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刘亚楼上将

天****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64KB
约22页
文档ID:316071062
刘亚楼上将_第1页
1/22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刘亚楼上将 篇一:刘亚楼上将 开国将帅系列之一:1955年授将军衔者的级别待遇状况  一、1955年授大将军衔的10人中:  王树声、许光达定为正兵团级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为1952年评级时的军委委员级  二、1955年授上将军衔有57人,概括名单如下(上将军衔授予标准,主要是1952年评定的正兵团级干部,也有副兵团级和1名准兵团级干部):  傅 钟 萧 华 甘泗琪 宋任穷 赖传珠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陈锡联 陈士榘 宋时轮 叶 飞   杨得志 黄永胜 谢富治 杨 勇 李 达 周士第 ? 韦国清 朱良才 王新亭 周 桓 李志民 赵尔陆   董其武 陶峙岳 陈明仁  2、副兵团级上将19人:   李克农 彭绍辉 张爱萍 韩先楚 李 涛 傅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洪学智 郭天民 周纯全 杨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刘 震 陈伯钧 钟期光 唐 亮 李天佑  3、准兵团级上将1人:贺炳炎(1952年西南军区副司令员)  4、未评军队级别而授上将的为2人:乌兰夫 阎红彦  注:1956-1958年授上将2人:王建安(1956) 李聚奎(1958)  三、1955年授中将军衔177人,概括名单如下(中将军衔的授予标准,主要是1952年评定的副兵团级和准兵团级干部,实际有1名为正兵团级干部和一部分战功显赫的正军级干部):  1、正兵团级中将1人:徐立清(主动申请降衔)  2、副兵团级中将22人:  肖向荣 张经武 张 震 刘志坚 阎揆要 钟赤兵 ? 唐天际 谭希林 莫文骅 刘道生 陶 勇 吴法宪   成 钧 程世才 李天焕 廖汉生 郭化若 唐延杰  张南生 杜义德 王必成 王近山   开国将帅 篇二:刘亚楼上将的夫人翟云英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刘亚楼上将夫人翟云英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钟兆云 新华文摘 20世纪的结果一个月,古田会议70周年纪念大会在闽西隆重召开,笔者访问了从北京专程赶来与会的共和国空军第一任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的夫人翟云英,听她陈述了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夺去了他的性命,也隔断了他们一家回俄罗斯的路 1929年4月,莫斯科还很寒冷,年轻的俄罗斯少妇安娜·卡兹米洛夫娜要跟随她的中国丈夫回大连探亲,临走时,从小抚养她长大的哥哥依依不舍地说:中国那边的状况好,你就多呆几天,状况不好就赶快回来自小失去父母的安娜眼泪汪汪地点头应允了谁知,她这一去此后踏上坎坷路,再也没能回到血脉的源头 安娜的中国丈夫名叫翟凤岐,出生于东北贫苦人家,1911年流亡到俄国,一向过着牛马不如的苦力生活。

十月革命后,他义无反顾地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战,成为苏联红军中国团的荣誉战士后来翟凤岐因腰部负伤下了火线,被送到莫斯科近郊伊万诺沃市疗伤,病愈后到伊万诺沃纺织厂工作他忠厚老实、勤劳能干,赢得了女工安娜的青睐一天,安娜把翟凤岐带到火车站旁她那当铁路工人的哥哥家候审哥哥大方大度地说:只要你们好,我十分同意这对有情人于1925年喜结连理一年后,中俄交融的血液孕育了第一个生命翟凤岐给他起的中国名字叫翟云海,安娜给他起的苏联名字叫舒拉三年后,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女儿也有两个名字:中国名字叫翟云英,苏联名字叫塔玛拉 1929年,老家亲人的一个口信辗转千里终究传递给了翟凤岐:他母亲因思念这个流亡国外生死未卜的儿子竟然哭瞎了眼睛与母亲18年未见的翟凤岐得知此情心急如焚,当即决定回国 回到中国两年后,九一八事变突发,日本侵略军悍然占领东北,翟凤岐、安娜一家回苏之路受阻,所持护照的签证时间已过,他们也就留在了中国。

翟凤岐在大连当码头装卸工,经常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苏联的幸福生活在大连,安娜又生下两个男孩:翟云峰和翟云鹏 面对日本铁蹄的肆意蹂躏,受过十月革命血与火洗礼的翟凤岐心向光明,往往向工友们宣讲革命思想,诅咒日本侵略者不料坏人告密,他被日本宪兵抓走了,备受煎熬,出狱几天后便去世了丈夫惨死后,安娜大胆地采纳了残酷命运的挑战,含辛茹苦地把四个孩子拉扯大当苏联红军浩浩荡荡开进大连时,安娜拉着儿女们站在欢迎的人群中不停地拍手她甚至渴望能在红军将士中找出与哥哥长相相像的人来 翟云英已长得亭亭玉立,身上流着中俄交融的血液,浮现出圣洁之美不到18岁的翟云英积极加入中共旅(顺)大(连)地委的工作,还被评为先进工 国事为重,刘亚楼没能为妻子一家找到失散多年的俄罗斯亲人 1945年冬天,安娜家突然走进一位身着苏军制服的军人,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使他显得特别精神。

安娜眼睛一亮,知道这就是女儿的对象、跟着苏联红军解放中国东北的中国军人王松当时她并不知道王松就是即将就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的刘亚楼 刘亚楼一进门就拉住安娜的双手,用纯熟的俄语喊了一声:妈妈莎!老人情不自禁地流下 了一串热泪自从背井离乡到中国后,安娜就难得见到能用母语和自己交谈的人了,眼前这位除了年纪大些再没什么可挑剔的共产党人竟然会说俄语,这使她欣喜不已对这位未来女婿,她很快就认可了她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紧握着刘亚楼的手说:作为母亲,我希望你们真诚相爱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的英雄豪杰刘亚楼也有似水柔情,他说:妈妈莎,请放心!我热爱云英,以后决不会亏待她的我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往后,您老人家就是我的亲妈妈,我和云英一定让您过上好日子。

其次年,刘亚楼和翟云英结婚了我要沿着这条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唱着安娜妈妈教的俄罗斯歌曲,翟云英跟随刘亚楼到了炮火连天的东北前线,那里,国共两党将开展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战役 翟云英生完小孩后,体弱多病一心扑在前线辅助林(彪)罗(荣桓)指挥作战的刘亚楼便把安娜妈妈接到哈尔滨与妻子住在一起,让她们相互照顾在那里安娜认识了几位中国人的具有俄罗斯血统的妻子,其中有李立三的夫人李莎、聂鹤亭的妻子奥利娅,奥利娅还认安娜做干娘与她们闲聊时,安娜有意无意便会提及在苏联的哥哥嫂嫂,快20年了,不知他们一家可好每每这时,她便恨不得变成一只燕子飞回家乡 1949年7月底,翟云英听说丈夫受命率团赴苏,和老大哥谈判援建中国空军事宜,心中泛起了波澜。

她太想去莫斯科了,那里是她的出生地,也是她生命之源的另一半啊!没想到丈夫一口回绝了安娜找个机遇对女婿说:我与亲人失散这么多年,叫云英去打听一下她舅舅的下落吧?这是岳母第一次提出请求,按理说是不应让她失望的,但律己甚严的刘亚楼还是温柔地对老人说:这回我是去工作的,找亲戚以后另有机遇不知怎的,这事被周恩来知道了,他破例批准了翟云英随丈夫赴苏刘亚楼这才同意妻子同行 在苏期间,刘亚楼与苏方军事领导人屡屡谈判,草签了苏联向中国出售飞机、派遣专家和参谋、帮忙开办六所航校等协议书翟云英本应去寻觅舅舅一家,但刘亚楼考虑到此次出访的工作性质,和妻子一再商榷,决定以国事为重,不向苏方提出寻亲要求翟云英眼睁睁放弃了一次与亲人团聚的机遇 女儿、女婿没能帮忙找到哥哥,安娜心里有万般可惜,却能理解他们:在国家大事面前,家庭小事算得了什么?何况中苏已建交,今后还怕没有机遇!只是翟云英得知妈妈当年的家、自己的出生地距莫斯科仅三小时路程,心里又不宁静了:从北京到莫斯科何止十万八千里,可那三小时的路啊,自己竟没能跨越!她心中的愧疚和忧伤可想而知,终究血浓于水啊! 后来,刘亚楼又屡屡去莫斯科,可每次都是任务繁重,容不得他分心办私事。

自古忠孝难两全,他只能向岳母和妻子说道歉,向她们失散的亲人悄悄道祈福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