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稳压电源PCB板设计实例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将通过制作常用的三端稳压电源PCB板,重点介 绍电路板制作的基本过程,以达到以下学习目标:u掌握PCB元件引脚封装的更改方法u掌握利用向导规划电路板的方法u掌握引脚封装和网络的载入的方法u掌握元件布局的方法u理解主要布线规则的含义掌握主要布线规则的设 置方法,自动布线的操作方法 §7.1 PCB板制作前期准备 7.1.1 绘制原理图7.1.2 确定合适的元件封装 确定元件封装虽然是在原理图绘制过程中完成,但对于 PCB板的制作至关重要PCB板中载入的PCB元件就是根 据原理图中确定的引脚封装,从封装库中调出而形成的, 因此原理图元件、原理图元件的连接关系和PCB的引脚封 装、PCB板铜箔走线是一一对应的,只是二者的表达方式 和侧重点不同而已,原理图采用“原理图符号”和清晰明了 的连线来表达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信号处理过程,重点在于 表达电路的结构、功能,便于电路讲解和分析PCB板通 过 “引脚封装”和实际铜箔导线来实现原理图的具体功能, 重点在于元件的安装、焊接、调试等,所以在由原理图绘 制逐步转入PCB板设计时,必须以原理图为依据,接合原 理图综合考虑PCB元件的布局和布线。
确定合适的元件封装另外在确定元件引脚封装时,不能采取 死记硬套的方法如部分初学者,特别 是临时参加考证的学生,死记硬背元件 封装,遇到电阻,不管体积和功率大小 都盲目地采用“AXIAL-0.4”,看到电解 电容,不管大小,都采用“RB7.6-15”, 这样势必导致制作的PCB板无法满足实 际元件的装配需要因此在确定引脚封 装前,应对电路中的元件实物有充分的 了解,必要时要采用卡尺进行实际测量 ,结合第六章中介绍的常用元件引脚封 装合理选择 三端稳压电源中各元件的引脚封装 Ú电阻:由于电源功率不大,限流电阻R1 可采用1/4W的电阻,该系列电阻体积较 小,可以采用编辑器默认的“AXIAL- 0.4”封装 Ú电容:电容C1、C4为滤波电解电容,体 积较大,可以采用编辑器默认的“RB7.6- 15”封装,而电容C2、C3为瓷片电容, 体积较小,且为无极性电容,采用编辑 器默认的“RAD-0.3” 三端稳压电源中各元件的引脚封装Ú二极管:电路中D1~D4为整流 二极管,体积较小,原默认封装 为表面贴装式(SMT) “DSO- C2/3.3”,该封装适合贴片二极管 ,但本例三端稳压电源板使用直 插式二极管,所以将原封装更改 为常用直插式二极管封装 “DIODE-0.4”。
Ú发光二极管:电路中DS1为发光 二极管,可以采用编辑器默认封 装“LED-0”,如图所示 三端稳压电源中各元件的引脚封装Ú电感:滤波电感L1原封装为表面贴装式“C1005- 0402”,该封装适合表面贴装元件,而本电路板中 使用直插式电感,一般电感外形和体积与电解电 容相似,而电感L1原理图符号中的管脚序号也为1 ,2,与电解电容封装中的焊盘序号1,2完全对应 ,所以将原封装更改为常用的直插式电解电容封 装“RB5-10.5” 三端稳压电源中各元件的引脚封装接插件:电路中接插件 JP1连接变压器,输入交 流电压,接插件JP2连接 负载输出稳定的直流5V 电压,该元件属于常用接 插件集成库Miscellaneous Connectors.IntLib,采用 默认封装 “HDR1×2H”, 如图所示 三端稳压电源中各元件的引脚封装三端稳压块:电路中 三端稳压块型号为 “CW7805”,该管为 塑封外壳的中功率管 ,外形和管脚如图所 示,编辑器默认的封 装为“SIP-G3/Y2”, 但该封装也是表面贴 装形式,不符合实际 使用的直插式三端稳 压块,必须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封装 1. 观察三端稳压块原理图符号中管脚序号与极性的对应关系。
Ú打开原理图文件, 双击三端稳压块 VR1,弹出VR1的 元件属性对话框, 如图所示,选中其 显示隐含管脚信息 属性【Show Hidden Pins】复选 框,点击【OK】按 钮确认 观察三端稳压块原理图符号中管脚序 号与极性的对应关系可看到三端稳压块VR1管脚序号和管脚名称 ,如图所示,1、2、3脚极性依次为Vin、 GND、Vout 查看三端稳压块VR1的默认的封装查看集成库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中三端稳 压块VR1的默认的封装 “SIP-G3/Y3”,如图所示 ,由默认封装可知,虽 然该封装的焊盘序号与 原理图符号的管脚序号 以及实际三端稳压块 7805的管脚排列相吻合 ,但该封装是表面贴片 形式,不符合实际元件 的外形 3. 确定VR1合适封装浏览集成库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的封装形式, 可以看到“SFM-T3”系列的 封装比较符合三端稳压块 VR1的要求,最后通过综合 考虑选定封装“SFM- T3/X1.6V”,如图所示选 定该封装主要考虑该封装为 穿插式,焊盘序号与原理图 符号的引脚序号以及实际元 件的管脚作用和序号完全一 致,且焊盘间距和实际元件 的管脚间距相符。
7.1.3 更改元件引脚封装 1. 打开元件属性对话框 打开原理图文件,双击三端稳压块VR1, 打开VR1的元件属性对话框,如图所示 ,选中图中【Models List for VR1-Volt Reg】模型栏中的【Footprint】封装模型 ,然后单击【Add…】添加按钮 打开VR1元件属性对话框 2. 选择添加新模型类型 弹出如图, 所示添加新模型 类型选择对话框: 【Model Type】:模型类型 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Footprint】:表示需要添 加新封装模型3. 浏览封装库弹出如图所示添 加封装对话框, 点击【Browse】 浏览按钮.浏览封装库弹出封装库浏览对话框如图所示,在【Libraries】下拉列表 框中选择“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浏览并选择合适三 端稳压块VR1的封装“SFM-T3/X1.6V” 4. 选定新封装通过浏览可以看到封 装“SFM-T3/X1.6V” 符合三端稳压块VR1 的管脚极性要求,点 击【OK】按钮,回 到图所示的添加封装 对话框,可以看到对 话框中已经添加了新 的封装“SFM- T3/X1.6V”。
5. 返回属性设置对话框 Ú返回如图所示的属性设置对话框,可以看到三端稳 压块VR1的封装已经更改为“SFM-T3/X1.6V”,单 击【OK】按钮完成设置 7.2 产生网络表 在Protel 的前期版本(如Protel 98) 中,网络表是原理图和PCB板之间 的联系纽带,正是通过网络表, PCB编辑器才能从封装库中调入和 原理图元件相对应的PCB元件引脚 封装,才知道各封装焊盘之间的相 互连接关系(该连接关系就称为网 络) 网络表的作用而在Protel 中,并不一定要通过载 入网络表才能调入PCB元件封装和网络 ,但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表查看各元件编 号、参数是否正确,封装是否合适,元 件之间的网络连接关系是否正确等,下 面介绍产生网络表的方法 产生网络表执行【Design 】设计/ 【 Netlist】网络 表/Protel 菜单 命令,如图所 示,将建立网 络表“三端稳 压.NET” §7.3 新建PCB文件并规划电路板 必须根据元件的多少、大小,以及电路 板的外壳限制等因素确定电路板的尺寸 大小,除用户特殊要求外,电路板尺寸 应尽量满足电路板外形尺寸国家标准 GB9316-88的规定(参见附录),本例 电路板元件不多,但为了讲解演示方便 ,采用了较大的电路板尺寸:100mm( 宽)×40mm(高)。
规划电路板的二种方法确定电路板的尺寸大小后,就可新建 PCB文件,并规划电路板了,规划电路 板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法采用PCB板向 导规划,此方法快捷,易于操作,是一 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另一种为新建PCB 文件后,在机械层手工绘制电路板边框 ,在禁止布线层手工绘制布线区,标注 尺寸,该方法比较复杂,但灵活性较大 ,可以绘制较为特殊的电路板本电路 板采用较为简单的第一种方法1. 选择PCB板向导单击 【File】标签, 将出现如图所示的 文件面板,选择 【 PCB Board Wizards …】PCB板向导, 弹出图所示的PCB 板向导欢迎界面 弹出如图所示的PCB板向导欢 迎界面 2. 尺寸单位选择Ú尺寸单位选择 对话框,有英 制(mil)和 公制(mm) 二种选择,读 者可以根据兴 趣选择尺寸类 型,本例选择 英制单位mil PCB板类型选择PCB板用户自定义 信号层、内电源层选择 其中【Signal Layer】信号层 默认为2层,可 以不必修改,而 【Power Planes 】内电层默认为 2层,由于本例 电路较简单,不 必使用内电源层 ,将其修改为0 过孔类型选择 Ú选择【Thruhole Vias only】通孔类型(默认项),因 为没有内电源/接地层,所以不使用盲孔形式。
元件类型选择 在大部分元件类型项选择【Through-hole components】直插 式元件类型,因为三端稳压电源中使用的元件全部为穿插式 封装;相邻焊盘间的导线数项选【One Track】 一条导线,因 为该板布线密度并不高 导线、过孔、安全间距设置 PCB板向导结束 PCB板向导制作完成的电路板 §7.4 载入元件封装与网络 Protel 实现了真正的双向同步设计, 元件封装和网络信息即可通过在原理图 编辑器中更新PCB文件来实现,也可通 过在PCB编辑器中导入原理图的变化来 实现下面介绍第一种方法,即在原理 图编辑器中如何利用系统提供的同步功 能更新PCB编辑器的封装和网络: 同步功能更新PCB编辑器的封装和网络 1.打开原理图文件,如图所示,执行【Design 】设计/【Update PCB PCB1.PcbDoc】更新PCB 文件PCB1.PcbDoc菜单命令更新PCB文件对话框 校验更新在如图所示的更新PCB文件对话框中,点击【Validate Change 】有效更新按钮,操作过程中将在【Status】状态栏中的【 Check】检查列中显示各操作是否能正确执行,其中正确标志 为绿色的“√”,错误标志为红色的“×”,如图所示。
执行更新载入各封装元件和网络连接 点击【Execute Changes】执行更新按钮, 软件将自动转到打开向导新建的PCB文件 ,将各封装元件和网络连接载入PCB文件 中 装入电路板的PCB封装元件 §7.5 元件布局 元件布局有二种方法,一种为自动布局, 该方法利用PCB编辑器的自动布局功能, 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将元件分布于电路板 框内,该方法简单方便,但由于其智能化 程度不高,不可能考虑到具体电路在电气 特性方面的不同要求,所以很难满足实际 要求;另一种为手工布局,设计者根据自 身经验、具体设计要求对PCB元件进行布 局,该方法取决于设计者的经验和丰富的 电子技术知识,可以充分考虑电气特性方 面的要求,但需花费较多的时间一般情 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二者结合的方法,先自 动布局,形成一个大概的布局轮廓,然后 根据实际需要再进行手工调整 7.5.1 自动布局执行【Tools】工具/【Auto Placement】自动 布局/【Auto Place…】菜单命令,如图所示 选择布局方式 选择【Cluster Placer】群组方式布局元 件,点击【OK】按钮,启动自动布局 过程,自动布局完成后的布局结果如图 所示,可以看到自动布局的结果很不理 想,必须进行手工调整。
自动布局结果7.5.2 手工调整元件布局 根据原理图和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对 自动布局结果进行手工调整,手工布局时一般 优先考虑电路中的核心元件和体积较大的元件 ,如本例中可先确定三端稳压块VR1和电解电容 C1、C4的位置手工布局过程中注意各元件不要重叠,功率较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