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根底知识核心知识点一、心理学局部核心概念1.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开展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5.感觉6.感受性7.感觉阈限8.感觉后效;9.知觉10.似动现象11.诱导运动12.注意13.有意注意14.无意注意15.有意后注意16.注意广度17.记忆18.瞬时记忆19.短时记忆20.长时记忆21.有意识记22.无意识记23.机械识记24.意义识记25.遗忘26.再认27.追忆28.前摄抑制29.倒摄抑制30.思维31.创造性思维;32.问题解决34.再造想象35.创造想象36.梦想;37.言语38.情绪39.情感40.意志41.人格42.需要43.动机的概念;44.气质的概念;45.性格的概念;46.智力47.创造力48.学习49.替代性强化50.先行组织者51.知识52.陈述性知识53.程序性知识54.策略性知识55.概念56.学习动机57.自我效能感58.耶克斯-多德森定律59.角色60.教师期望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二、根本原理〔简答1.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品质3.思维的特点、种类和品质4.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关系5.注意的品质6.影响识记的因素;7.思维的过程;8.创造性思维的特征;9.问题解决的阶段;1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1.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12.言语的种类。
13.情绪及情感的种类;14.意志的概念及特征;15.意志品质16.情绪及情感的功能;17.意志行动的过程18.人格的构造;19.影响人格形成及开展的因素;20.需要的种类;2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2.动机的种类、功能;23.气质类型的特点;24.性格的类型;25.影响性格形成及开展的因素;26.智力构造的有关理论,尤其是多元智力理论;27.影响智力形成及开展的因素28.影响个体心理开展的因素;29.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开展的根本观点及其评价;30.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开展的根本观点及其评价;31.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开展的根本观点及其评价记忆开展的特点思维及智力开展的特点34.道德开展的特点35.小学生人际关系开展的特点36.安德森关于学习的划分37.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38.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划分39.观察学习的过程40.概念的学习的策略41.规那么学习及其方式42.问题解决学习43.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44.策略的种类45.学习中的主要认知策略46.学习中的主要监控策略47.学习迁移的种类48.问题解决的策略49.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50.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51.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5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53.迁移的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理论、认知构造迁移理论、迁移的产生式理论5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55.动机的种类56.成就动机理论57.归因理论58.自我效能理论三、根本原理〔论述〕1.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2.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3.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4.联系实际说明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防止不必要的遗忘;6.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7.结合学生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8.根据言语感知及理解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9.根据情绪及身心安康的关系谈谈如何调节人的情绪;10.谈谈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11.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12.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特征因材施教;1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4.多元智力理论及新课程改革15.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开展的阶段;16.艾里克森的人格开展阶段理论;17.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开展阶段的划分18.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开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促进儿童的认知开展;19.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开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或中学生〕的人格开展;20.根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开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21.根据中小学生认知开展的特点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22.根据中小学生情感开展特点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23.根据中小学生个性社会性开展的特点促进小学生个性、社会性的开展24.根据中小学生道德开展的特点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能力。
25.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及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26.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奥苏伯尔承受学习的比拟27.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及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28.加涅的认知加工学习观29.强化对学习的意义30.斯金纳关于行为塑造、程序教学的意义3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意义32.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划分及学生的全面开展33.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34.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35.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36.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37.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38.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迁移39.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40.根据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1.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开展?如何促进教师的成长?42.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