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递铺在两宋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5KB
约24页
文档ID:206454285
递铺在两宋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_第1页
1/24

递铺在两宋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递铺在两宋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人文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2013届闵茹摘要:递铺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机构,是中国古代邮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战 事的宋代就显的更加重要北宋建立后,在继承唐代邮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较前 代更为完整、更为合理的邮传制度——省铺南宋时省铺已不再快捷高效,加上宋金战事 不时紧张,斥堆铺、摆铺应时局需要建立起来两宋递铺既右相同点,乂体现出时局变化 对递铺形式产生的变化与不同,本文试从管理机构、管理措施、基木组织和职能等方面对 北宋和南宋递铺加以对比并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宋代递铺的认识关键词:两宋递铺比较原因Abstract: Postal deliver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f a country.Del ivery system is more important in Song Dynasty s wars. After the establish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y set up a more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postal delivery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formerdynasty, Tang. It has less efficient when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with Song war spending Chihou station and Bai station, a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are set up. 1n this art id 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compare the delivery system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alysi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management measures, the basic organization and so on, thus further deepen theunderstanding of Song Dynasty delivery system. Then by discussing 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alyze the whole Song Dynasty social problem.Key Words: Sheng station Chihou station Di fferences and similari ties Reason 1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引百 3一、 宋代递铺的发展变化 4(一)北宋递铺的主要形式 41. 步递 42. 马递3. 急脚递 6 (二)南宋递铺的变化 61 .斥堆铺的出现 62.摆铺的建立 7二、 两宋递铺发展变化的比较 8(一) 管理机构相同 8(二) 管理措施相似(三)传递职能有区别(四) 传递速度有差异 11(五) 基木组织不同 11三、北宋与南宋递铺发展变化的原因 13(一) 战争的频繁为主要原因 13(二) 政治上的腐败是根木原因 14(三) 经济上的薄弱是直接原因 15结语 17注释 18参考文献 25谢辞 272引言同一个时代的两个时期,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的是延承了一整套完备的系 统,不同的是因环境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改变北宋和南宋的递铺就是如此对比研究这 两个时递铺的发展变化,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宋代递铺的认识,而分析其变化发展的原因,又可以从递铺这一全新的角度完善对宋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关于宋代递铺的研究,前人 已有很多的成果但对两宋递铺的比较研究bl前涉及较少最早研究宋代递铺的是日本学 者曾我部静雄和青山定雄,中国学者王夔强等,他们对驿传制度有一些涉及但并不十分全 面,这一阶段属于初步阶段到了 20世纪后期,国内外史学对宋代递铺的研究更加深入,出现了一些专史专著香 港学者赵效宣出版《宋代驿站制度》(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是最早专门研 究宋代驿传制度的专著,由《递角之传递制度》、《人与物之传递制度》、《管理制度》 三个部分组成,儿乎涉及了是宋代递铺研究的所有内容还有刘广生、赵梅庄的《中国古 代邮驿史》(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0马楚坚的《中国古代的邮驿》(商务印书馆, 1997年)等一些部门组织编写的交通史这一阶段属于发展阶段,将递铺作为一个问题专 门进行研究,但研究的范围不够全面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宋代递铺的研究更加完善,尤其是曹家齐先生对宋代递铺的研 究:如《金字牌递创设时间小考》(《江海学刊》,1998年第5期)和《关于南宋斥堆 铺、摆铺的儿个问题》(《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分别考辨 了金字牌和摆铺的创设时间以及斥地铺与摆铺的演变问题。

《宋代急脚递考》(《中国史 研究》,2001年第1期),考证了宋代急脚递的传递方式是人力传递与马传并用《宋代 交通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则对宋代驿传制度进行了专门细致的研究还 有焦杰的《北宋急脚递的传递方式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8期)具体研究 了急脚递的传递方式戴庞海的《宋代邮传制度》(《中州今古》,2004年第6期),赵 彦昌、吕真真的《宋代公文邮驿制度研究》(《浙江档案》2009年第3期)对宋代邮驿制 度的传递方式、人员、过程、组织管理以及邮驿律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此外,赵永春的 《金宋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张博泉的《金宋和战史论》(《史学集刊》, 1984年第2期)和吕宏伟的《金末金宋关系相关问题探讨》(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 学,2006年)等都研究了宋金关系与宋代递铺废立的关系问题这一阶段属于繁荣时期, 百3花齐放,研究方面更加细致,涉及内容更加广泛木文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侧重于两宋递铺发展变化的比较及其原因的分析从管理 机构、管理措施、传递职能等方面对两宋递铺的发展变化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其发展变 化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希望能对宋代递铺的研究做一些补充。

学识尚浅,不足之处请各 位老师见谅一、宋代递铺的发展变化递铺,从字面意思看就是传递文件的铺子,即古代传递文件 的机构递铺一词来源于宋代,是古代邮传系统的演变邮传也称邮驿,“邮”指传递信 息,“驿”指传递人员在途中休息食宿的场所邮传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当时 己经出现了专门负责传递信息的官员“车正”商朝还在沿途的道路旁建立一些提供食宿 的地方,这是古代驿站的雏形西周时期」经出现了根据文件的类型选择不同的传递方 式,主要是步传和车传两种传递形式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频繁,所以“邮”变成专 门为中央传递边防战事信息的机构秦代正式将专门传递信息的机构统一称作“邮”,汉 代“邮”和“驿”分离,随着步传不能再满足传递信息的高效需要大都改用马传,所以 “驿”被命名为用马传递信息的机构,而“邮”也就是“传”则变成当时专门提供食宿的 政府性质的客栈隋唐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驿”的数量大增,遍及全国各地到 了宋代递铺成为专门负责文书传递和部分物资运输的机构;驿则成为专门负责宾客食宿的 政府性质的场所这是中国古代邮驿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北宋的省铺继承了唐制,南宋又应时局的需要建立了斥候铺、摆铺,被宋以后推广运用,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 作用。

下面就对递铺在北宋与南宋的发展及变化做简单介绍一)北宋递铺的主要形式北宋的递铺主要是省铺,因递铺在元丰改制后隶属尚书省而被称为“省铺”省铺中 有步递、马递和急脚递来传递不同的文书,所以文书传递分为三个等级:步递、马递、急 脚递《梦溪笔谈》中记载:“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 [1]步递、马 递、急脚递并不是三种递铺,而是传递速度、传递文件性质和传递方式不同的三个传递等 级急脚递最快,传递文书最为重要,接着是马递,最后是步递也有个别递铺只有步 递、马递、急脚递中的一种或两种,特别是偏远地区,一般不设置急脚递北宋省铺的主 要形式如下:1. 步递4步递,顾名思义就是铺兵徒步传送文件,这是邮传中最基础的传递方式,属于最低的传 递等级步递主要传递政府例行公事的常程文书常程文书在所有文件中所占的数量非常 多,因为皇帝和政府官员处理的文件中大多都是这类文件下发朝廷的文书只限一日传 送,其他文书限三日传送步递的传送速度是“LI行二百里 [5]从宋代开始允许朝廷 官员的家书入步递传递,这是宋代递铺与前朝递铺的区别之一雍熙二年(985年),“诏白今的亲实封家书许令附递,自余亲识只令通封附 去 [6]这些家书不能附带其他东西,只允许入步递传递而且传递人员不能拆开。

步递 传送的文件除官员的家书外,官员与朋友的私人信件也能入步递传送但这些私人信件只 允许入专递传送,是绝对不能入马递和急脚递传送的2 .马递马递即铺兵用马匹传递文件的形式,其传递效率比步递高些,日行三百里,有 时随着具体需要的不同马递的传递速度也会相应改变,日行四百里或日行五百里,如仁宗 皇祐元年(1049年)十月,“诏马铺以昼夜行四百里⑻“诸赦降入马递者行五百 里[9]马递传递文件的性质比步递更加重要,主要是赦降、敕牒、沿边军事情报、贼盗及 地方上紧急事件的奏折等,文件限当H发行无急脚递及要速非常贼盗文书入马 递 [10]在没有设置急脚递的地方,原来由急脚递传送的文件任务就落在了马递身上3 .急脚递急脚递是省铺中速度最快、传递递角最重要的传递等级,在北宋简称急递据 《永乐大典(六暮.铺)》记载,急脚递约出现在真宗时期,日行四百里,有时根据传递需要会昼夜不停行使五百里非常紧急的文件会入急脚递传送,H行八百里事干外界 或军机及非常盗贼文书” [13]或宣敕,入急递传递急脚递在北宋时是为传递宋、辽情报 文书而设立的,因此“唯军兴则用之”[14]普通政府文件和私人信件绝对不能入急脚递 传送按一般情况算急递日行四百里,比步递快,又比马递慢。

北宋急脚递一般骑马传 递,但有时由于自然条件或递马情况的限制,也会采取人力走传的方式另外急脚递中 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就是金字牌递,传递过程中对传递速度、保密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比较 高据《梦溪笔谈》中记载,金字牌,即文书上附有书写金字的一•尺多长的红木牌,最早 出现于熙宁中期,日行五百里,只有军中十分紧急的文书才能用金字牌递传递金字牌递 角由内侍省宜接发下,不经过三省和枢密院传递时,“不得昼夜,鸣铃走递,前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收,不得时刻住滞 [20]递角传递不分昼5夜,在沿路经过递铺 交接时不入铺,使得金字牌递从发放到传递节省了许多时间,且保证了金字牌递的传递速 度和保密性由“鸣铃走递”可以看出金字牌递的传递方式既有马传也有人力走传省 铺除陆路递铺外,还设有水递虽然水递的设置很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