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产队工分制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57KB
约5页
文档ID:431708089
生产队工分制_第1页
1/5

生产队工分制工分制亦称“劳动日制”,以劳动工分作为计量劳动和分配个人消费 品尺度的制度,是以前我国农业集体单位采取的计算劳动者的劳动消耗 和劳动报酬的一种办法一、简介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一般由生产队组织,社员以生产队为劳动 单位进行劳动并取得报酬.但农业劳动通常在广阔而分散的土地上进行, 对劳动者努力程度的监督十分困难因而,在最终产品收获之前,难以 判断每一个工序的劳动质量.所以,生产队普遍采用了“工分制"作为劳动 的计量和分配依据这种“工分制",以潜在劳动能力为依据,根据性别、 年龄为每一个社员指定一个工分标准,按工作天数记录工分数,年底根 据每个人的工分数进行分配二、计量单位“工分制”一般用劳动日作为社员投入劳动的计量单位,一个劳动 日表明一个中等劳动力一天完成的劳动量一个劳动日再分为 10 个工 分三、计算方法计算工分数量的主要方法:(1) 按件记工,即按社员完成的工作定额确定应得工分.(2) “死分活评”,即按照每个社员劳动力的强弱和技术高低评定每工 作日应得的工分,再根据劳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评议,确定加分、减分或 按原定标准记分3) “死分死记”,即按社员劳动力强弱和技术高低评定每工作日应得工分,再根据实际出勤时间记分。

4)包工,即合作社把一定的生产任务,按照工作定额预先计算出 一定数目工分,包给生产队完成最初是实行季节性包工称为“小包工”, 以后出现了常年包工称为“大包工”有些合作社在常年包工基础上规定 产量标准,实行超产奖励制实行工分制时,劳动者所得的劳动报酬,取决于他本人参加集体生 产所得的劳动工分和工分值的高低.由于这种分配制度完全忽略了实际劳动态度和工作质量,多劳不能 多得,偷懒也不会受到惩罚,因此对社员的劳动积极性造成很大的伤害.四、相关影响工分制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起过积极作用,但长期的实践表 明,工分制是造成分配上平均主义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① 实行评工记分或死分活评,由于不易掌握统一的标准以及评工花 费时间多,最后常常导致“死分死记”,即不管实际劳动情况,一律按“底 分"计分② 按定额记工比评工计分要科学一些,但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劳 动定额难于订得合理,即使订出比较合理的定额,由于生产条件的多变 性也往往使它不能准确地反映每个人所支付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其结果 仍然会造成平均主义或不合理的过大差别③ 按实现的产量计算工分比前两种办法较能真实地反映劳动量的支 出,因为通过确定包产指标,可以把影响产量的非人为因素排除掉,从 而使产量所反映的基本上是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但按产量计 工的办法也有一定的缺陷,就是计算上比较复杂.80 年代初,随着包干到 户责任制形式的广泛发展,工分制的计酬分配方法也转变为包干制分配 方法,即以产量通过工分制间接反映劳动量的办法转变为以产量本身直 接反映劳动量的办法80 年代以后,工分制只在少数的集体经济中采用五、历史意义工分是特定社会背景条件下产生的特定词汇大集体时期生产队社 员参加生产劳动被称为 “上工",工分就是那时生产队会计记录社员每 天上工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年底,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 出全年分红当时,男劳力每天就六七分工,女劳力四五分工,老幼病残 一般也就一二分工遇上丰收年景,效益好的生产队工分单价能值四五分 钱,效益差的生产队三四分钱甚至二三分钱工分是社员的命根子,凝聚着大家的汗水甚至泪水大集体时,一 家少则三四口,多则七八口甚至十来口人,靠的就是在生产队挣的这点 工分养家糊口孩子上学、穿衣购物、油盐酱醋等一应开支均包含其中 绝大部分的家庭那时由于老小多,靠生产队分的那点口粮根本不能解决 一家人的吃饭问题.为了工分,社员吃不饱甚至饿着肚皮干活是常事工分是生产队社员集体评议的产物大集体时的生产队,套用时下一 个时髦名词就好像是一个“产业链”。

生产队长就是这个“产业链”的“总 规划师”,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或者是不同的天气安排社员不同的活计,故 又称 “排工"譬如春季要踏车、拉田、沤田,夏季要铲草、洒药、罱 泥,秋季要收割、放场、挑渣,冬季要挑桶泥、拔棉花杆子、豁二道坝 平时,生产队长还要安排年幼的放牛放羊,年长的养猪养鸭,收割季节 看场,灌溉时看风车,有时还要根据需要组织社员向南到红旗农场割草, 北到宝应的白马湖趟渣,兴化化肥厂淌氨水等等[2]六、作用那时,勤劳的人家忙里偷闲,每年饲养一二头猪卖钱贴补家用,除此, 工分几乎是每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社员们每天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为 的就是工分他们对自己每天上工的工分值特别看重,因为工分的多少 直接决定着一天的收入.一些家庭妇女常因忙于家庭琐事而延误了上工 时间,乘着队长不注意,悄悄混入上工社员的队伍是她们惯用的伎俩 然而,往往难逃生产队长那看似模糊实则犀利的眼睛她们遭受的常常 是队长的一番奚落和扣半分工的惩罚老实厚道的妇女往往是忍气吞声 地在心里犯嘀咕,要是遇上蛮不讲理的婆娘则和生产队长理论上半天, 尽管无济于事七、相关争议“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因公社时分配各种粮食、财物都要用 工分这个大分母去分,所以社员把工分看成是命根子。

社员的工分得来 确实是不一样的,有的社员是靠自己的辛苦劳动挣来的,但也有很多特 殊社员,他们是不劳而获的这些不干活的社员,有时比干活的社员挣的工分还要高有人说, 公社公,没剥削,是完全骗人的.公社时,公社有多种付业、机械修理、 小工业、打井队、实验田等在公社各行各业干活的社员,大都是从各 个大小队抽调上来的能工巧匠这些人给公社出力挣钱,他们的工分都要 记在他们所在的小队上.各大队的干部班子及民兵,小队会计、保管、红五员、军烈属、工 属(在外有正式工作的干部、工人的家属)、五保等.他们一般都不参加 劳动,年末小队统计工公分东西时,小队会计把社员实际干活挣的工分 加在一块,按劳力人数去除求出平均分,然后按平均工分偏高的分数再 补给上述人员,当时叫做“补助工分”个别小队吃补助工分的人比实际 干活的社员人数还要多年末分粮食、食物时,把社员干活挣的工分加上补助工分之和,去 分配小队全年实际劳动成果,这个分母越大,分的东西越少.公社成立的前 几年,一个劳动日为一个整工(10分),折合人民币 8分钱(一点都不夸 张,绝对属实)后来好点时,干一天工能折合人民币 2—---6 角.个别很好 的生产队,一个工能折合人民币 1 元钱左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