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物学特性马铃薯生物学特性(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马铃薯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经济性状是密不可分的一棵马铃薯由根、茎(地上茎、地下 茎、匍匐茎、块茎)、叶、花和果实等组成1.根马铃薯的根是吸收营养和水分的器官,同时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不同繁殖材料所长出的根不一样用薯块进行无性繁殖生的根,呈须根状态,称为须根系; 而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生长的根,有主根和侧根的分别,称为直根系生产上一般是用薯 块种植,因此重点谈一下须根系须根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长芽的基部靠种薯处,在 3~4 节上密集长出的不 定根,叫做芽眼根它们生长得早,分枝能力强,分布广,是马铃薯的主体根系虽然是 先出芽后生根,但根比芽长得快,在薯苗出土前就能形成大量的根群,靠这些根的根毛吸 收养分和水分另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中上部节上长出的不定根,叫做匍匐根有的在幼苗 出土前就生成了,也有的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培土后陆续生长出来匍匐根都在土壤表层, 很短并很少有分枝,但吸收磷素的能力很强,并能在很短时间内把吸收的磷素输送到地上 部的茎叶中去马铃薯的根系是白色的,老化时变为浅褐色大量根系斜着向下,大部在 30 厘米左右的表层一般早熟品种的根比晚熟品种的根长势弱,数量少,入土浅。
马铃薯根系的多少和强弱,直接关系着植株是否生长得健壮繁茂,对薯块的产量和 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根系生长状况如何,除不同品种不一样外,栽培条件是决定的关键 土地条件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翻得深耙得细,通气透气好,墒情及地温适宜,有利 于根系的发育;加强管理,配合深种深培土,及时中耕松土,增施磷肥等措施,也都能促 进根系的发育,尤其是对匍匐根的形成和生长特别有利2.茎马铃薯的茎,按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和不相同的作用,分为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 和块茎 4 种1)地上茎 马铃薯地上茎的作用,一是支撑植株上的分枝和叶片;更重要的是把根系 吸收来的无机营养物质和水分,运送到叶片里,再把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成的有机营养物质, 向下运输到块茎中从地面向上的主干和分枝,统称为地上茎它是由种薯芽眼萌发的幼 芽发育成的枝条其高度一般是 30~100 厘米,早熟品种的地上茎比晚熟品种的矮在栽 培品种中,一般地上茎都是直立型或半直立型,很少见到匍匐型,只是在生长后期,因茎 秆长高而会出现蔓状倾倒茎上节间明显,但节间长短与品种、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及光 照有关茎的颜色多为绿色,也有的品种在绿色中带有紫色和褐色2)地下茎 地下茎是种薯发芽生长的枝条埋在土里的部分,下部白色,靠近地表处稍 有绿色或褐色,老时多变为褐色。
它的身上着生根系(芽眼根和匍匐根)、匍匐茎和块茎 地下茎节间非常短,一般有 6~8 个节,在节上长有匍匐根和匍匐茎地下茎长度因播种深 度和生长期培土厚度的不同而有不同一般 10 厘米左右如果播种深度和培土厚度增加, 地下茎的长度也随着增加3)匍匐茎 马铃薯的匍匐茎是生长块茎的地方,它的尖端膨大就长成了块茎叶子制造的有机物质通过匍匐茎输送到块茎里,可以把匍匐茎比喻成胎儿的脐带匍匐茎是由地 下茎的节上腋芽长成的,实际是茎在土壤里的分枝,所以也有人管它叫匍匐枝一般是白 色,在地下土壤表层水平方向生长早熟品种当幼苗长到 5~7 片叶时,晚熟品种当幼苗长 到 8~10 片叶时,地下茎节就开始生长匍匐茎了匍匐茎的长度一般为 3~10 厘米匍匐 茎短的结薯集中,过长的结薯分散它的长短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的匍匐茎短于 晚熟品种的匍匐茎一般 1 个主茎上能长出 4~8 个匍甸茎.如果种得浅,坑太小,培土薄, 或者土壤湿度大,它就会露出地面,长出叶片,变成普通分枝,农民把这种现象叫做“窜 箭”出现这种现象就会减少结薯个数,影响产量因此,探种深培土能保证地下茎的长 度和节数,为匍匐茎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长出足够数量的匍匐茎,以增加有效块茎 的数量。
4)块 茎 马铃薯的块茎就是通常所说的薯块它是马铃薯的营养器官,叶片所制造的 有机营养物质,绝大部分都贮藏在块茎里它是贮存营养物质的“仓库”,我们种植马铃 薯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收获高产量的块茎同时块茎又能以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所以 人们在生产上使用块茎作为播种材料,把用作播种的块茎叫做种薯这是马铃薯与禾谷类 作物用种子播种大不相同的地方马铃薯的块茎,是由匍匐茎尖端膨大形成的一个短缩而肥大的变态茎,具有地上茎的 各种特征但块茎没有叶绿体,表皮有白、黄、肇、褐等不同颜色皮里边是薯肉,营养 物质就贮存在这里,薯肉因品种不同而有白色或黄色之分块茎上有芽眼,相当于地上茎 节上的腋芽,芽眼由芽眉和 1 个主芽及两个以上副芽组成,主芽和副芽在满足其生长条件 时就萌发,长成新的植株芽眉是退化小叶残留的痕迹,不同品种的芽眉也不同芽跟的 颜色有的和表皮相同,有的不同不同品种的芽眼,有深浅并凸凹的区别块茎形状不一, 有圆形、扁圆形、卵形、椭圆形和长形等块茎有头尾之分,与匍匐茎连接的一头是尾部, 也叫脐部;另一头是头部,也叫顶部顶部是匍匐茎的生长点部位,芽眼较密最顶部的 一个芽眼较大,里边能长出的芽也较多,叫做顶芽。
顶芽萌发后,生得壮,长势旺,这种 现象叫顶端优势块茎侧面芽眼中长出的芽叫侧芽,尾部的芽眼较稀,所长出的芽叫尾芽, 它们的长势都弱于顶芽块茎表皮有许多皮孔,这是与外界交换气体的,也就是呼吸的孔 道,名叫气孔如果土壤疏松透气,干湿适宜,皮孔紧闭所长块茎的表面就光滑;如果 土壤粘湿、板结,透气性差,所长块茎的皮空孔就张大并突出,形成小斑点这虽对质量 没有影响,但为病菌的侵入开了方便之门3.叶马铃薯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叶子一样,它的叶绿体吸收阳光,把根吸收来的营养 和水分,以及叶片本身在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制造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质(糖、淀粉及 蛋白质、脂肪等),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质,通过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被输 送到块茎中贮藏起来,供应根、茎、叶、花等生长时应用所以叶子如同动物的胃一样, 把摄取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叶子是马铃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形成 产量的活跃部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使植株生长一定数量的叶子,以形成 足够规模的有机物质的制造工厂,才能源源不断地制出营养物质,保证块茎干物质的积累, 使生产获得丰收同时还必须注意注童保护叶片,使其健康生长,防止因病害或虫害损伤 叶片,减少叶面积。
当然也不是叶面积越多越好如果叶子过密,相互遮掩,降低了光的 吸收,也会影响光合效果,降低产量 马铃薯的第一、第二个初生叶片是单叶,叶缘完整、平滑以后生长的叶子是不完全 复叶和复叶,叶片着生在复叶的叶轴上(也叫中肋),顶端一片小叶,叶片大于其他小叶, 叫顶小叶;其余小叶都对生在复叶叶轴上,一般有 3—4 对,叫侧小叶,整个叶子呈羽毛状,叫羽状复叶在侧生小叶叶柄上,还长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叶片,叫小裂叶,复叶叶柄基部 与地上茎连接处有一对小叶,名叫托叶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叶子;其生长有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可以作为区别品种的标志 马铃薯叶片的生长过程,分为上升期、稳定期和衰落期据专家研究表明,在叶片衰 落期,部分叶片枯黄,但大部分叶片继续进行光合作用,虽然叶面积减少了,可田间透光 条件改善了,再加上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和积累,因此这个 时期是块茎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个时期防止叶片早衰,尽量多地保持绿色叶 片,对增产有重要作用 4.花马铃薯的花,既是马铃薯进行有性繁殖的器官,又是鉴别马铃薯品种的一个明显依据, 也是进行人工杂交育种的惟一部位马铃薯的花序是聚伞型花序花序主干叫花序总梗,也叫花序轴,它着生在地上主茎 和分枝最顶端的叶腋和叶柱上。
在花序轴及分枝、花柄的长短,小苞叶的有无等方面,不 同品种的马铃薯是各有区别的花冠是五瓣连接轮状,有外重瓣、内重瓣之分;不同品种 的马铃薯花冠颜色不同,有白、浅红、浅粉、浅紫、紫、蓝等色花冠中心有 5 个雄蕊围 着 1 个雌蕊,罐蕊的花柱长短与品种有关马铃薯花冠与雄蕊的颜色、雌蕊花柱的长短及 直立或弯曲状态、柱头的形状等,都是区别马铃薯品种的主要标志 马铃薯花的开放,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它们都是白天开放,从上午 5—7 时开始:傍 晚和夜间闭合,一般在下午 5~7 时开始,到第二天再开每朵花开放 3~5 天就落厂如 遇阴天,马钤薯花则开得晚,闭合得早有的品种对光照和温度敏感,如光照温度发生变 化就不开花特别是北方品种调到南方,往往见不到开花,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马铃薯 不开花并不影响地下块茎的生长对生产来讲,这并不是坏事,因为它减少了营养的消耗 有的品种花多果实多,会大量消耗营养,因此在生产上要采取摘蕾、摘花的措施,以确保 增产 5.果实与种子马铃薯的果实及其种子,是马铃薯进行有性繁殖的惟一特有器官果实里的种子叫做 实生种子,用实生种子种出的幼苗叫实生苗,结的块茎叫实生薯因为实生种子在有性生 殖过程中,能排除一些病毒,所以在有保护措施的条件下,用实生种子继代繁殖的种薯可 以不带病毒。
近年来,利用实生种子生产种薯,已成为防止马铃薯退化的一项有效技术措 施如果在马钟薯开花时进行人工杂交,可以在果实里得到人工杂交的种子,再经过多次 选育可获得新的品种分离较小的杂交组合,也可以直接用于种薯繁殖,再进行大田生产 马铃薯的果实是开花授粉后由子房膨大而形成的浆果浆果有圆形、椭圆形等形状,皮绿 色褐色或紫色,里面有 100~250 粒种子坐果 1 个多月后,果皮由绿色变成黄白色或白 色果实由硬变软,就成熟了里面的种子很小,千粒重只有 0.3~0.6 克种子的休眠期 很长,一般长达 6 个月实生种子发芽缓慢,顶土能力弱,出苗后根系细弱,叶子很少, 3~4 片叶前生长常缓慢所以,利用实生种子种植时必须认真搞好催芽,并要精细整地 也可在苗床育苗后再移栽定植到田里,并加强苗期管理,才能获得种薯文章来源摘自贵州马铃薯信息网 百度知道《知识农业》团队编制,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