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知识点总结国际报道一、什么是国际新闻国外: 是超越国家界限的新闻, 包括发生在国外的新闻, 以及产生较大影响的本国新闻,国际新闻是关系国际问题及国际关系的新闻中国: 国际报道还包括对外报道, 即一个国家和地区向外界进行的有关本国和本地区情况的报道二、国际新闻的特征1.新闻传播要素超越国家界限2. 是对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报道,这些社会之间的政治文化差异远远大于任何的国内分歧3. 与政府、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及意识形态等的互动明显4. 与国内新闻和本土新闻相比,报道数量和深度有限新闻议题常与国内议题密切联系负面新闻多于正面新闻?地理和文化上的远近决定报道频率?三、国际新闻的功能1.提升公众对国际事务及知识的了解,影响民众对人物、事件及国家的认知与态度2.影响国际舆论和政府政策及外交政策3.促进跨文化交流及国际社会的整合4.娱乐效应四、相关国际知识与理论媒介帝国主义: 传播的全球化, 强化了由技术和资金力量不平衡导致的信息流向部平稳 国际传播的单向流动本质, 造成了西方媒介拥有表述一切非西方他者的权利 控制了媒体和传播渠道及新闻资源的西方媒体, 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权和内容的控制, 影响全球公众对他国的舆论。
五、国际报道与跨文化理解1.集体无意识2.集体记忆3.刻板印象4.身份认同六、国际报道与现实权力1.意识形态2.国家利益3.精英共识七、国际报道惯例1.组织文化内化国际新闻记者名人化和权威化;记者职业理念与组织文化的内化;驻外机构的数量和覆盖面的有限性2.新闻价值观的过滤接近性、冲突性和变异性的强化;媒体技术特点、实用性追求;新闻框架的简化;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3.消费主义的新闻理念:暴力、战争、毒品、灾难等高冲突性事件的高曝光率;既定模式报道降低接受难度;卖点和兴奋点的持续发酵;煽情、娱乐化策略;国际新闻包装:神秘化与戏剧性,个人英雄主义与个人受难行为;危机、屠杀、正义与邪恶城市报道一、关于城市1.城市是人类需求和表达的集大成者城市源起于人类的社会需求, 又极大丰富需求 城市积累着、 包蕴着本地区的人文遗产城市象征着人类社会中种种关系的总和神圣精神世界,世俗物质世界2.城市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城市是大地的产儿 乡村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城市的诞生和存在有所贡献 城市是时间的产儿,多少人终生的经验积累都在其中冷却着、凝结着3.城市是有性格的独特的外观和标志性建筑,自然和人造景观人则是主角和看客。
城市是经济、环境、文化的结晶4. 城市形象感官识别系统:能够直接被感知的城市信息的载体城市外观形态:格局、建筑物、道路、广场等;标志物;招牌广告、交通工具、居民服饰等行为识别系统: 城市中社会组织、 机构和团体的服务行为、 经营行为和全体市民行为的总和政府行为、企业行为、教育活动、文艺体育、社会公益活动、日常行为规范识别系统: 城市居民的学习、 工作、 生活所具有的规范作用的组织管理手段总和 城市法律、 公约、规划、规章等理念识别系统:城市的社会组织和市民的精神信念、心智状态;精神追求、价值观念、思想境界、创新意识5.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脉络改革开放前, 城市建设遵循单向资源配置模式, 大量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意义与政治意义被极端简化为工业今天,城市资源配置渠道多样化,城市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社会方面,遵循不同价值标准和历史传统演进城市发展观:城市经济资本效益城市形象建构:肤浅的视觉感受系统层面由 1000座相同城市组成的国家,简单工业化,遍地城市化城市化问题:经济逻辑与经济伦理的简单片面,城市景观的千篇一律,城市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的丢失, 城市扩张与弱势群体失地, 城乡二元分立, 城市市民的身份焦虑与安全感问题, 城市各阶层断裂, 经济发展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矛盾, 城市间对政策经济智力等各种资源的无序竞争。
二、城市的媒体建构1.城市地点:历史遗迹、社区、公共场所、消费场所等集体记忆及价值认同每一个地点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环境, 因而形成不同的意义, 人们通过不同地点所聚合成的城市文化体验寻求自己的归属感《三联生活周刊》与城市地点意象:2007 年 12 月 "城市升级:四大建筑的新北京 " 2.城市边缘边界:行政区划、经济地理、特定空间区域;城市作为自身存在的空间范畴,其边缘或边界的确定,将带来不可忽视的文化和经济意义城市是一个由诸多中心和边缘构成的同心圆的复合系统3.城市主体:城市的作用在于改造人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社会结构本质和文化本质的一种反映城市的主体是人,创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也是创造现代人的过程由于城市中社会分工的不断加强和社会结构的日益优化, 强行促成一种狭隘的角色专门化4.城市政治经济:历史政治文化的背景;横向竞争与建设的比较;去精英化、与市民生活结合的经济政治报道5.城市文化形象的媒体建构:景观文化原始居民与外来移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的交融和结合三、城市媒体与城市报道城市靠媒体建构自己的形象, 媒体话语也在对城市的形象进行建构过程中逐渐丰富; 媒体起到塑造城市文化精神、 塑造城市的集体无意识、 再生产城市文化心理结构、 城市的生活方式、城市与城市之间关系的作用。
1.倡导新都市生活方式或消费主义的城市生活方式杂志: 新周刊、 城市画报、 三联生活周刊、Time Out 外滩画报、大武汉等《 Time Out 》1968 年创刊于伦敦, 全球首席城市生活指南杂志, 城市指南圣经, 发行近 20 个国家 100座城市包含文化、娱乐、生活指南等内容,刊登实用和精彩信息,拥有独具深度的专题和独特的城市生活见解如果你想过伦敦式的生活, 《 Time Out》必不可少《 Time Out 消费导刊》负责一切享乐: 有选择的生活; 注重城市精神和城市的消费品质: 通过一本杂志, 读一座城;将文化品质与实用消费指导相结合 , 将目标群体锁定于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把玩城市的饮食、休闲、时尚、夜生活、音乐、电影等流行文化 , 关注城市人群的消费趣味 , 充当城市生活的风向标3.《新周刊》第一个有意识地致力于发现城市的平面媒体 两个机遇: 城市在发展中参谋不足; 主流媒体在城市批评立场上的缺失两个策略:概念制造和话语制造中国城市十大败笔: ( 1)强暴旧城( 2)疯狂克隆( 3)胡乱标志( 4)攀高比傻( 5)盲目国际化( 6)窒息环境( 7)乱抢风头( 8)永远塞车( 9) "假古董 " 当道( 10)跟人较劲"人性城市 "的叙事体"内心城市榜 "男版内心城市:好城市允许 "怪人 "存在。
女版内心城市:张蓝,放弃城市比登天还难被过度想象的明星城市每个城市都需要 N 份榜单从 "第四城 "到 "第 N 城 " 《新周刊·城市》栏目:城市规划、命名排行、发展策略、城市移民;摄影日记、流行歌曲、电影、文学;通俗文化叙事,如何经营一座城市的悬念;城市命名者的传者姿态;户籍、住房、文化需求、政治认同、生活欲望等生活状态的描述和叙事;排行榜、命名、摇旗呐喊到反思与批判,到对整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全面涉及4.城市报道的局限:城市形象是社会多数人感知的结晶:媒体对受众在城市形象感知中的个人文化背景、心理文化结构、个人的社会身份、阶层归属、个人遭遇等,要么漠视、孤立城市形象与媒体传播脱嵌, 媒体不只是生产和传播城市景观的工具, 还要对城市历史、 文化、城市主体进行表达 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不只是旅游宣传片、 城市天际线、 感性的城市性格等外在形象的传播,而是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创造性的传输和建立5.《 The New Yorker》纽约城市的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始于 19 世纪初 1825 年伊利运河的开通以及随后的铁路兴建 , 打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 , 加快了这座现代大都市的进程纽约不仅是商业、金融、贸易和工业的中心 , 也是文化、艺术、音乐和出版的集中地。
这一城市囊括了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美国三大广播电视公司、一些最有影响的报纸、以及《时代》 、 《新闻周刊》等一批顶级杂志都将总部设于此地《纽约客》 1925 年创刊,以轻松讽刺的风格反映蓬勃兴旺的大都市文化的幽默期刊,办给受过良好教育、 相对比较富裕的纽约居民看 将纽约市作为杂志的中心, 使得这个城市对戏剧、 电影、 博物馆的宠爱都成为一种具有吸引人的商品 已经发展成为纽约社会的一个必要部分想进入大都会社会圈子,你就必须读《新京报》 "北京地理 "专刊反映北京历史人文和地理民俗的城市文化系列报道, 开辟别具一格的城市人文地理报道先河,开展大众媒介对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的深入思考; 核心价值: 城市与人的关系, 关注代谢的模式关注生长的可能,让主体陈述自己慢杂志、漫杂志:纽约当地文化生活的评论和报道、最漂亮的报道美术插图:独特风格的单格漫画 "城中话题 " 专门发表描绘纽约日常生活事件的短文章文化娱乐报道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1.社会生活皆文化文化的结构: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方式、文化观念文化的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都市文化、乡村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
2.文化的社会功能信息、认识、动力、教化培育功能二、文化新闻1.媒体是文化专业和公众之间的桥梁文学、影视、戏剧、美术、建筑、摄影、雕塑、音乐;人文社会科学;社会文化;社会大众凤凰卫视《筑梦天下》2.文化报道是文化、新闻效应的结合:动态与长效报道的结合; 文化事件与文化现象报道的结合; 信息传递、 知识涵化与反思评价结合2008 年凤凰《大剧院·零距离》 《南周》诺贝尔奖专题3.文化新闻价值观体现大众化和创新性大众化:公众性;实验性:前瞻性、批评性、创造性与继承性;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新闻价值的结合旅游卫视《艺文中国》三、文化报道的特点1.报道者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文化是情感和思维的结合体,文化艺术活动强调创造者的个性化独立立场 :文化的独立属性和公共性 《杨澜访谈录》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2.报道对象及内容的争议性和多元性作品、流派、人物、文化艺术观点、目的等的多样性;多元与兼容 :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独特性与共性、探索性与原创性;主流与边缘;好的文化报道是复杂而感性的3.报道的文化品味和人文色彩文化品味 :报道的文化含量文化记者的文化素养:深厚文化知识,鉴赏力、敏锐性,和对当代文化趋势的及时把握。
人文色彩:富含知识、情趣和审美元素;刻画的戏剧性、传奇性写作的艺术性:善于将文学色彩、小说笔法、戏剧元素音乐曲式融入报道写作中四、 《南方周末》 09 诺贝尔奖报道1.诺贝尔奖报道概述透视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驾驭光的努力》诺贝尔文学奖:米勒访谈《赫塔米勒解密 "劳动营 "》2.《南方周末》文化报道特点 : A 定位偏重于精英文化: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B 深度报道,详细解读的形式;选取的采访对象多为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评论家C 强调文化事件背后的文化意识: 将诺奖视为文化事件, 关注诺奖的成就如何改变人们生活,促进人类进步D 信息量大、重解读以及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全面、细致的描述加大文章的信息量 .E 偏重于报道传统的文化形式: 6 个版面, 文学、 戏剧、 书评、出版五、 《三联生活周刊》文化报道创刊于 1995 年,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的综合性新闻文化周刊依托三联书店,继承邹韬奋《生活》周刊的传统,形成新闻与文化并重的特色张扬文人传统以知识分子的视角,观点独立、幽默睿智1.悠久的传统和独具个性的定位20 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
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2.视角新颖,兼具深度和广度以新闻调查与文化评析相组合,对一周信息作深入追踪3.强调故事性和原生态细节所有报道均求有鲜活的人物故事或事件细节, 培养记者各自独特的叙述风格, 文字力求生动简洁而饶有兴趣,强调与读者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