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易》的环境观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摘 要:《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其内容之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环境科学方面,《周易》的“卦”论、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原则都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发掘并合理利用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原则以及“天地人合一”的观点可以很好的解决人、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问题本文旨在对简要的分析《周易》的环境观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关键词:《周易》;阴阳;五行;启示 《周易》是绚烂的中华古典文化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它诞生于生产力低下的中国早期社会由于在生活中产生了对各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的疑问,人类开头了对神灵的崇拜,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用以预见和猜测将来及沟通人神的方法这也是《周易》的核心内容然而正是這样一部经典,影响了很多人对世界的生疏和思考《周易》的思想也在肯定层面上影响了环境科学,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给现代人很多启示 一、《周易》的环境观 《周易》的环境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这一思想也深深体现在《周易》的卦象上卦是《周易》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而言,卦有六爻,下三爻称为下卦,上三爻称为上卦,二者又称为二体,二体象征事物进展的两个阶段。
六爻的位次有齐偶之分,初、三、五为奇数,属阳位;二、四、上为偶数,属阴位阳爻阳位,阴爻阴位,则称为“当位”,假如阳爻阴位,阴爻阳位则称“失位”当位”象征着事物遵循正道,符合规律;“失位”象征着事物违反规律在卦的六爻中,由于其次爻居于下卦中位,第五爻居于上卦中位,因此这两爻的位置格外重要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假如阴爻居其次位,阳爻居第五位,则又中又正,称为中正中正是美德的象征,处此位则万事吉利《周易》重视爻位,强调阴阳爻应各居其位这个概念也直接促成了《周易》环境观中最重要的内容: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应当有自己进展的规律一旦其中有人或物脱离了自己应处的位置,那么整个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周易》强调环境和人的和谐,但不是只强调环境而忽视人人是自己活动的终极目的,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类自身正像马克思所说:“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别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周易》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观正体现了这一思想人是主体,作为主体的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发出者、主动者非主动者、消极地接受他物作用者不是主体,没有自觉意识和预期目的的行为者也不是主体,假如离开自然界这个客体也无所谓主体。
因而一味强调环境而忽视人是错误的;但假如一味强调人而忽视环境,忽视自然规律也是错误的虽然《周易》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也不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向极端人的活动既有自律,又有他律自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律则是客观规律性,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敬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天地人合一”的环境观是《周易》中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天地人合一”就是要求我们要与天地同道,乐天知命,安土敦仁乐天知命的前提是“顺天”,“顺天”即服从自然规律《周易》期望人类和自然融为一体,以“顺天”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与大自然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以一个制服者的身份去面对自然 《周易》中另外一个格外重要的概念则是阴阳平衡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对阴阳理论抱有极大的热忱和爱好,将很多事物的本质都归根于阴阳关系上来,在人与环境的关系方面也并无例外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就是指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只有阴阳交合才可能达到抱负中的平衡状态阴阳理论也体现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中最为典型的是“泰”卦和“否”卦泰”卦象征着和谐,由于“泰”是地在天上、天在地下,以象征的图形来表达阴阳交汇、万物平衡。
而“否”卦则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消极、紊乱由于“否”卦是天在天上,地在地下,阴阳不交在《周易》的理论体系中,天为乾为至阳,地为坤为至阴,所以阴与阳交合才是最佳的状态 二、《周易》环境观对现代的启示 《周易》的环境观为我们解决当代的环境问题供应了一个重要的思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进展,在这短短的三四百年间所制造的财宝要高于人类以往制造的总和生产力极大提高的背后,是人们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索取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宝库正在渐渐衰竭,人类也正在面临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惩处在自然危机面前,《周易》的环境观告知我们,人类需要转变与自然的关系,要放下作为索取者、制服者的姿势,转变成为自然的朋友,寻求“天地人合一”的目标只有制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维持人类的可持续进展,才有可能解决现代社会进展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 《周易》的环境观中蕴含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启示,即如何处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发挥能动性等《周易》中强调“守正”,用“正”代表自然规律,认为人在“顺天”的前提下可以在肯定程度上逢凶化吉,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守正”则吉,不正则凶然而现代人往往会陷入两种极端,一种把自然当作神一样顶礼膜拜、丢失了人作为高级动物所拥有的制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另一种则对自然毫无敬畏,把自然作为自己发家致富的工具,对自然巧取豪夺,大肆破坏。
陷入这两种极端会让人类和自然同时处在毁灭的边缘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都存在于大自然之中,我们之所以高于其他的动物,是由于我们有思想,能够正确生疏和运用自然规律,而不是由于我们制服了大自然以往的经验教训都告诫我们,试图去制服自然的结果,都是不行预期和估量的我们决不能沉醉在现有的看似对自然的成功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周易》环境观中的哲学意蕴也正和马克思主义中有关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契合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资料共共享,我们负责传递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