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鞍钢宪法读书笔记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39.18KB
约25页
文档ID:35712363
鞍钢宪法读书笔记_第1页
1/25

1 鞍钢宪法《游遍天下》杂志 2009 年第 9期当今天的很多管理者对 ?丰田管理方式?、 ?装配岛方式?、?后福特主义?、 ?全面质量管理 ?和?团队合作 ?理论等趋之若鹜时,孰不知,早在 50年前,在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就诞生了这些理论与管理法的精神母体——?鞍钢宪法?钢铁长子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屈辱史1916,振兴铁矿无限公司在奉天成立,在千山设采矿总局两年后总局迁鞍山1917年-1921 年,先后获得了大孤山、樱桃园等10多个矿区的开采权,1926年-1933 年采量达 480万吨1918年初,满铁又建成鞍山制铁所1933年,在鞍山制铁所基础上,又兴建了制钢厂、轧钢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全称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1940年,昭和制钢所出资兼并了原振兴铁矿无限公司, 形成了采矿, 选矿炼铁,轧钢连续生产作业系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仅40多天里,鞍钢的机械设备被卸运出达2/3,其中各种关键性设备的损失、破坏更为严重,厂区内到处残垣断壁2 鞍钢解放了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

此时的鞍山满目疮痍,鞍钢更是一片废墟 由于战争破坏, 没有一台可以转动的机器,一位留用的日本技术人员说: 鞍钢要想恢复战前水平谈何容易,至少需要美国的资金和设备,日本的技术,还有20年的时间然而, 仅十个月后的 12月26日, 新的鞍山钢铁公司就组建了1949年7月9日,鞍钢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在抢运器材、 护厂、修复生产,献交器材运动中,鞍山市涌现出141名功臣,其中特等功臣 9名,一等功臣 44名辽沈战役胜利后, 孟泰跟随解放军从通化铁厂回到曾经工作过的鞍山钢铁厂 望着千疮百孔、 七扭八歪的高炉群, 孟泰心痛不已,他冒着严寒,刨冻雪抠备件,迎着臭气,扒废铁堆找原材料,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收集起来在他的带动下,全厂工人都行动起来,短短数个月,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件 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 ? 孟泰仓库 ? 到1949年6月7日,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 炼铁厂修复的三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 孟泰成为鞍钢人的旗帜,他的名字传遍全国1949年12月16日,重工业部在北京首次召开全国钢铁会议,确定东北为 1950年钢铁生产的重点 到1949年年底,鞍钢已经恢复了 3座高炉、 4座平炉、 5座焦炉和 3座矿山。

1950年3月27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苏联给予中3 华人民共和国在恢复和改造鞍山钢铁公司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书》 中共中央于 1952年5月4日批示: ?要集中全国力量首先恢复和改建鞍山钢铁公司 ?同时提出了 ?全国支援鞍钢 ?和?为鞍钢就是为全国 ?的口号千山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素有?东北明珠?之美誉 千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鞍山市东南郊,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44平方公里共有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 大佛景区、 天上天景区、 五佛顶景区和百鸟园五个游览区,景点 300余处千山为东北佛道两教圣地,佛道两教同居一山 远在隋唐时期,千山就有寺庙建筑,清代中期,道教传八千山,相继建成了?五宫? , ?八观? 、 ?五大禅林?、 ?十二茅庵 ?等58处不同风格的庙宇和大量的碑、塔、亭、阁在千山大佛景区内,一尊天然形成的巨型弥勒大佛威严正坐山巅大佛身高 70米、肩宽 50米、头高10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千山一大奇观千山春天梨花飘雪, 夏日郁秀滴翠, 秋时漫山红叶, 冬季银装素裹,植被覆盖率在 95%以上,百年以上古松万余株, 盛产梨、山楂、榛子,核桃等。

三大工程??一五?时期,中共中央将建设鞍钢列为?重中之重?鞍钢进入大规模建设和发展时期,最初的表现就是人口迅速4 增长,当时从全国48个城市 70多个单位集中了 55000多人开赴鞍山,其中县团级以上干部就有500多人,当时被称作?五百罗汉?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改建高潮在鞍钢掀起,重点进行了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炼铁高炉 ?三大工程?建设1953年,鞍钢三大工程相继完工,鞍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恢复和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有了钢, 就可以搞建设,盖厂房、造机器、造汽车、造拖拉机,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之初,用的钢板都是鞍钢生产的当 ?三大工程?建成投产时, 毛主席给鞍钢职工发来了贺电鞍钢把第一根无缝钢管切下一段,献给了毛主席,《人民日报》刊登了毛主席手捧第一根钢管的新闻照片1953年12月24日,毛主席给鞍钢全体职工复信祝贺?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第七号高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 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无缝钢管厂我国第一座无缝铜管厂,目前以三套热轧无缝铜管机组为?龙头? , 以石油管加工生产线和冷拔( 冷轧、旋压) 生产线为?两翼?,具有年产 40万吨能力的大型无缝铜管生产基地。

其主导产品有高,中、低压锅炉管、厂油管、地质管、合金管、汽车半轴套管、厂油裂化管、化肥管和结构管等,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石油、电力、航天、船舶、军工等行业5 炼铁总厂 7号高炉炼铁总厂是鞍钢发展历程中最有代表性的工厂之一,是一个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企业,自建厂以来,英雄人物不断涌现当年,以孟泰为代表的鞍钢工人以主人翁的情怀和战天斗地的气概,恢复 7号高炉生产,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争气铁?,7号高炉曾被誉为 ?高炉王?鞍钢大型轧钢厂我国第一座规模巨大、具有最先进技术设备的大型轧铜厂,是我国重轧生产基地之一,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修铁路、建厂房、桥梁,以及巨型机器的机架、机座等的材料、 轮船兵舰上的龙骨、 拖拉机上的履带、 制造无缝铜管的管胚,都由大型轧钢厂轧制鞍钢制造 ?无处不在早在上世纪 50年代,鞍钢就为新中国造船事业的发展,开发出了中国万吨巨轮所需要的2C、3C,4C 造船板新中国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轮 ?东风?号,所用钢材就是由鞍钢生产的我国目前建造的最大的30万吨超大型油轮中,鞍钢船板使用比例达90%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国产一,二代主战坦克全部采用鞍钢研制的? 603装甲板? ,而我国第一颗地对地弹道式火箭所用的蒙皮和内外壁用钢板均为鞍钢生产。

鞍钢是我国铁路重轨生产基地,重轨产品已经用于京九铁6 路,青藏铁路, 秦沈客运专线等重点工程,还为胶济客运专线提供了批时速为 250公里的单根百米长钢轨,这条客运专线因连接着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地青岛而被誉为?奥运专线?在?水立方?项目中,鞍钢共提供8000多吨优质钢材,约占 ?水立方?所需建筑结构用钢的三分之二三峡水利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工程,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鞍钢制造 ?无处不在鞍钢宪法上世纪 50年代后期, 新中国广大基层干部、 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对社会上盛行的长官意志,一言堂, 不尊重科学, 浮夸蛮干等官僚主义行为产生反感,尤其对苏联式 ? 一长制 ? 极为不满,迫切需要 一种人性化、 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于是,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出现了一场革命,诞生了一个中国式的企业管理理论,被毛主席命名为?鞍钢宪法?马钢宪法解放初期,鞍钢 150万吨的生产能力,几乎就是中国的全部钢产量1956年,随着?156项?的引进,中国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这时,很多苏联专家来到了中国,随同专家回来的是一批到过苏联学习的干部同时也带回了苏联?三大件?——皮夹克,波罗的海收音机和俄国老婆。

不知不觉中,当初那些穿着破棉袄,7 腰系麻绳的 ?进城干部 ?也渐渐地洋气起来那时,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重工业方面但同时,苏联的 集权化管理方式 也被引进到了中国前苏联马格尼沃托尔斯克(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 钢铁联合企业是俄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对工厂的管理有一套完整的规程、规范,甚至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就是著名的《马钢宪法》鞍钢当时实行的就是这套苏联标准在苏联专家全面指导下, 鞍钢系统地引进了苏式工业管理模式, 《马钢宪法》也被照搬过来苏式工业管理模式核心是实行?一长制?鞍钢所属各个厂矿全面落实了?一长制?经验,并相应建立起总工程师、总工艺师、总化验师、总检验师,总会计师制度但是,苏联经验的照搬,并不适合中国具体情况随着?一长制?的推行,领导干部的脾气也越来越大,变得难以沟通了如果说《马钢宪法》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使用空间的话,那么把苏联的僵化管理同官僚主义结合在一起,则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广大基层干部、 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对苏联式?一长制?极为不满, 迫切需要一种人性化、科学化、 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鞍钢宪法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双革?运动1953年起,鞍钢有步骤地加强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 经济核算和责任制。

仅技术管理而言, 1953年到 1955年间,鞍钢共制8 定和修改技术标准 243种,技术规程 417种,建立与健全了各项技术规程和质量监督工作,但并没有产生轰动全国的管理经验当时的一初轧厂是日本留下的德国克鲁伯轧机,年产150万吨,二初轧厂是苏联乌拉尔重型厂1150轧机,年产 180万吨解决初轧机产能不足的问题,成为提高鞍钢产量的瓶颈解决这个瓶颈的就是初轧机超压下实验,苏联的管理规程是很严格的,对轧机的压下量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对压下规程的修改要冒很大的风险, 做出了成绩鲜为人知,可是如果出了事故, 将意味着必须负法律和政治责任当时二初轧厂的孟泰对初轧机超压下实验非常支持,孟泰对工程技术人员宋必达十分重用和信任你们放心大胆地干吧,出了事我来担着 ?正是有了这样的干部参与,才使得初轧机超压下实验有了前提和成功的可能初轧机超压下实验终于结出了果实,这便是双锭轧制和七双经验初轧机的产量几近翻番地增长,达到年产 320万吨经验推广到鞍钢全公司,各厂纷纷响应,一场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开展起来这就是鞍钢?双革?(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 运动的由来毛主席论管理50年代中期, 毛主席提出 ?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的,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 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搬, 机械地运用 。

? 1957年,毛主席在八届三中全会上又指出:?我们学9 习苏联, 要包括研究它的错误,研究它错误的那一面,就可以少走弯路1958年,毛主席号召破除迷信,两条腿走路, 寻找套中国企业自己的法则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主席在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 ( 教科书 )》时,深入地探讨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后的管理问题,他说: ?教科书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鞍钢雷锋纪念馆鞍钢雷锋纪念馆总面积400平方米展区共分为四个部分,即雷锋在家、 雷锋在鞍钢、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踏着雷锋的足迹馆内共收录图片248幅,实物 80件纪念馆前面停放着 ?雷锋号?推土机, 雷锋到鞍钢后最早是一名推土机手,?雷锋号?推土机原为斯大林80号推土机,是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煤车间当工人时驾驶的在这台推土机上, 雷锋初步实现了他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理想,多次被评为生产标兵、红旗手, 还作为先进生产者参加了鞍山市青年社会班底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10 鞍钢报告根据全国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会议的通知和省委的指示,经过调查研究, 1960年3月11日,鞍山市委经辽宁省委向党中央递交了一份《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说, 参加技术革新, 技术革命的人很广泛,已占全区工业战线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出现了领导干部, 新老工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