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 目环评报告表必须由具有环评资质 的单位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传 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行业类别及代码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 资比例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 年 月 日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2.建设地点;3•技改内容、规模;4.辅助工程)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及环境质量状况;3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 物多样性等)b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c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 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d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3)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标准(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注:环境现状监测的目的是为项目的工程分析提供科学依据,现状监测结果一般是定 量或半定量的 ,具备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出具的监测报告是环评文件中必不可少的 一项附件材料a. 主要污染工序b.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 体废物、噪声、其他,分别填写上述的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5)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6)建设项目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8 .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其他,分别填写排放 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防治效果;b.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7)结论与建议以及预审意见、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审查意见和审批意见。
8、结论:工程分析结论、环境影响分析结论、环保措施可行性结 论、工程可行性结论b、建议C、预审意见d、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e、 审批意见同时,报告表应附的附件包括:“立项批准文件”及“其它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 附图包括: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如果报告 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项目特点和环境特征, 应选择1~2项进行专项评价环境影响登记表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登记表只需建设单位简单填报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其内容包括项目内容及规模、 原辅材料、水及能源消耗、废水排放量及排放去向、周围环境简况、生产工艺流程简述、拟采取 的防止污染措施,以及登记表的审批意见环评报告书、环评报告表和环评登记表区别: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 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做公示、公众参与等,还要具体项目做预 测) 深度问题不同,首先书一般是影响比较大,周围有敏感点的,所以写的深度就有区 别,报告书要划分评价等级,内容要求全面,包括公众参与、经济损益分析等,表可以不 要。
环评报告书对于有污染、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项目,按照规定应委托环评公司编写环评 报告书,报告书的要求比较复杂,而且需要进行评审,审批的时间大约是60 天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 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环评报告表对于大部分对环境没有污染、只有 影响的中小项目,由项目单位委托环评公司编写,一般批准的时限在30日内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 表 环评登记表可以由客户直接到环保部门填写资料办理,不需要委托环评公司,一般审批 也比较快,规定在 15天之内审批监测布点声环境现状监测方案: 监测点位 声环境现状监测=噪声环境敏感目标监 测+厂界噪声监测一、噪声敏感目标处布设监测点1•当噪声敏感建筑物< 3层时,在噪声 敏感建筑物窗外lm、高度l・2m处布点2•当噪声敏感建筑物A3层 时,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奇数层户外lm处分别布点 二、厂界 (场界、边界)处布设监测点1•监测点布设在厂界外lm、高度 1・2m以上2•当厂界有围墙的,监测点应高于围墙监测因子 等效连续A声级 监测频次 移动声源: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4 次,昼夜各2次,每次监测时间不少于20min。
稳定声源:连续监 测 2天,每天监测 4次,昼夜各2次,每次监测时间不少于 1min交通噪声衰减断面现状监测方案监测点位当车道S4车道时,在道路中心线外20、40、60、80、120m 处分别布点当车道>4车道时,在道路中心线外40、60、80、120、 200m 处分别布点监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L10、L50、L90监测频次 连续监测 2天,每天监测4次,昼夜各 2次,每次监测 20min 分别在车流量平均时段和高峰时段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布点数量:一级评价>10个,二级评价 个,三级评价2-4个(不能多设) 监测点位 布点位置:以污染源为中 心,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 , 一级评价至少每隔45°布设1个 点 二级评价至少每隔90°布设1个点三级评价至少每隔180°布设1个 点 各级评价均要在下风向加密布点,尽量加在环境保护目标处 监测 因子 : 1.项目排放的常规污染物 2.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且有相应环 境质量标准的 3.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但是 毒性较大的污染物 监测频次 监测期:一级评价取冬夏两期季节进行监 测 二级评价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取两期监测。
三级评价 必要时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 每期监测时间:监测有季节代表性的 7 天有效数据 每天监测时间: 1.有空气自动监测设备的,全天监测 2.无空气自动监测设备的,一级评价每天至少监测8个小时浓度值 (2.5.8—23) 二级评价每天至少监测4个小时浓度值() 3.特殊无法 连续监测的特征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质量浓度值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监测因子 1.项目排放的常规水质因子: 它能反映水域水质一般状况 2.项目排放的特征水质因子:它能代表建 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 3.水生生物和底质:只在特殊水域(自然保护 区、饮用水水源地、珍稀水生生 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且评价等 级较高(一二级)时才进行监测 断面位置 监测断面 1.调查范围的两 端 2.拟建排污口上游 500m 3.水质急剧变化处(如现有污水排入处,但 是拟建污水排入处不布设) 4.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处) 5. 重点水工建构筑物处(如水文站、桥梁涵洞、取水口) 6.重点保护水域 和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如水环境功能区划I -皿类水域)垂线数 采 样位置 小河,每条断面取1条垂线 断面的中心线处大中河,河宽 <50m ,每条断面取2条垂线断面距两岸边1/3处采样垂线(取决于河宽)大中河,河宽>50m ,每条断面取3条垂线断面的中心线处 断面距 两岸边0・5m处采样点数采样位置三级评价的小河,每条垂线上取1 个点 水面下0・5m且水底上0・3m处水深vim,每条垂线上取1个采样 点 水面下0・3m且水底上0・3m处水深1-5m,每条垂线上取1个采样点 水面下0・5m处 水深>5m,每条垂线上取2个采样点 水面下0・5m处和 水底上0・3m处 采样点(取决于水深)总采样点=监测断面总数X1个 断面的采样垂线数x1个断面的采样垂线数监测频次一级评价:在丰、 平、枯水期均进行监测 二级评价:在平、枯水期进行监测 三级评价:在 枯水期进行监测 各级评价每个水期只调查一次,每次调查 3-4d。
样品 对待 一级评价:各采样点单独分析测定 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 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各采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 水样混合成一个水 样其他场合每个采样断面各采样点混合成一个水样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 地下水监测布点 场地 地面位置 地下位置(层 位) 工业场地 1・以建设项目的厂区、下游为监测重点,进行监测布 点 场内可能受影响的污染设施如有毒原料储罐、污水储存池、固废堆 放场均应布设监测点,下游的保护目标处进行布点 2・兼顾上游和两 侧,在场地的上游和两侧均要布设监测点 注意:场地上下游、两侧的 监测点应布设在哪里?布设在水环境保护目标处(如水井) ,布设在具 有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区域(如地下漏斗处) ,布设在具有边界控制 意义的区域(如分水岭) 一般工业 废物处置场 上游:沿地下水流向 在场地上游,布设一眼对照井 周边:在场地周边最可能出现扩散影响 的地方, 布设一眼污染扩散井 下游:沿地下水流向在场地下游,布 设一眼污染监测井共计布设3口井 生活垃圾 填埋场 上游:沿地 下水流向在场地上游30-50处,布设一眼对照井地下水排水处:在场 地下水主管出口处,布设一眼排水井 周边:分别在垂直填埋场地下水 走向的两侧30-50m处,各布设一眼污染扩散井。
下游:分别在填埋 场地下水流向下游30m和50m处,各布设一眼污染监测井共计布设 6 口井 危险废物 填埋场 上游:在填埋场上游,布设一眼对照井 下 游:在填埋场下游,至少布设三眼污染监测井,组成 三维监测点,来适 应下游地下水的羽流几何型流向 共计布设4口井 1.要分层监测,不 是什么含水层都需要监测的,只监测需要的含水层 2.潜水层需要进行 监测(如泉水),因为最容易受到污染,而且潜水层与人类关系最密 切 3.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要进行监测,如 地下供水水源、饮用水井监测频次 1.地下水监测每年至少 2次,分丰 水期和枯水期进行 2.重点区域和出现异常情况下应增加监测频次 监测因子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结合当 地情况进行确定, 但是建设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因子必须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