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王凯 王凯,1986.9.25,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硕士,人文地理学 王国梁山西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临汾 041000摘要: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本文通过对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吕梁城镇化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吕梁市;城镇化;对策1引言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区域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城镇化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带动工业化、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吕梁市一直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也日益合理,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吕梁市目前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2吕梁市城镇化发展概况2.1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现状2.1.1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吕梁市是全国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又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很大,城乡人口分布很不合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改革开放前3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一直较低,徘徊于5%以下,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优化尤其是2004年吕梁撤地区设市后,城镇化水平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又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2011年城镇化率达39.84%2.1.2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全面提升“十一五”以来,吕梁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承载能力大大增强新建、改建、扩建老城区道路,完善供电、供水、燃气、热力及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商业、学校和体育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城区设施服务功能,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吕梁市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充分挖掘历史和现实特色文化资源,将吕梁文化贯穿始终,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更丰富和发展了城市文化内涵,全面提升了城市品位2.2吕梁市城镇化的比较分析2.2.1吕梁市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全省近年来,随着吕梁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吕梁市城镇化进程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全省以及全国相比,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2006年,城镇化水平为33.23%,低于全省9.78个百分点,全国10.67个百分点。
到了2011年,吕梁市城镇化水平达到了39.84%,但依旧低于全省及全国,与全省相差9.84个百分点,全国11.46个百分点因此,吕梁城镇化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2.2.2吕梁市城镇化低于山西省内其他地级市 吕梁市与省内其他地级市相比,城镇化建设推进速度非常缓慢,基本停止不前从2006年到2011年,吕梁城镇化从33.23%提高到39.84%,提高了6.61个百分点但在全省11个地级市的排名中,仍然处于倒数行列城镇化的缓慢推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距很大,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微弱,反而进一步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006年-2011年山西省各市城镇化率及吕梁排名(%)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大同市49.0950.1351.1451.9554.9156.49朔州市42.8743.8244.945.2446.2847.87忻州市34.635.6336.7137.5237.8639.8太原市81.0681.548282.282.5483.35阳泉市56.2157.3858.4859.1160.0161.61吕梁市33.2334.7135.836.6337.9139.84晋中市40.6341.642.6743.4844.1245.74长治市38.4639.6140.4541.0441.8443.43晋城市42.243.2245.2247.0351.0452.75临汾市35.7636.6337.4438.2540.7842.39运城市32.5133.8835.2336.6437.5639.51吕梁排名10101011992.2.3吕梁市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 近些年来,吕梁市工业化推进速度迅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城镇化速度大大滞后于工业化速度,与工业化发展不相匹配2011年,吕梁市工业化率达到了71.76%,而城镇化水平仅为39.84%,其二者的比值为0.56,大大低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合理比值区的下限(1.4-2.5)此外,吕梁市农民市民化进程缓慢,存在大量的临时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其中大多数虽然在统计上已归为城镇人口,但他们的户籍仍然被限制在农村,并未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权利,农民市民化的任务非常繁重3吕梁市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3.1城镇化水平低,且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目前,吕梁市的城镇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城镇化水平还是很低2011年,吕梁市的城镇化率比山西省的平均水平低9.84个百分点,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仅高于忻州和运城特别是方山、文水、岚县、临县的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达20多个百分点此外,吕梁市的县市区城镇化发展很不均衡在13县(市、区)中,排名前三的离市区、孝义市和中阳县城镇化率分别已经达到了79.82%、58.76%和57.51%,而排名后三的临县、岚县和方山县,分别仅为22.56%、26.5%和26.75%城镇化率最高的离市区与最低的临县相差57个百分点,差距较大。
吕梁市的城镇化水平总体较低,县市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均衡3.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城镇化发展吕梁市的产业结构中,虽然近年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日趋走向合理化但与全国、全省相比,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仍然比较落后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一直较高,从业人员较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低,特别是第三产业中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太少这导致多数农民不能摆脱或者彻底摆脱农业生产进城生活,严重制约了城镇化进程此外,吕梁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长期一枝独秀,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但吕梁市第二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重工业的发展,而重工业的发展又以资源原材料初加工产业为主体这种发展模式初期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非常突出,但缺乏后劲,特别是随着资源原材料的减少,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会迅速下降3.3中心辖区经济总量较低,辐射带动作用不足 离石区作为吕梁市的中心辖区,又是吕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应该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但其规模较小,经济总量偏低,财政收入低,对市域经济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2011年离石区的GDP为89.4亿元,占全市GDP的7.9%,财政总收入为24.8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8.96%。
作为吕梁市的中心辖区,龙头区域,其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偏弱,对全市的发展无法产生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3.4城镇规划和建设相互脱节,城镇扩展难度大 吕梁市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相互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许多地方在城镇化发展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发展规划,甚至有些乡镇至今仍未落实整体发展规划这样造成建设带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经常出现,致使城镇在发展中功能定位不明确,盲目地重复建设,布局不够合理其次,一些社会事业项目、城市公共事业项目的规划脱离了城市整体发展规划,而独立进行,给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此外,吕梁市在区域之间的协调方面并未进行充分的规划,区域内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吕梁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效果城镇规划和城镇建设的相互脱节,使吕梁市的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增加了城镇扩展难度4吕梁市城镇化建设的对策4.1落实城市规划,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期工作,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对城市建设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要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吕梁市的城市规划应依托市区“三川交汇、三山环抱、山水交融”的独特自然地理条件,以“让山增绿色、让水显灵动、让景放光彩”和“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园林延伸到乡村”的理念为指导,针对城市不同的区位条件、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差异体现的特点和优势科学进行规划,在突出城市自然、历史和文化特色的同时,保证城市整体规划切实可行,最大限度地优化城市布局。
同时,必须以法律的手段保证城市整体规划的尽快制定、执行,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以及严肃性,以整体规划为指导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4.2全面提高吕梁市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排头兵,对区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吕梁市的主城区离石区人口仅为32万多人,财政收入仅为24.8亿元,规模太小,难以对区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应尽快把目前的“一市一区”扩展成为“一市四县区”,即以吕梁市区为中心,覆盖离石区、柳林县、中阳县、方山县四个县区,形成主城区50平方公里,主城区50万人口,总计100万人口的复合型城市此外,中心城市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促进各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全面升级,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并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延伸拓展,增强与周边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的联系,逐步实现城乡融合4.3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吕梁市应继续强化工业化发展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第二产业内部的优化升级,发展以新兴工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其次,应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加大对传统服务业改造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最后,应积极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小城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吕梁市应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特点,选准一批有潜力的乡镇企业或者利用经济杠杆向小城镇转移一批乡镇企业,扶持其发展壮大,以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可能多地流入小城镇,进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以及周边区域的发展5结论城镇化是一个区域发展进步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区域摆脱贫困,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但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城市沿着良性的道路继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吕梁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现存问题,主要是城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中心辖区经济总量较低、城镇规划和建设相互脱节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即落实城市规划,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全面提高吕梁市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 王文峰.青岛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24(6).11-14[2] 席洪昌.临汾市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5).49-50[3] 周志明.韶关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华民居.2011.1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