为州别驾,益忽蔼及高祖践阼,蔼以西朝勋为御史中丞,荜始得会稽行事,既耻之矣;会职事微有谴,高祖以蔼其乡人也,使宣旨侮之,荜大愤,故发病卒 (节选自《梁书·良吏传》) 译文: 以前汉宣帝认为,“施政公平端方,诉讼能够公正审理,恐怕就算是好的太守吧!”前代史书上也说:“现在的郡守,就是古代的诸侯所以地方长官,被称为亲民之宫,因此劝导百姓树立德行,用礼整肃民风,移风易俗,都一定要由地方长官来实施高祖登上帝位,(高祖)亲自了解各种事务,了解百姓的疾苦病痛(民情)每次选拔地方长官,一定挑选那些廉洁公正的官员,(高祖)都召见他们,亲自鼓励他们施行政,治理一方百姓担任地方长官的人,一时都仰慕仿效,蔚为风气像新野庾荜等担任地方长官职务的人,用经学润饰政令,有的给治理的百姓普施恩惠,有的离任之后还被百姓怀念,这可算是后起的良吏。

庾荜,字休野,是新野人他的父亲庾深之,是宋时雍州刺史庾荜十岁那年,遭逢他父亲的丧事,他守孝时哀伤过度而消疲不已,(因而)被同州之人称道二十岁时,庾荜被州里选用为主簿,举荐为秀才,多次升迁,任安西主簿、尚书殿中郎、骠骑功曹史庾荜广泛地涉猎群书,极有口才齐国在永明年间,朝廷与魏国和亲,任命庾筚兼任散骑常侍,作使者回访魏国,回朝后,庾荜被授予散骑侍郎之职,主持东宫事务,管记事郁林王即位、被废,都由庾荜主持中书诏诰,离京岀任荆州别驾又调任西中郎谱议参军,后又担任荆州别驾以前在荆州担任别驾的人,都靠这一职位使家中财物富饶,庾筚两次担任这一职务,却以清廉为下属做表率,杜绝私人请托,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祖茶淡饭,妻子儿女都难免有饥寒之苦齐)明帝听说这些事情(他的事迹),称赞他,亲自写诏书褒奖赞美他,(于是)州里以庾荜为荣耀高祖(梁武帝)平定京城,建立王府,选拔庾荜任骠骑功曹参军,又调任尚书左丞离京出任辅国长史、会稽郡丞、行郡府事当时正值国家动乱之后,民生凋敝,老百姓农田歉收,闹饥荒,所在的地方(会稽郡)谷价昴贵,米价格涨到数千钱一石,老百娃大多流离失所,庾荜抚慰百姓,颇有政绩他平时就只领取公家给他的那份俸禄,(此时)更加严谨地持守高洁的节操,甚至有时候家里一整天不生火。

会稽太守永阳王听说此事,便赠送一些东西给他,可他极力推辞,不肯接受天监元年,庾荜去世,庾荜的尸身陈放着,家人无钱殡殓,灵柩无法归葬梁武帝听说了这件事,下诏赏赐一百匹绢,五十斛米当初,庾荜的家族是西楚一带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自己又很年轻便担任比较显赫的官职他的同乡乐蔼很有才干,向和他不和,互相争遂乐蔼在齐朝豫章王萧嶷手下为官,后来萧嶷去世,乐蔼为官不得志,由步兵校尉身份帮助处理防守事务,授归荆州,当时庾荜任荆州别驾,更加瞧不起乐蔼等到梁武帝即位,乐蔼因帮助梁振兴帝业有功升任御史中丞,而庾筚这时候才担任会稽郡行事,心中已经感到耻辱了;正好碰上庾荜在职事上有一些小过失,梁武帝因为乐蔼是庾荜的同乡,便叫乐蔼去传达自己的旨意,教导庾荜,庾荜愤恨不已,因而发病离开了人世 《梁书·良吏传》 2、《梁书·沈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梁书·沈约传》原文及翻译梁书 原文: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兴宗为郢州刺史,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尝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

入为尚书度支郎 齐初为征虏记室,所奉之王,齐文惠太子也太子入居东宫,为步兵校尉,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当时王侯到宫,或不得进,约每以为言太子曰:“吾生平懒起,是卿所悉,得卿谈论,然后忘寝卿欲我夙兴,可恒早入迁太子家令,后迁中书郎、黄门侍郎时竟陵王亦招士,约与兰陵萧琛、琅邪王融、陈郡谢朓、南乡范云、乐安任昉等皆游焉,当世号为得人明帝即位,进号辅国将军,迁国子祭酒永元二年,以母老表求解职,改授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高祖在西邸与约游旧,建康城平,引为骠骑司马,将军如故时高祖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佗日又进曰:“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永元以来,尤为彰著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高祖曰:“吾方思之对曰:“公初杖兵樊、沔,此时应思,今王业已就,何所复思昔武王伐纣,始入,民便曰吾君,武王不违民意,亦无所思公自至京邑,已移气序,比于周武,迟速不同若不早定大业,稽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高祖然之 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邑千户,常侍如故又拜约母谢为建昌国太夫人。

奉策之日,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咸来致拜,朝野以为荣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寻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十二年,卒官,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七》) 译文: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幼年意志坚定,爱好学习,昼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太劳苦而生病,常常减少给他点灯的油或灭掉他的灯但是沈约把白天所诵读的文章,在夜间进行背诵,于是他博通群书,善于写文章济阳的蔡兴宗听说沈约的文才就与他交好蔡兴宗是郢州刺史,推荐沈约做了安西将军府的外兵参军,兼任记室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孩子们说:“沈记室是道德高尚的老师,你们应当很好地对待他后来,他入朝担任了尚书度支郎 萧齐初年,沈约担任征虏将军府记室,他所服务的王,是萧齐的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入居东宫时,沈约为太子步兵校尉,校理四部图书当时东宫士人很多,沈约特别受到文惠太子的宠幸,每次他上班时去见太子,到太阳西下了才出来当时王侯到东宫,有的得不到允许不能进去,沈约每每把这事提出来向文惠太子进言太子说:“我生平懒得起床,这您是知道的,有您和我谈论,然后我才忘记了睡觉。

您想让我早早地起床,可以早些进来沈约升职为太子家令,后来又升为中书郎、黄门侍郎那时竟陵王萧子良也招纳贤士,沈约与兰陵的萧琛、琅邪的王融、陈郡的谢眺、南乡的范云、乐安的任昉等人都在竟陵王门下出入,当时社会上都说竟陵王得到了人才齐明帝即位,沈约进号为辅国将军,升迁为国子祭酒永元二年,因母亲年老,沈约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于是改授他为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梁高祖在西邸的时候,与沈约有老交情,建康城平定后,就推举他为骠骑司马,保留了原有的将军封号那时高祖的勋业已结束,天和人都觉得允当,沈约曾试探高祖是否有称帝的心思,高祖默然不回答另一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小到儿童贱如牧人,都知道萧齐的气数已尽,没有不说您是取代萧齐的最恰当的人天文和人事,表现出改朝换代的征兆,自从永元年间以来,尤其明显天心不可违抗,人情不可失却,假如是朝代更替的时间已经到来了,虽然想谦让,也是不可能的高祖说:“我全面考虑一下沈约说:“大人您当初在樊、沔统兵,这时候就应该考虑,现在您已成就了王业,有什么要再考虑的?过去武王伐纣,一进入商都,民众就称他为‘我们的君主’,武王不违背民意,也没有什么考虑就接受了民众的称呼大人您自从到了京城,已经改变了气运,比起周武王来,只有时间上迟早的不同。

若不早些确定称帝的大业,体察天愿人望,倘若有一个人有不同主张而立他人为帝,便有损您的威德高祖同意沈约的说法 高祖接受禅让后,沈约任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食邑千户,照旧担任散骑常侍又拜沈约的母亲谢夫人为建昌国太夫人捧着册命文书的那一天,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都来拜贺,朝野都认为是荣耀的事天监二年,沈约母亲去世,皇上乘车驾亲自出来吊唁皇上认为沈约年老,不宜于过于哀伤,就派遣中书舍人去帮他回绝客人节制哭泣守丧期满,沈约升任为侍中、右光禄大夫,不久又升任为尚书令,兼任太子少傅 沈约生性不饮酒,少有嗜好,虽然当时给他的待遇优厚,但是他居家仍节俭朴素天监十二年,沈约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梁书·沈约传》 3、《梁书·何敬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梁书·何敬容传》原文及翻译梁书 原文: 何敬容,字国礼,庐江人也,以名家子,弱冠选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天监四年,出为招远将军、吴郡太守,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四年,治为天下第一,吏民诣阙请树碑,诏许之敬容身长八尺,白皙美须眉性矜庄,衣冠尤事鲜丽,每公庭就列,容止出人三年,选尚书右仆射,时仆射徐勉参掌机密,以疾陈解,因举敬容自代。

大同三年正月,朱雀门灾,高祖谓群臣曰:“此门制卑狭,我始欲构,遂遭天火举相顾未有答敬容独曰:“此所谓陛下‘先天而天不违’时以为名对敬容久处台阁,详悉旧事,且聪明识治,勤于簿领,诘朝理事,日旰不休自晋、宋以来,宰相皆文义自逸,敬容独勤庶务,为世所嗤鄙时萧琛子巡者,颇有轻薄才,因制卦名离合等诗以嘲之,敬容处之如初,亦不屑也十一年,坐妾弟费慧明为导仓丞,夜盗官米,为禁司所执,送领军府时河东王誉为领军将军,敬容以书解慧明,誉即封书以奏高祖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张绾奏敬容挟私罔上,合弃市刑,诏特免职太清元年,迁太子詹事,侍中如故二年,侯景袭京师,敬容自府移家台内初,景于涡阳退败,未得审实,传者乃云其将暴显反,景身与众并没,朝廷以为忧敬容寻见东宫,太宗谓曰:“淮北始更有信,侯景定得身免,不如所传敬容对曰:“得景遂死,深是朝廷之福太宗失色,问其故敬容曰:“景翻覆叛臣,终当乱国是年,太宗频于玄圃自讲《老》《庄》二书,学士吴孜时寄詹事府,每日入听敬容谓孜曰昔晋代丧乱颇由祖尚玄虚胡贼殄覆中夏今东宫复袭此殆非人事其将为戎乎俄而侯景难作其言有征也三年正月,敬容卒于围内,诏赠仁威将军 (节选自《梁书·何敬容传》) 译文: 何敬容字国礼,庐江人,以名门之后,刚成年就娶齐武帝女儿长城公主为妻。

天监四年,出任招远将军、吴郡太守,为政能体察民情,断案如神治政四年,政绩为天下第一,吏民到朝廷请求为他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