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十大必听交响曲及简介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6.50KB
约59页
文档ID:28350215
十大必听交响曲及简介_第1页
1/59

十大必听交响曲及简介=推荐01 海顿 G 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一、海顿          G 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海顿素有“交响曲之父”之美名,不仅因为他一生作有一百零四首交响曲,更因为他是真正将古典主义美学中对结构美的追求内化到交响曲形式的第一人古典主义美学讲究对称,重视比例的合理性,强调音乐素材在功能上的“语言化”(人人皆可经接触而理解);而“海顿老爹”(贝多芬称呼海顿为 Papa Haydn)硬是将这些音乐知性的一面以洗炼而意趣横生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惊愕》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棒的例子  海顿:第九+四交响曲(惊愕)HAYDN:Symp--lonie No .94"The Surprise"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G大调,Hob. 1. 94,作于 1791 年其曲名是因为第二乐章突然出现全合奏,加上定音鼓的强奏英国用感情名词“惊愕”;德国则称为击鼓(Puakenschlag )共 4 八乐章:1.G 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由弦乐回答木管以三度平行的问句始,低音弦反复应答动机,小提琴则以上行半音阶增加紧张度主部为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为仅两个动机构成的极单纯的乐句,而第二主题以只有 4 小节没有旋律的切分节奏音型始,再由这个节奏音型中除去切分因素,在其上方由第一小提琴及长笛表现音形化音型。

发展部的发展以第一主题动机为重心,以 D 大调呈示主题旋律,巧妙地完成转调,并有强烈的和声变化再转入 B 小调,进入主题再现终结部很庞大而充分显示出海顿的架构才能2.行板,r,v 大调,单纯的 C 大调旋律,8 小节各重复两次,第二次重复后,主和弦突然以主体管弦乐强奏出现然后是它的 4 个变奏,最后再接 12 小节强奏的尾声其第三变奏以 16 分音符的旋律开始,后半有长笛与双簧管隔六度的优美助奏这个乐章的中间插入小调部分,使乐章构成 3 段体3.小步舞曲.很快的快板,G 大调,小步舞曲部分以二段体构成,后半部的技巧已非常出神入化一面重复单纯的动机,一面呈现由属调开始而回到同调并经过巧妙对比的和声中段白 8 小节与 19 小节二段体构成4,终曲,很快的快板,G 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二段体构成,主题节奏轻快,同样由两部分构成第二主题也是两部分,在轻快节奏下,i_2 小节的旋律加 13 小节小结尾发展部以 C 音齐奏回复为原调,第一主题发展后以 B 小调结束,又回复 G 大调,第一主题再现时变成 G 小调这首交响曲的版大可选:1.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乐团版,Decca, CD 编号 452 256 一 2(93,94,97,100,103,104 号交响曲,廉价小双张),(企鹅)评介三星。

2.科林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Philips, CD 编号 442 614 一2(93,94,97,99--101 号,廉价小双张),(企鹅》评介三星带花J.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 CD 编号 423 883 一 2(94,101 号交响曲,金版),(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4.奎坎(Kuijken)指挥小乐队版,HM/BMG, CD 编号0547277275(93 一 95 号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5.莱帕德指挥苏格兰室内乐团版,Erato, CD 编号 X509 91933 一 2(94,98,101,104 号交向曲),《企鹅)评介三星 6.约夫姆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版,DG, CI)编号 423883 一 2(94,101号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另外,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有 1958 年早期立体声录音,EMI, CMS7 64309 一 2(93 一 98 号交响曲,两张),《企鹅》评介三星,而克纳佩茨布什(Knappertsbusch )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有 1941 年历史录音,PREI, CD 编号 90121(这张唱片上还有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

  G 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2001-10-03 09:27:09)惊愕交响曲作于 1791 年,初演于 1792 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G 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 拍子,奏鸣曲式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法第二乐章,行板,C 大调,2/4 拍子即著名的“惊愕”的乐章平缓的旋律之后突然出现一个乐队的强音,之后又进入平缓的旋律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快板,G 大调,3/4 拍子曲调诙谐,音乐富有活力。

第四节章,终曲,急板,G 大调,2/4 拍子,奏鸣曲形式主题具有鲜明的歌谣风味,略带有感伤的情调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出生于罗劳的车匠家庭,因嗓音甜美,八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1791 年海顿去伦敦,一年中写了歌剧 1 部、交响曲 6 部和其它作品 20 部,他的音乐备受欢迎他出席威斯敏斯特的亨德尔音乐节,成为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在 80 年代期间,他的音乐在表现力方面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布局和结构方面也获得和声与对位因素的平衡,这是古典风格的两大特点同时,他保留了他的音乐所独有的生气勃勃、热情和幽默其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以结构紧密(整个乐章往往由一个单一主题发展而成)、色彩丰润以及和声和节奏的活力而著称,是日后所说的古典风格的基础海顿不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公开独奏家;他的主要手段是乐队,他为乐队写作时,灵感涌注,下笔有神 海顿的主要作品是交响乐,共 104 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其它管弦乐作品有三部键盘协奏曲,3 部小提琴协奏曲、两部大提琴协奏曲、两部圆号协奏曲、1 部小号协奏曲、五部为两架带管轮擦提琴写的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双簧管、大管与乐队而写的《交响协奏曲》。

戏剧作品约 18 部歌剧和4 部木偶歌剧清唱剧和教堂音乐有 8 部清唱剧和康塔塔、两部独唱康塔塔、12首弥撒曲、两首感恩赞及 3 首圣母经、1 首圣母悼歌室内乐: 84 首弦乐四重奏,31 首钢琴三重奏,105 首《嬉游曲》(由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演畜),约 56 首弦乐三重奏及为各种乐器写的嬉游曲、遣兴曲、夜曲键盘音乐有 52首奏鸣曲,5 套变奏曲,1 首幻想曲歌曲:47 首歌曲,377 首苏格兰与威尔士曲调改编曲代表作:第四十五、九十四交响曲、F 大调弦乐小夜曲、清唱剧《创世纪》02 莫扎特 g 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诚然二、莫扎特          最佳版:莫扎特第 36-41 交响曲柏林爱乐乐团伯姆 DG, 447 416-2 (大师版) (双片)已收版:马克拉斯 Charles Markerres, Prague Charnber Orchestrag 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诚然,莫扎特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他的歌剧,他也曾多次表白,自己的最爱是歌剧可是不要忘了,他也写了四十一首的交响曲呢!人们总爱提莫扎特如何如何天才我这里却想提醒您注意他音乐中深刻的人性描写在这首交响曲当中,我们会发现,原来天才也可以是善感的。

大师偶尔也具备了悲天悯人的胸怀   莫扎特的“g 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2001-10-03 09:27:09)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完成于 1788 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思这首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g 小调,2/2 拍子,开头在中提琴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演奏充满优美哀愁的第一主题,这段主题非常出名,后来经常被改编为轻音乐曲单独演奏第二乐章:行板,降 E 大调,6/8 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g 小调,3/4 拍子,具有第一乐章那种哀愁感的民谣风味第四乐章:甚快板,g 小调,2/2 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充满令人产生亢奋的狂热情绪,但仍有抑郁的色彩 这部作品从旋律与和声两方面来看,都达到了最高水平整个乐曲不用小号和鼓,大概在这种带有强烈宿命色彩、几乎是厌世的作品中小号和鼓确实没有地位吧尽管如此,音乐却丝毫不使人感到沮丧,四个乐章洋洋洒洒,旋律发人深思,每听一次都能得到新的体会。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莫扎特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萨尔兹堡一个宫廷乐师家里他从少年时代就展现出杰出的音乐才能,一生作品极其丰富他创作的最重要领域是歌剧,共 22 部,另一重要创作部分是交响乐,共 45 部他的音乐创作即继承和发展了海顿等前辈的成果,又对后来的贝多芬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莫扎特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就连一生狂妄不羁的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基督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 1756 年,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萨尔兹堡,自幼他便展现出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 岁开始弹琴,6 岁开始作曲,8 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 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 岁是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可以这么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和音乐熔为一体了 16 岁时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的管风琴师虽然在这段时间,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他无法忍受萨尔兹堡大主教的颐指气使,任意欺凌。

在那里,莫扎特只是一个会弹琴的佣人,他曾向他的父亲这样描述他在宫廷晚餐上的同伴:两名男仆,管家,点心师父,两名厨师,男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厨师之上终于在 1781 年,莫扎特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附,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并来到了维也纳发展在维也纳,莫扎特靠教私人学生,举行音乐会演出和出版作品为生在这段时间,莫扎特接触到了巴赫、亨得尔的作品,并结识了海顿,从而丰富了他的音乐理念 在维也纳,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是令人惊叹的,他曾这样来描述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多长的作品都在我的脑中完成我从记忆中取出早已储存好的东西因此,写到纸上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因为一切都已完备,它在纸上的模样跟我想象的几乎毫无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扰,无论发生什么,我甚至可以边写边说话可怜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在他正当壮年的时候却因为感染风寒而去世了,死时年仅 35 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971 年 12 月 9 日),他仍在创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间,成为了音乐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尽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满坎坷和艰辛,但他的音乐始终给人带来的是真正的纯美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为莫扎特作出了如下的评价:“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

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 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