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的主要结论1、改革开发以来,南京港逐步由我国最大的长江转运港口发展成为集江海转运、长江转运、铁水联运、管水联运为一体的综合运输枢纽成为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实施沿江开发的重要支撑,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宗散货中转和外贸运输的重要门户,在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南京港口吞吐量平稳快速增长,以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材料运输为主,近年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临港工业规模扩张,港口物流业开始起步但南京港仍存在港口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突出,岸线利用较分散、利用率较低,港口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港口功能单一,不适应现代化港口发展的要求,在港口资源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2、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南京港吞吐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港口吞吐量分别达到16600和24600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3600和57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20和360万TEU3、南京港性质: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体系的支线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海进江中转体系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江海物资转运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南京港是江苏省、南京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沿江开发战略、形成现代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江苏省、南京市及周边地区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对外交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南京港将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南京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在具有装卸存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通信信息、生产生活服务等传统功能以外,重点拓展港口综合服务、临港工业、综合物流、保税港区功能4、南京港应实现江海转运、长江转运枢纽、铁水联运、临港工业服务以及城市物资运输服务的四大功能区结合岸线资源、产业布局、大桥上下港区发展特点,规划新生圩、龙潭、西坝、仪征、马渡、浦口、七坝、铜井等为综合运输枢纽港区,大厂、板桥、栖霞等为临港工业港区,梅子洲和上元门等为城市物资运输服务港区,形成“大桥上下、集中连片”的发展格局。
5、各港区功能如下:江海转运枢纽港区:新生圩港区以杂货、汽车滚装运输为主,并根据需要预留八卦洲集装箱运输功能龙潭港区以集装箱和散货运输功能为主的综合性港区西坝港区和仪征港区是石油化工品运输的核心枢纽,为石化园区服务马渡港区以散货及通用货运输为主,服务临港产业长江转运枢纽港区:浦口港区和七坝港区承担煤炭铁水联运任务,承担江北部分件杂货、内贸集装箱运输和服务后方开发区功能铜井港区承担江宁及上游地区的物资江内中转运输和服务江宁开发区临港工业港区:大厂港区、栖霞港区、板桥港区主要为港区后方大型企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发展服务城市物资运输港区:上元门港区在现有规模下以挖潜和拓展商贸功能为发展方向梅子洲港区配合城市沿江改造整合主城区内港口资源,服务城市生活、生产物资运输需求下关港区将现有货物运输、生产功能逐步调整为旅游客运、城市观光等功能一、 基础设施现状1、港区、码头泊位现状目前南京港开辟了浦口、新生圩、龙潭、仪征、下关、上元门等公用港区和依托南钢、梅钢、扬子、南化、南炼、仪征化纤和华能电厂等钢铁、石化、电力等重工业建设了板桥、大厂、栖霞等成规模的临港工业港区,初步形成公用、工业港区相结合,“一江两岸、大桥上下”各具特色的总体格局。
一江两岸”:长江北岸依托鲁宁管线、津浦铁路形成以原油、液体散货、煤炭下水及地方物资运输为主的规模化公用港区,依托南钢、扬子、南化等企业形成连片发展的工业港区,以工业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运输服务为主长江南岸是城市发展重点地区,开发程度高,主城区岸线段分布了以客运、城市运输服务为主的下关、上元门港区,下关港区以客运、轮渡、旅游等服务为主,上元门港区以内贸钢材等城市物资进出为主主城区岸线以外依托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形成以件杂货、集装箱、大宗散货等物资运输为主的新生圩、龙潭外贸深水海轮公用港区和板桥、栖霞等成规模的工业港区大桥上下”:受南京长江大桥通航净空的限制,南京港成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的终点,大桥上、下游港口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大桥下游港口利用长江南京以下深水海轮航道的优势,以服务海进江物资及江海转运为主,重点建设深水码头,如新生圩、仪征、龙潭等港区,开发程度较高,全港35个万吨级码头全部集中在大桥下游大桥上游码头主要是为南京及周边地区物资运输及长江转运服务,码头数量较少、等级小,多为5000吨级以下泊位2005年南京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55个,通过能力13075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通过能力5098万吨。
公共性码头150个,通过能力8023万吨,企业专用码头105个,通过能力5052万吨2005年南京港生产性泊位基本情况统计表表1-3-1 单位:万吨,万TEU 合计万吨级以上 南京长江大桥上游南京长江大桥下游公用货主公用货主小计万吨级以上小计万吨级以上小计万吨级以上小计万吨级以上总计泊位数2553552 22 87 18 77 11 能力130755098 2025 776 4872 2654 3876 1555集装箱泊位数75 75 能力6767 67 煤炭泊位数8 2 4 1 1 能力1260 860 240 10 150 铁矿石泊位数61 3 211能力980240 370 430240180原油泊位数128 8543能力27902230 20901570700660液体化工成品油泊位数581192 1513210能力2654144125830 75130016151141散杂泊位数45115 17112 能力161160461 32560775 件杂泊位数96722 10 37727 能力2650334446 321 1106334802 水泥泊位数91 5 3 11能力175150 15 10 150150滚装泊位数21 21 能力36万辆 36 客运泊位数4 4 能力(400) 400 其他泊位数9 1 8 能力310 10 300 注:1、公用码头是指面向全社会运输服务的生产性码头设施。
货主码头是指企业自建的、直接为本企业生产服务,承担原材料及产成品等的运输,码头是企业生产的配套设施2、总能力中未含滚装、客运和栖霞锚地、仪征锚地能力栖霞锚地吞吐能力为750万吨/年,仪征锚地吞吐能力为300万吨/年3、龙潭2个万吨级以下集装箱泊位与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统一核定能力为52万TEU2、航道现状长江干线2838公里中,水富至宜昌长1074公里,可通航500-3000吨级内河船舶;宜昌至武汉长624公里,可通航1000-5000吨级内河船舶及组成的船队;武汉至长江口长1140公里,可通航3000-5000吨级内河船舶及组成的船队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吨级海船,南京以下常年通航3万吨级海船,5万吨级海船可乘潮到南京其中,南京至慈湖河口段,枯水期水深一般可保持在4.5米,洪水期自然水深均在7.5米以上长江江苏段航道,龙爪岩以下通航水域,-10.5米等深线基本贯通,只有个别浅段时而出现不足10米的浅点,航道宽500米;龙爪岩至燕子矶通航水域,海轮航道维护水深10.5米,航道宽500米,不足500米以实际航宽,最窄处不低于200米;燕子矶以上通航水域,航道维护水深5.0米,航道宽500米,不足500米以实际航宽,最窄处不低于200米。
南京港分港区吞吐量预测表 单位:万吨2003年2010年2020年全港总计8746.116600246001、铜井港区4007002、梅子洲港区3104004503、下关港区117.64001004、上元门港区253.41001005、新生圩港区1521.8130018506、龙潭港区3440068007、马渡港区4008、浦口港区779.4100014009、七坝港区25030010、西坝港区700140011、仪征港区30812500350012、板桥港区4591450250013、栖霞港区9541400200014、大厂港区1267230031003二、 南京港的性质根据南京港所处的外部发展环境和自身发展的优势,确定南京港的性质为: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体系的支线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海进江中转体系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江海物资转运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南京港是江苏省、南京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沿江开发战略、形成现代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江苏省、南京市及周边地区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对外交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
南京港将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三、 南京港的功能南京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除了具有装卸存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通信信息、生产生活服务等传统功能以外,还应保持第二代工业港口的特征,并向第三代港口发展,重点拓展以下功能:1、完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南京港应当具备面向货主、船舶及运输相关部门的综合服务能力,具备通达的公路、铁路和内河水网的疏运条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