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docx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54KB
约8页
文档ID:538278615
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docx_第1页
1/8

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   [论文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改进;初探  [论文摘要] 目的:探索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率方法: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血管选择、穿刺和方法,对采用不同穿刺和固定方法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患儿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留置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优于传统组结论:小儿不易合作、血管过细、固定不佳、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刺激性药物的使用是导致并发症出现留置失败的主要因素改良组的操作及固定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利于临床推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畏针不合作,易出现注射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既影响护士情绪,也影响医院声誉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弯曲较多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更易失败,2017年以来,我院改进了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留置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得到了家长的好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传统组:入住我院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共60例年龄3个月~4岁  改进组:入住我院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共68例年龄2个月~4岁  材料  均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bdintima-ⅱ型24号留置针  血管选择  传统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但用手摸无静脉沟  改进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并且静脉沟明显或外观虽细且有弯曲,但静脉沟较好  穿刺方法  传统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处理,备齐用物,剃净血管周围毛发,应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家长协助固定患儿,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呈15°~20°进针,见回血后,再缓缓进针2~3 mm,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将针芯全部退出,然后将外套管缓缓送入血管内,用胶布固定,针尾及“Y”型管处向前挽一下,再固定,输液完毕,用3~5 ml生理盐水缓缓推注,边推边关闭。

次日输液时,以生理盐水自肝素帽处推开,再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即可  改进组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在哄逗、抚摸关爱患儿的同时,向家长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待患儿的陌生感基本消除,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方向、角度、速度穿刺强调两人协作操作,按照传统方法备好用物,选择血管,刮净血管周围毛发,应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然后右手持紧蝶翼,沿血管走向,缓缓刺入,见回血后,再缓缓进针2~3 mm,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使血管成一直线,操作者右手持蝶翼向后退针芯,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这样一退一进,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送管要及时,动作要轻、稳、快,并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害血管用3 cm× cm规格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后,再以长胶布环贴穿刺部位两圈,最后用弹性自粘绷带将留置针完全包埋,手部应注意将大拇指自绷带开孔处穿出,冬天脚部仍可外套透气棉袜保暖经以上方法固定后,即使在关节部位一般也无须使用夹板,只有在影响点滴时才需用夹板固定。

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留置固定好后也可使用弹性自粘绷带操作完毕告知陪护人员可能影响留置针的不良因素,并教会具体的避免办法  输液完毕,用3~5 ml生理盐水缓缓推注,边推边关闭当天液体全部输注完毕,用弹力网状帽将静脉留置针一起固定次日输液时,以生理盐水自肝素帽处分开,再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即可 [1][2]下一页   封管方法无肝素禁忌患者,全部采用肝素钠作为封管液每日输液完后,用封管液3~5 ml缓慢推注,将留置针处的夹子夹到最底,12 h重复封管1次  观察内容和记录方法  观察内容留置针是否通畅;延长管内是否有回血;穿刺部位是否有渗漏、红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记录方法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在留置针使用观察表上,逐项填写表中年龄、穿刺部位、时间、固定方法、是否输注刺激性药物、是否一次穿刺成功等各项目每日输液开始前、输液完毕后、封管时常规观察并记录观察内容;拔除留置针时及时登记拔管原因,如静脉炎、局部渗漏、导管堵塞、脱管、针眼出血、周围皮肤炎症、治疗结束或正常换管、其他原因等    2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传统组结果为54%,改进组结果为93%。

两组留置天数比较:传统组平均天数为 d,改进组平均天数为 d    3讨论  以往患儿输液用普通头皮针需每天穿刺,有时一天要穿刺好几次,给患儿带来痛苦,家属不满,护患关系紧张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方便病情变化时及时用药对新入院的患儿,只要血管条件允许,我们首选行留置针穿刺因小儿多动不合作,皮肤不易绷紧、血管较细,如果穿刺部位和方法不当,固定不牢,封堵技术不过关,容易造成穿刺失败或保留时间短,增加了局部渗漏和脱管的发生[5]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改进了传统的穿刺和固定方法,获得满意效果  通过分以上析可以看出,传统组有时会因为患儿哭闹,家长固定方法不对,皮肤不易绷紧,造成穿刺失败穿刺成功送外套管时因为外套管较软易造成扭曲打折使送管失败由于小儿好动,哭闹,家长照看不周全,使小儿将套管针拔出,有时出汗使胶布脱落,造成套管针脱出,使留置时间缩短[6]  改良组两人操作,助手固定患儿头部较家长有经验,穿刺成功后,强调由助手绷紧血管下方皮肤使血管成一直线,能使外套管顺利送入血管,不易发生扭曲打折,这样穿刺成功率较高改良组中在血管选择时强调有静脉沟,穿刺过程中,强调持续绷紧皮肤,同时为了显著提高一次成功率,在工作中,对于不配合的患儿应慎重,穿刺前首先将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告知患儿家长,取得家长信任和配合,对年长儿及家长加强健康教育,讲解静脉留置针的自我保护方法,减少因过度活动或护理不当而造成置管失败;对婴幼儿应分散其注意力,避免肢体过度束缚,头皮穿刺的患儿应避免压迫和摩擦[7]。

  静脉输液完毕后用弹力网帽固定套管针,患儿的手不易将套管针拔出;外有弹力网帽固定,胶布不易脱落,有效防止了小儿抓脱和夜晚睡觉时摩擦所致的贴膜松脱,留置针松动移位等现象,夜间家长较容易照看,留置时间延长,平均留置时间延长,局部渗漏和脱管发生减少因此,改良后的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及固定方法使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留置时间延长,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得到了好评  4护理体会  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能有效地保障输液、输血和意外抢救的需要,在紧急抢救中,静脉通道的迅速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但操作失败也时有发生,如护士输液技术水平不高,穿刺未见回血或穿刺至血管外;穿刺的血管较细小、不充盈亦影响成功率;进针部位偏上,导致针头不能完全进入血管或软管在血管内折叠;穿刺入血管后因异物堵塞、血液凝固或软管扭曲导致液体输入不畅;留置针使用方法错误导致不能正常使用而穿刺失败为了保证静脉通道能够迅速建立起来,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提高输液水平是每个护士所面临的基本任务之一,快速而成功的穿刺是保证抢救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曹艳.浅谈儿科静脉留置针保留失败的原因与对策[J].中华临床杂志,2002,2:26.  [2]陈荷娣.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新生儿皮肤问题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20:39.  [3]常丽英,刘玉梅,温红.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7,46:138.  [4]李向真.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8.  [5]王珏.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7,47:84.  [6]王玲,董晓春.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操作技巧[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17,6:36.  [7]孙巍,尹显贵.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及改进[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7,4:105. 1 / 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