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问题提出 2第一节选题意义 2第二节概念界定 3第三节文献综述 3一、 对幼儿故事创编的内容和形式的论述: 4二、 儿童故事创编过程及特点的论述: 5三、 儿童故事编构的影响因素和儿童故事编构能力的培养 5第二章研究设计 6第一节研究目标和内容 6一、 研究目标 6二、 研究内容 6第二节研究方法 7第三节预设实施步骤及成果: 7第三章5——6岁幼儿创编的作品分析 8第一节 故事作品内容上的分析 8一、 仓编素材 8二、 创编情节 10三、 故事创编的角色及其特点 12第二节故事作品形式上的分析 12一、 作品语言方面: 12二、 作品结构方面: 12第四章研究结论及建议 13第一节 影响5——6岁幼儿故事创编的因素 13第二节培养幼儿故事创编能力的指导方法建议 13一、 能力分层指导法: 13二、 活动分类指导法: 15第三节关于本研究的反思 15参考文献 文章摘要本文立足于5——6岁儿童故事创编情况,结合班级幼儿故事创编现状,通过对儿 童故事创编内容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影响创编因素的分析,以此并探究相应的教师指导 方法,旨在更好地促进儿童故事创编能力的发展同时对研究结果和过程资料处理存在 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5——6岁儿童 故事创编的能力发展 教师指导方法第一章问题提出第一节选题意义文学是艺术的一大门类,故事创编是学前幼儿艺术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幼儿的 艺术是幼儿从情感侧面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的表达儿童故事大部分是从日常 牛活实践和经验中反映出来的,是儿童牛活的一面镜子,深刻地体现着周围世界的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故事编构的活动中,儿童会不自觉地 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也编进故事里,很多编构的内容恰恰是儿童内心世界的投射 通过故事创编活动,幼儿得到了自我表现和情感宣泄的渠道因此,儿童故事创编为我 们探索和了解幼儿的精神世界提供了途径其次,儿童故事创编有助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儿童故 事编构突出表现了儿童张扬个性,对自身精神枇界的外在流露,并从编构中挖掘自身潜 能,培养创新能力,故事中那些具有创造性精神的人物形象深受儿童的喜爱,儿童从文 学作品中获得启发和熏陶,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自然得到了发展因此,在儿童故 事编构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再者,木次探究立足于班级儿童故事创编兴趣和创编瓶颈,通过对儿童故事创编内 容和形式的分析、创编过程的探究、以及对影响创编因素的分析,来深入认识和总结5 ——6岁儿童故事创编的能力发展水平,通过归纳、总结影响其故事创编的原因,形成指导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第二节概念界定关于故事创编的概念界定,本人在查阅文献资料过程中发现了相似的词一一 故事编构,有学者认为故事创编就是故事编构,二者等同,先看看专家、学者对“故事 编构”的定义:周兢认为儿童学习编构故事就是要尝试运用语言来编出符合结构规则的故事秦丽萍将故事创编界定为:5——6岁儿童在不凭借任何语义和提示,只依靠独立想 象和联想构思,在没有教育干预的情况下,尝试运用语言来编岀符合结构规则的故事李艳结合二者观点认为“故事编构”这一概念可以界定为:4——6岁儿童在不借助 外界提示和帮助的前提下,依托图画故事作品或情境或主题为背景,充分利用自身的想 象和联想构思,尝试运用语言来编构符合故事结构规则的,并具有完整性和层次性的故 事那么“故事编构”与“故事创编”二者内涵有没有区别呢?李雪艳对此进行了论述:编构故事活动建立在幼儿理解故事并积累了大量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它是一种对幼 儿具有积极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幼儿编构故事活动的基本思路是:在帮助幼儿感受理解 故事类文学作品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幼儿对故事类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构成的敏感性, 从而学会编构岀完整的故事,活动的组织遵循下列顺序:第一,从理解到表达的顺序。
第二,按照故事类文学作品构成因素,发展幼儿编构故事能力故事创编根本上说就是 编构故事,但它与编构故事也有所不同,就在于它不是完全遵照编构故事的组织顺序, 它的自由度更高,垂在强调幼儿编的过程,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对 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要求教师要有创造性提问能力及善于反思的能力这一活动 的开展环节包括:选择要进行创编的故事;创编活动的导入;教师以问题引导幼儿创编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李艳专家的概念界定更符合“故事创编”这一概念的内涵,突 出了幼儿的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故事创编开放的环境需求第三节文献综述本人从万方数字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故事创编”为检索词进行 检索,发现关于儿童故事创编方面的论文或研究较少从已有文献分析中可看到主要集中在儿童故事编构的内容、形式、特点、过程等几个方面,但是儿童故事创编能力研究 维度非常少U模糊,涉及的教师指导方法较少且笼统,所以本研究主要从儿童故事创编 的内容和形式、儿童故事创编的过程及特点、儿童故事创编的影响因素和儿童故事创编 能力的培养四大方面来作综述,旨在借鉴前人经验实践探索岀故事创编的能力维度及教 师指导方法。
一、对幼儿故事创编的内容和形式的论述:在秦丽萍的研究中,从儿童故事创编语言、修辞手法运用、儿童故事体裁和儿童创 编素材四个方面对故事创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论述,认为“从儿童编的故事的内容来 看,无论是根据成人提供的图片编故事,还是几童自己绘画的故事……整合进故事中 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儿童的生活经验或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经验”作者还提到,为提高儿 童的创编能力所进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一是“围绕作品进行超前或后续的积累;二是 其他活动中生活经骑的积累和情绪经骑的积累.这两种经验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作用是 一致的,就是为儿童增加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感受,并迁移到作品中,比较顺利地参与 到故事的再创造中李艳的研究中从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分别阐述了各自故事创编内容和形式,其中 筛取了周兢的观点,“幼儿园编构故事活动应贯彻从理解到表达的原则,也要服从语言 文学活动的整体要求,小班儿童编构故事活动的重点是为原故事编构一个合理的结局, 中班儿童重点编构故事的高潮部分,大班儿童重点编构一个新的完整的故事,要求儿童 编出的故事具有人物、语言、情节和主题等构成要素还有张明红的观点,“要求儿 童仿照某一篇故事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调动自己个人经验进行扩展想象,编出自 己的作品,小班仿编活动的重点是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更换某一个词汇;中班要求通过 更换某一个词汇而构成句子的变化;大班要求儿童对原来文学作品的结构进行部分变 动,也可以引导儿童自己独立完成文学作品的仿编活动。
李艳和秦丽萍都强调了儿童生 活环境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故事创编的重要性李艳还强调了儿童故事创编要根据不同 年龄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故事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并介绍了剪贴编故事、绘 画编故事、看手帕编故事、用玩具编故事、用手指玩偶编故事、表演编故事、听音乐编 故事、仿编故事和想象编故事等多种形式(周兢1992,张明红2006) o二、儿童故事创编过程及特点的论述:周兢(2001)认为教师在帮助儿童感受理解故事类文学作品的前提下,要不断提高 儿童对故事类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构成的皱感性,从而逐步学会编构出完整的故事,故 事编构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两个顺序:第一,从理解到表达的顺序;第二,按照故事类 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发展儿童故事编构能力的顺序这是从教师方面、成人角度指出 儿童编构故事过程所应遵循的总体思路秦丽萍(2007)指出儿童故事编构过程表现出整体性特点,儿童在创编中会动用自己 全身的感官去创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且儿童的故事编构过程是无意识性的, 主题缺乏稳定性李雪艳(2008)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表现出不同 的创编特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其进行指导,使创编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创 造潜能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小班儿童受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创编的积极性不高,尚 处于感知理解的语言发展阶段;受识记能力的限制,创编初期复述故事较困难;创编借 助大量的肢体语言,集中在角色的增加、对白的丰富上;容易将故事情节与现实混淆 中班儿童更多地根据白己的牛活经验创编;围绕故事情节进行创编,创造性想法增多; 个体差异性明显大班儿童不仅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对别人的想法进行评论;创 编处处体现幼儿生活的痕迹;创编的内容更丰富,更富有想象力综上所述,幼儿故事创编的特点呈现年龄特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大班幼 儿也可能岀现上述小中班的现象,可作参照,以此为据进行针对性指导三、儿童故事编构的影响因素和儿童故事编构能力的培养李雪艳认为影响儿童故事编构的因素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讲, 从内部因素来说,儿童自身的发展水平、知识水平、文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等都会影响故 事编构的能力;从外部因素来说,周围的生活环境、接受教育以及故事内容的选择等对 儿童的故事编构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对儿童故事创编能力培养方面提供了一些 指导方法:李雪艳(2008)认为提供有效指导方法要“追随幼儿的兴趣进行故事的选择和导入, 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引导其进行创编,为幼儿创设白由宽松的创编环境,调动家长资源辅助创编。
另外,于占丽,李雪艳的文章总结了在创编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 才能使这一活动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主体性原则:在故事创编活动中,从选材到创编都应给幼儿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广泛选材多体裁、多题材选择故事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尊重鼓励儿童创编多种感情 色彩或多种结局的故事2. 差异性原则:尊重幼儿的差异性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在故事创编活 动中,差异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尊重幼儿的故事爱好倾向差异;尊重幼儿 的情感体验差界3•启发性原则:以玩具、实物、游戏为依据的故事创编或以词语“搭桥"故事创 编等多种形式启发幼儿创编故事还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启发幼儿的创编第二章研究设计第一节研究目标和内容一、 研究目标根据文献资料梳理5-6岁儿童故事创编的能力维度,结合班级儿童的实际情况进 行实践运用,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把握班级儿童故事创编的能力水平,探索出符合班级儿 童故事创编的教师指导方法,共性中找出个性,提高儿童故事创编的能力,享受故事创 编的乐趣二、 研究内容1. 5-6岁儿童故事创编的特点及能力维度划分和内涵2. 重点对儿童故事创编过程中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以及相应的教师指导方法运 用。
3. 分析儿童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探究教师指导方法的实效性第二节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行动研究和观察法为主,辅以访谈、文献法,分析归纳过程资料,参照 儿童故事创编能力维度总结影响儿童故事创编的因素,寻求有效的教师指导方法,从而 提高儿童故事创编的能力发展1. 文献法: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分析、整理,了解与幼儿故事创编相关的研究, 为研究的顺利进行积累相关的理论.2. 访谈法:在研究正式开始之前,先对故事领域的专家教师进行访谈,对幼儿园 故事创编活动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创编活动结束Z后,对研究对象围绕创编的故事进行 简单地访谈和交流3•观察法:这一研究方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中,主要对故事创编过程中幼儿的表 现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4•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故事创编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边研究边行动,教 师及时给予策略支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提高儿童故事创编的能力为核心第三节预设实施步骤及成果:1 •文献收集与整理(查辫相关的资料)2. 访谈法:在研究正式开始之前,先对故事领域的专家教师进行访谈,对幼儿园 故事创编活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