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10KB
约13页
文档ID:316105324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_第1页
1/13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东北林业大学宋佳航Reference:近年来,我国各利益相关者对于高校的资金使用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梳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发展过程,总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Keys:高等教育财务绩效指标体系G647一、国外研究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了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西方国家通过对绩效指标的测量,将学校的办学成果通过具体数值反映出来,为管理者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分配教学经费提供了合理参考出于其简洁、系统的特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在西方国家高校系统的管理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英国、荷兰和美国的一些州,高校绩效指标的评价已成为政府向高校拨款的重要标准1.英国1985年发表的大学效率研究指导委员会报告将高校的绩效指标分为三类:内部指标、外部指标、运行指标,其中内部指标反映了学校方面特征;外部指标反映了高校所设置的学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运行指标反映了学校的资源利用率1986年,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与大学拨款委员会(CVCP/UGC)联合工作小组对绩效指标的分类具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

他们将绩效指标划分为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三类,其中输入指标主要是指高校可利用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情况,是对高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客观反映;过程指标主要是指高校可利用的资源的使用率、管理行为和组织行为情况;输出指标是高校通过办学、科研等活动,最终取得的成绩与产出对之进行补充的由卡伦(Cullen)称之为“三E”的指标分类: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和效益指标经济指标着眼于将实际输入与目标所规定的输入作比较,从而测量输入的节省情况,以免过多的花费;效率指标着眼于输入与输出的比较,通常使用现实的结果与现实的输入进行比较,从而考察资源使用情况,以追求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效益指标着重衡量结果既定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从而测量工作的有效性,以追求目标的完成关于高校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联合小组编制的《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其具体构成见表1由于该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为教育拨款服务,所以注重的是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考核,因此指标体系中有许多非财务性指标和定性指标,如教育培养一类,而对学校资金投入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基本上没有涉及2.美国美国经济学家J.R.沃尔什是世界上最早对教育投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的学者,他1935年在《经济季刊》上发表的《人力资本观》中对个人教育投资成本和收益做了比较。

这篇论文被认为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卡梅伦(Cameron)用声誉调查的方法,通过对组织成员的满意度来测量组织的绩效他所设计的评价学校绩效的指标体系,包括三个领域九个方面其中,一是精神领域,包括:(1)学生对教育的满意程度;(2)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满意程度;(3)机构的健康情况二是学术领域,包括:(1)学生学术发展;(2)专业发展和教学人员的质量;(3)学生个性发展三是外部适应性,包括:(1)学生职业发展;(2)系统的开放性与社区的关系;(3)获得资源的能力凯夫(Cave)等人经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14个精选的绩效指标,并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教学的指标,包括:(1)入学质量;(2)学位结果;(3)生均成本或师生比;(4)附加值;(5)回报率;(6)浪费率和未完成率;(7)毕业时或五年后的就业率;(8)学生和同学评价另一类是关于科研的指标,包括:(1)研究生的数量;(2)出版物及专利等;(3)科研质量;(4)科研收入;(5)同行评价;(6)声誉排行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肯塔基州的高等教育绩效指标体系,共包括教育质量、教育培养、机会均等、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协调与倡议精神等25个指标。

其具体构成如表2美国是最早对高等院校绩效进行定量评估并排名的国家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率先推出全美大学排名(每两年一次,1987年以后改为每一年一次)在此后每年的排名中,该杂志通常选用学术声誉、招生选择性、师资力量、财政资源、保持率、学生满意程度等多项指标整个评价过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每项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最后以各学校的总得分降序排列1993年,美国国会颁布《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通过立法规定了绩效评估的概念、范围和制度,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该法案为绩效评估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国会审计署负责绩效评估工作,评估内容包括部门绩效、计划/项目绩效;评估的方式有定期评估和专题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国会听证会的证词,或者进行公开披露3.德国《明镜》周刊于1989年末首次公布了德国的大学排名它的评估方法是对德国的各大学专业,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学、教育、法学等进行评分,然后将各专业的得分相加形成总得分,最后按总得分排名4.加拿大《麦克林》杂志自1991年起每年对国内各大学进行评价和排名加拿大先对大学进行分类,再对各类大学所选取的指标分别评价,最后形成各类别的大学排名《麦克林》确定的评价指标通常是学生概况、课堂情况、师资状况、财务状况、图书馆、学校声誉等。

5.荷兰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绩效评估小组,先以各个院系为评价对象进行内部评估,再聘请专家对高校整体教研工作及各项活动进行系统评价二、 国内研究现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办学效益逐步与规模、质量挂钩,办学经费来源也日趋多元化,这种发展趋势使得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在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方面研究学校的绩效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84年,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提出了衡量高校教育经济效率的理论指标体系,它包括能力指标、知识与技能标准分、专业改变率和专业人员缺员率和培养周期、知识转化滞后期、毕业生发展潜力等具体指标,这个指标体系具有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但可操作性差1985年,原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以及试点工作的通知,从高校的财务运行状况、综合实力、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财务综合评价分析》、《教育部直属高校财务状况分析》两套高校财务指标体系,这两套指标对高校绩效进行排序,有利于高校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此后,我国开始了有计划的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与实践1988年,河北大学韩宗礼提出了便于使用与考核的实用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教育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指标、教育投资人力资源利用指标、教育投资物力资源利用率指标、教育财力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日益关注,各种大学的综合排名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网大和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大学排名网大用学术声誉、学术资源、学术成果、学生情况、教师资源和物资资源五个子指标体系共20多个指标对大学每年的综合实力进行排序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武书[来自www.lw5u.CoM]连、吕嘉等人自1993年首次对外公布大学综合排名开始,其在公众和媒体的影响逐年增加,而今其研究领域已扩展到高校的方方面面,其排名也包括了本科大学排名、专科大学排名、研究生专业排名和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等,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1995年,施建军教授主持的高校财务评价研究课题“高等学校财务评价体系研究”中建立了高等院校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由评价总经费效益的指标、评价事业发展成绩的指标、评价产业效益的指标、评价对外服务绩效的指标和评价科研成果的指标五个子指标体系共19个指标构成这是国内首次较为系统的对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它的侧重点在于高校的财务效果和财务效益方面施建军教授又在另外的课题研究里分析了在全国性扩招等新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情况,对高校财务评价体系进行了修订及完善。

随后陈华凯、刘贵等在《建立高等学校财务状况分析指标体系初探》中,建立了高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由评价支付能力、评价资金支配程度、评价资金动用程度三个子指标体系共8个指标构成,这一指标体系侧重于高校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分析相对而言,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是2000年教育部会同南京大学承担,由世界银行资助的“高等学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全面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高校理财的宏观背景以及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精选了反映高校的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财务发展潜力三个子指标体系共38个指标,以教育部1999-2000年的财务数据为例,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了综合评价但在具体操作时,由于高校管理人员对绩效评价的认识不足、执行不够以及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等,实施效果并不显著其具体指标构成见表32002年,南京大学杨周复教授等的研究成果《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制定了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五个子指标体系:(1)评价经费效益的指标体系由国家拨款数、学校自筹经费数、学校自筹资金占预算内外总收入的比重、学校资金的负债状况、生均培养费、公用经费占事业支出比重、生均固定资产等七个指标组成。

2)评价事业发展成绩的指标体系由在校生数、师生比、教职工与学生比等三个指标组成3)评价产业效益的指标体系由企业利润总额、企业人均利润、产业利润占学校自筹的比重等三个指标组成4)评价对外服务绩效的指标体系由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数、科研及科技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人均对外服务收入等三个指标组成5)评价科技成果的指标体系由学校当年教师人均科研成果奖、学校当年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学校当年人均出版科技专著数等三个指标组成该指标体系侧重于对高校财务成果和财务效益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包含了财务绩效指标该指标体系是我国最早的较为系统地对高等学校财务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为我国高校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开了先河,为后续的相关研究也奠定了基础同时,有关研究还从多方面建立了高校财务评价体系张海兰(2002)提出的功效系数法和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法,杭建民和谢潜(2004)对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吴建楠、李贵宁(2004)构建的5大类共16个方面的通用指标体系等都对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起到了补充和完善作用,推动着国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郑鸣、赵壁辉(2008年)提出了高校中有关高校规模、科研能力、人力资源、科技成果和对外交流五个方面在内的非财务指标,通过研究认为非财务指标对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段向前(2006)、陈少杏(2008)、靳燕(2011)认为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非常重要,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和加强自我管理的需要,也是未来高校的发展趋势顾海良(2011)、王颖和史盛安(2012)认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对高校财务绩效管理模式的一种探索,也是对现有的高校评估模式的一种补充,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将绩效评价从理论领域引向实践徐月丽(2012)提出高校应该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等几个方面架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绩效评价、科研绩效评价、资产绩效评价、产业绩效评价和自筹能力评价陈胜权、房子磊(2012)认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从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筹资能力、风险管理、发展潜力五方面着手冯笑梅(2012)进行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时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从高校的学生、科研、教师与内部流程四个方面选取合适的指标李梦苏、贺强、毛龙生(2013)分别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3E”指标设计了指标体系,认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从财务效果、财务效率和财务效益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其设计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高校财务绩效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补充指标体系。

王雷(2013)则根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