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财经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结构特征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5KB
约3页
文档ID:41629332
财经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结构特征_第1页
1/3

财经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结构特征周根红■【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进程的推进,财经题材纪录片相继走向荧屏它们几乎都抱持着一种建构历史的心态,试图还原历史和建构新型历史生态它们以多种叙事策略和 结构模式,致力于寻找个人经历和社会结构的公共议题之间的联系,彰显全球意识,坚守公共立场 【关键词】财经题材纪录片; 历史生产;公共立场; 叙事结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进程的推进,财经题材纪录片也逐步走向荧屏虽然当下财经 题材纪录片并没有历史、社会、探索、自然等题材纪 录片规模庞大,但是以中央电视台和第一财经为代表 的专业财经新闻频道也制作了一批重要的、在社会上 取得广泛影响的财经题材纪录片,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 《资本市场》 ( 2002 年 ) 、《华尔街》( 2009 年 ) 、《公 司的力量》( 2010 年) 、《大 市 · 中 国》( 2011 年) 等; 第 一财经频道 的《激 荡 ·1978—2008 》( 2008 年, 以 下 简 称《激 荡》) 、《财 富 与 梦 想: 中 国 股 市 1990—2010 》 ( 2010 年, 以下简称《财富与梦想》) 等。

这些财经题材 纪录片因其现实意义和各具特色的叙事特征,成为当前财经题材纪录片的优秀代表它们以多种叙事策略 和结构模式,致力于寻找个人经历和社会结构的公共 议题之间的联系,透过微观的经验材料去展示宏观的 社会历史,为 财 经题材纪录片 的 创作提供了一条新 思路用历史编年体 的 方 式,以 “见 证 者 ” 口 述 与 历 史 画 面两种表达手段寻访 30 年来发 生 的 历 史该 片 采 访 了一大批研究中国经济史的作者、记者与 专 家 资 源 诸如 1978 年随邓小平访日记 录 开 放 进 程 的 摄 影 记 者 钱嗣杰,质量万里行的发起者与组织者、原 《经济日 报》 总编艾丰,贴 身 采 访 袁 庚 的 《袁 庚 传 》 作 者 涂 俏等,近百 位 中 国 经 济 改 革 风 口 浪 尖 的 “见 证 者 ” 首次披露大量细节始末,以他们零距离的观察、独到 的眼 光、 理 性 的 思辨与对事实 的 执 著, 重 现 历 史 《激荡》 填补了经济发展中观察者隐身于视线背后的 空白,让他们走到了幕前,还予历史一个完整的改革 开放 30 年 中 国 经 济 史② 2010 年,宁 夏 卫 视、第 一 财经频道 联 手 打 造 的 大 型 纪 录 片 《财 富 与 梦 想 》 也 与 《激荡》 有着相同的历史生产意识。

该片以北京、 上海、深圳三大金融城市为样本,甄选出中国股市二 十年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 的 亲 历 者、专 家、学 者、 观察者等进行深度挖掘,遍访了历史当事人、事件亲 历者、著名的经济学家、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代表以及 观察者等 120 人该 片 以 中 国 股 市的风云变幻为主 题,既有对微观事件的观察,也有对宏观事件的重大 思考,更有思考和观念的激烈和碰撞,展现了中国改 革开放几十年来宏大的历史画卷 《激荡》和 《财富 与梦想》 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景下,以见证者的亲历 探索历史文本如果说 《激荡》、 《财富与梦想》 较多的是 对 历 史的寻根,传达的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和股市 20 年 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与事件,注重揭示历史事件 和人物命运背后的 “事件生产”,那么,中央电视台 的 《华尔街》和 《公 司 的 力 量》 则 选 择 了 另 一 种 历 史生产的方式 《华尔街》和 《公司的力量》 所生产 的历史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历史生产模式这两部纪 录片通过对 “华 尔 街”和 “公 司” 这 两 个 金 融 领 域 极其重要的专业话语∕领域从历史的纵深角度进行解一、影视史学与历史生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采取了一种 “口述历 史” 的叙事策略,创作出了许多精彩的纪录片,如中 央电视台的 《见证》、《讲述》,凤凰卫视的 《口述历 史》 等。

当前的财经题材纪录片也采用了这一影视史学的方法去探索历史的真相,如第一财经频道的 《激 荡· 1978—2008》、《财 富 与 梦 想: 中 国 股 市 1990—2010》 等与传统的历史书写所不同 , “口述史则更 多地来自于民众本身,由活着的人的记忆构成,以感 知来认识历史及其现实线索,偏重对日常生活史的关注,为历史文本提供丰富的细节① 当前的财经题材 纪录片几乎都抱持着这种建构历史的史诗心态,试图 还原历史和建构新型历史生态,形成一种新的历史生 产意识2008 年 10 月 20 日,上海第一财经频道推出 的大型财经电视纪录片 《激荡·1978—2008》 就是采86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9 期 ( 总第 182 期)纪录片研究周根红:财经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结构特征读,告诉受众一 个 历 史 语 境 中 的 “华 尔 街 ”和 “公司”,让我们从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其经济与资本的特 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华尔街贪婪、经 济危机等问题的固有成见,以影像植入重建了我们的 经济价值观《华尔街》 从华尔街 200 年的历史出发, 告诉我们,华尔街创造财富的能力远远大于它破坏财 富的能力,这就改变了我们对于华尔街的 固 有 成 见。

《华尔街》 第三集 “两条道路” 描述了美国立宪时期 对于政府权力如何制约的讨论过程,以及美国当年走 工业化道路还是农业道路的争论片中引述了美国金 融之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名言: “如果人人都是 天使,就 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 果 政 府 里 面 都 是 天 使,就不需要宪法了 这也是纪录片 《华尔街》 所 要传达的价值 观 念而 《公 司 的 力 量 》 则 对 历 史 的 敬畏感表现得更强一些,它更愿意在历史事实中去梳 理脉络,而不是按照一些预设的逻辑整理 历 史 事 实 片子提炼并选用了历史上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经典 语录,这些曾经是时代最核心声音的浓缩,也是学术 研究方面的一份宝贵财富片中把这些声 音 和 感 触, 还原到当时的历史之中,然后再把它们呼唤出来,充 满了历史感和恢弘的气势,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③ 的出现,使得 《华 尔 街 》 这 部 纪 录 片 有 着 更 为 重 要的现实意义 “华尔街” 这一世界经济的隐喻形象也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不断失落当人们认为华尔街是恶 魔、是金刚,是一种贪婪的代表时 , 《华尔街》 传达 给我们的却是 “华尔街是社会发展当中必然的一个东 西”。

《华尔街》 的立场相对来说是站在世界 经 济 发 展进程中的公共化表达 《公司的力量》 也是一个着眼于全球公司发展的 电视纪录片正如该片的总导演任学安所说: “它是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梳理近代以来世界范围 内的 “公 司” 的 起 源、发 展、演 变、创 新 的 历 史 脉 络,探讨其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造、社会 生活乃至精 神生活等诸多 层 面 相 互 之 间 的 推 动 和 影 响其根 本 宗 旨 在 于: 以 公 司 为 载 体 来 观 察 市 场 经济,思索国家发展进步的路径④ 《公司的力量》 是对公司命 运 和前途的一次 多 层面、多 角 度 的 深 度 剖 析,它试图通过对公司发展历程和生存样态进行全面 呈现,并以此观照中国的 “公司”如第九集 “本土 雄心”,案 例 包 括 张 謇、荣 氏 兄 弟、 比 亚 迪、 吉 利、 阿里巴巴 等 国 企 选 了 两 家: 国 航、 中 海 油 等 当 然 ,《公司的力量》 也注重从批判的角度凸显公共立 场和中国的现实语境第四集 “进步之疼”、第五集 “危急时刻” 就涉及了三聚氰胺、富士康员工跳楼等 热点事件。

关于公 司 前 世 今 生 的 《公 司 的 力 量 》 和 关 注 资 本的来龙去脉的 《华尔街》,都暗合了当下中国的某 种时代脉搏因此,无论是 《华尔街》,还是 《公司 的力量》,其实都是将华尔街和公司置身于一个公共 领域: 华尔街是全球的公共空间,公司是从私人走向 公共空间的产品这些财经纪录片正是将他们作为一 个公共产物,从地理、精神、人文和社会层面三个角 度出发,彰显全球化意 识 和 公共 立场,借 助 影 像 叙 事,追溯历史的生产,语境化的思考二、全球意识与公共立场当前,全球化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也成为新闻 制作的重要理念尤其对于财经新闻来说,全球一体 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因此,国际 化视野、全球化互动成为财经节目生产的 重 要 意 识然而,正如 科 恩( Cohen )和 肯 尼 迪( Kennedy )在他们的 《全球 社 会 学 》 一 书 中 所 指 出 的 那 样,这 个过程中的变化是不彻底的,因为以一种相当不稳定的 方式来影 响 不 同 地 方、国 家 和个体是需要很长时间 的这也就是说,作 为 财 经 纪 录 片,彰 显 全 球 意 识, 坚守 公 共 立 场, 成 为 财 经 纪 录 片 需 要 突 破 的 重 要 理念。

2002 年中央 电视 台推出了财经纪录片 《资 本 市 场》 就最先意识到了全球化和公共立场问题 《资本 市场》 融入了全球一流专家、学者和业内权威人士的 真知灼见,制作历时两年,摄制 组 在 国 内 以 及 美 国、 英国、德 国等地沿着资本 市 场发生、发 展 的 历 史 足 迹,采访了许多世界纪录的权 威 人 士 和 专 家、学 者,充分利用电视的特长,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以股票市场 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各 个方面分门别类地加以剖析,清晰地揭示了资本市场 本源及其所涉及的重要基本理念而 2009 年 的 《华 尔街》和 《公 司 的 力 量》 则 完 全 站 在 了 世 界 金 融 和 世界经济的立场上进 行 叙述2008 年 美 国 金 融 危 机三、结构策略与叙事突围财经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它与一般的财 经新闻节目不同,无论是篇幅还是叙事角度上都有较 大区别它所涉及的股票、基金、公司报表、金融等 方面, 并不能为一般受众 所 能 理 解 和 接 受 因 此, “专业化水准、通俗化表达” 的品质是专业财经节目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如何通过影像的手段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 间里既能客观专业又能通俗化地传达主题,是财经纪 录片所需要突围的重要困境。

为了避免财经资讯的专 业和枯燥,目前的财经题材纪录片基本上都采用的是 历史编年和主题立题并行的两种结构模式∕策略,并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9 期( 总第 182 期)87纪录片研究周根红: 财经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结构特征且这两种模式很多时候是相互交融的双重叙事模式,只不过以何种 结 构 为 主第 一 财 经 频 道 的 《激 荡 》、 《财富与梦想》 和中央电视台的 《华尔街》、 《公司的 力 量 》 其实 都有 着 某种历史式的叙事结 构, 其 中 《激荡》 的历史结构模式最为突出 《激荡》 完全按 照改革开放 30 年的时间顺序,每一时间段都选取一 些重要的事件作为该片的结构模式需要 注 意 的 是, 和其他作品 不 同 的 是 , 《激 荡》 没有把注意力放在 “当事人” 采访上,而是从 “见证者” 的角度再现了 过去 30 年的一系列重大财经事件作为节目的主角, “见证者” 的角色定位使观众得以从客观的角度冷静 地分析过去 30 年中国的成就与 得 失,这 在 中 国 财 经 电视领域当属首次⑤ 而 《财富与梦想》 也选出了中 国股市二十年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亲历者,大体 也有一个时间作为影片叙事的序列。

不过 , 《财富与 梦想》 主要采取了主题立题的结构方式,将相关的事 件放在同一个主题下面,比如这一集是 “政府和市场 的关系”,下 一 集 是 “股 市 中 的 博 弈 ”,从 而 形 成 了 叙事的空间 感至 于 《华 尔 街》和 《公 司 的 力 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