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经典实验复制——守恒实验报告 再探守恒实验 摘要本实验重复检验皮亚杰的守恒实验,从湛江市寸金中心幼儿园和湛江市第十六小学二年级随机抽取115名3——10岁的小朋友作为被试,采用卡方检验测查儿童守恒能力的发展情况,了解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长,二年级的儿童比幼儿园儿童获得的守恒能力多;2. 儿童理解守恒概念的能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3.性别与各守恒能力具有显著差异,男孩在糖果守恒和重量守恒上有优势;4.数量守恒,糖果守恒易习得,而长度守恒、液体守恒、重量守恒存在不同差异 关键词儿童;前运算阶段;守恒实验 1引言 守恒(conservation)是指即使在物体外观改变的情况下,它特定的自然特征数量、质量、长度、重量、面积、容积或体积等仍保持相等守恒实验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设的,主要用来考察前运算阶段儿童(2-7岁)的思维特征,其中最著名的是液体守恒实验他当着儿童的面,向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杯A和B中注入相同高度的水,并问儿童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由实验者或儿童将A杯的水倒入另一个较矮且粗的杯子C中,问儿童:A杯和C杯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回答一样多的才是掌握了守恒观念。
皮亚杰发现,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往往用直觉而不是逻辑的解决方法,因片面性和缺乏可逆性而无法达到守恒,只是感觉范围内的推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而具体运算阶段(7-11或12岁)的儿童建立了“守恒”的能力,思维“可逆性”发展,限制在具体事物上的思维,和对数字理解由此看来,守恒观念的发展和掌握是儿童从前运算阶段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守恒实验,皮亚杰界定了各守恒观念形成的时间和顺序:数的守恒(6.5-7岁);质量守恒(7岁以后);距离和长度守恒(7.5-11岁);面积守恒(7.5岁);体积守恒(7-11,12岁)这些年龄都接近于或者为皮亚杰定义的具体运算阶段 皮亚杰创立了认知发展这个领域,引进了它最重要的一些概念,确定了它所研究的绝大部分领域的研究方向,并且给予我们一些使这个领域别具特色的最有用的理论越来越多的,被称为新皮亚杰主义者继续重复皮亚杰研究他们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继续反思其提出的问题和验证如Tomlinson keasey等人(1979)对儿童的“运算”做了4年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儿童掌握各种“守恒”——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有一定的顺序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守恒和重量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