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学的观念和方法--对孙禄堂太极拳基本认识孙禄堂祖师的《太极拳学》初版于1919年,民国8年,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太极拳专业著作《太极拳学》是孙老继《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后的第三部巨著,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太极拳学术开先河之著作众所周知,孙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主流之一,然而相比较其他大流派如陈氏、杨氏、吴氏太极拳等,总体来看传学不广,其中因素非只一二,也可谓因缘时节人力难为观陈氏太极拳标榜缠丝劲,运行婉转优美;杨氏太极拳舒展轻松,雍容贵重,各家太极拳特点鲜明独到,令广大群众容易从外观上便能了解其优点,更因其拳史长久,奇闻逸事颇多,富有文艺价值,爱好者益加喜闻乐见而观孙氏太极拳属年龄最小的太极拳流派,传播可赖的师资难寻外,其立意曲高和寡,普通学生不明本旨,经年所学不过皮毛,不明所以,无论于骨血神髓孙氏太极拳学的观念孙禄堂武学素来讲究“有道缘者得之”,因孙氏武学旗帜鲜明的“拳与道合”,其拳学体系中实有道家修炼之血脉,孙老在《八卦拳学》中引清代丹家大师刘一明《周易阐真》作境界功夫的注脚,且孙老明言武学与丹道即表里关系,此节孙氏武学学人不能不留心 我师寿关顺在教大家孙氏太极拳时,常在无极式时提示“内丹点火”,在“白鹤亮翅式”时提示“还精补脑”,此类都是孙氏太极拳中内修要领,若不知道家内丹修养知识而妄言拳架,或以现代体育的研究方法来指导练习,则似是而非,离题甚远,不明孙老“拳与道合”之本心,误入“野狐禅”而不自知。
此其一也或有人说以现代体育的研究方法来指导孙氏太极拳的学习有何不妥?为何要用东方传统哲学来指导?这个问题在于对孙氏太极拳认知层次上有所区别西方科学是以“系统观”为界限进行研究的,而东方智慧是以“整体观”来认识把握事物的系统是在整体中按一定特点和法则提取的要素集合,整体中包含无数个系统,例如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按晴雨之别提取出气象系统,按高低远近可以提取出地理系统,按生命情态可以提取出生物系统一个系统的知识集合就是一个学科,因此有气象学、地理学生物等学科系统是整体的片面认识,它易于认知和检验,但不能完全反映真实世界;而整体是系统的综合,但它不容易被认知和检验,往往只能靠经历者的传授来领会,至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东方的学问为何特别注重师道的口传心授因此以现代体育的研究方法学习太极拳,只能了解其在身体运动如何稳、快、有力(体育层面的),对于太极拳如何改善整个身心状态则难以名状,必须在东方传统哲学的指导下才能体会其内涵价值其二难者,孙氏太极拳的创制是在孙老形意拳、八卦拳基础之上,且其基本功未出形意拳八卦拳之范畴,因此我师在教授孙氏太极拳前三年,均要求孙氏形意拳三体式与劈拳基本功达标而孙氏形意拳的三体式之严密难学也非自作聪明者可以想见,尤其忌讳以自身的一点感觉擅自发挥,自加注解,画蛇添足。
非有老师在旁经年修正,自己朝夕揣摩苦练才能得其大概,我和师兄弟徐思恩、孟繁荻曾有几年每晚练习基本功“鹰熊斗志”,后膝离地不过三拳高,一打三四十分钟不停,每动三息再换一势(练时身边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读诵声约35分钟故知),其中甘苦非经历不能知因此,我们可以说孙氏太极拳之少见于世,实在是它是太极拳中的“奢侈品”,要懂得其中修身养性的内含和方式,必要时日和艰苦功夫,必须学问增进才能渐窥三昧然而学习孙氏太极拳又很简单,因其形式在各流派太极拳中最为简洁易学,较之陈氏太极拳每动需缠绕转关,杨氏太极拳拳式丰富繁多,孙氏太极拳动作简朴素雅,学习时容易记忆,身体运行幅度均如日常,人人力所能及其道理用逻辑学原理解释,内涵越丰富,则外延越少,因此孙氏太极拳内在意义的丰富,因此形式上反而不复杂同时人们学习任何学科都是自外而内的,从表象开始逐步了解本质,因此形式的简单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道德经》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孙氏太极拳深得其旨依上所说,孙禄堂祖师合形意八卦创出孙氏太极拳,其中主旨是道家修养为主线,形式简易,目的是治理后天血气以返补先天元气其用意即道家而言为返老还童,禅谓本来面目,医学所谓抗衰老。
其中道理与途径,孙老在《太极拳学.自序》中示以文字如下:“乾坤肇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和,随生万物是为后天,而有象先天元气,赋予后天形质,包含先天元气故人为后天合一之形体也人自有知识情欲,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阴盛又为六气所侵(六气者即寒、暑、湿、燥、火也),七情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 初读者常常对文中的先后天不明所以,然而这个问题却很重要,要理解先后天的意思,不妨以比方理解先天元气如同一国之民心,后天血气如一国之民风民俗,先有民心良善是其本质,后有民风淳朴是其现象;所以古时内圣外王者,想要民心向善,必先移风易俗其实我们东方文化的生命发生论,都是认为先有生命力(先天元气),由有元气活动便产生生命与肉体,这在佛学唯识学看来,阿赖耶识缘起,然后色法(物质世界与人身)逐一呈现就道家与中医观念,人先秉元气而后有肉体,父母遗传的精血只是肉体的建筑材料然而人类一生中,因从童年开始,知识一开欲望越来越深重,精力都用在满足外在世界的种种欲求,被四季邪气、酒食不节、不良的情绪伤害到整个生理系统尤其是免疫和内分泌系统,令人失去抗病能力,并使原有的生命力(先天元气)日渐凋零这个过程就是后天的血气用事伤害了先天元气。
而护卫先天元气之道,在于整治后天血气医家补救人体先天元气,必定先调理后天血气,否则无下手之处圣人孔子更是用心良苦,教人年少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老年血气已衰,戒之在得教人从心理源头治理后天血气,以防先天元气被伤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怯其病,静坐以养其心而又惧动静之不能互为用也,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其虚灵之气迨达摩东来讲道豫之少林寺恐修道之人久坐伤神,形容憔悴,故以顺逆阴阳之理,弥纶先天之元气,作易筋、洗髓二经教人习之以壮其体至宋岳武穆王,益发明二经之体义,制成形意拳,而适其用八卦掌之理,亦含其中此内家拳术之发源也元顺帝时,张三丰先生修道于武当,见修丹士兼练拳术者,后天之力用之过当,不能得其中和之气,以致伤丹而损元气,故遵前二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洛河之理,先后易之数,顺其理之自然,作太极拳术,阐明养生之妙此节讲到,古人对后天血气伤及先天元气而致百病丛生,采取药物的内服外用来调理身体疾病,又通过静坐等方式来修养心理情绪的健康除此以外,又发明拳术解决身体动静不合一的问题古代不独和尚、道士通过静坐来修炼改良体质,文人雅士也好静坐调心,但过于静止的生活方式容易使血脉精神萎弱,气血不流,这和我们现代大多数办公室工作者一样,都是长年久坐,另加高强度用脑,其实对血气最为不良,伤气淤血。
因此像禅宗初祖菩提达摩、道教张三丰分别创制易筋经、洗髓经和太极拳帮助久坐修炼者改善身体,康复先天元气此拳在假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一动一静,纯任自然,不尚血气,意在练气化神耳其中本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等奥义太极拳的道理是治理后天身体血气以修养先天元气,用身体的固有的形态但不用血气之力身体动静运转出于自然,反对血气用事,通过调理气血以提升先天的身体功能(练气化神)孙氏太极拳学的方法“始于一,终于九,九又还于一之数也一理者,即太极拳术起点腹内中和之气,太极是也;二气者,身体一动一静之式两仪是也;三才者,头手足即上中下也;四象者,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也;五行者,即进、退、顾、盼、定也;六合者,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精,是内三合也;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外三合也内外如一,是成为六合;七星者,头、手、肩、肘、胯、膝、足,共七拳是七星也;八卦者,朋、捋、挤、按、采、挒、肘、靠即八卦也;九宫者,以八手加中定,是九宫也这节讲太极拳的方法论即是按照“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的理念一一执行常人多不理解这个方法论(一到九)是什么意思,打个比方,厨师制作美味佳肴,起点是一道菜的整体观念和形象,“一理”就是这个,也是它的重心,随后会从各个层面去做好这道菜,如色泽怎么调则鲜亮,味道怎么做才有滋味,香料怎么用气味才芳香。
色香味就是“二气到九宫”的各个烹调方面 然而做好的色香味,最终还是体现在这道菜的整体观念和形象上始于一,终于九,九又还于一之数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太极拳非常科学的方法论,即从整体把握分层验,分层印证再统一具体而言,我们练习孙氏太极拳开始的第一阶段,不必多说动作要领,动作路线取得大致准确即可,只需留心自己的身体整体重心(腹内中和之气)要不偏不倚,不仰不俯,不可勉强用力鼓劲,呼吸不可人为控制至第二阶段,可以注意身体动静要分清,此是将人体运动以运动和静止两分来研究因身体一有动作,则必有力点,有力点则必有支点,支点应(相对)静则整体安定,力点恰当则运动平稳万不可不分动静,妄动或不动都不合太极拳两仪道理至第三阶段,可以留意头部和四肢的位置和运动,此是将人体上下三分来认识,因头部、手足属人体最远端,与人体重心遥遥相对,也是人体运动的主要承担和实施者,决定了运动的最大范围和方向,故测量动作远近和迟速不能不查“头手足”三体孙氏武学有“三尖”“三根”的具体应用至第四阶段,可以注意身体在空间的运动方向,此是方向路线如何有效的研究,因人体运动进退左右转身是缺一不可的能力,缺少其一则必定有所不至譬如驾驶车辆,基本方向仅有进退和左右转向,缺一不可,多一不必。
然而必须锻炼至进退左右环转十分合度,才能无所不到至第五阶段,可以注意身体在移动时重心要起到主宰作用,因第四月侧重在进退路线合理,顾盼方向准点;本节反客为主,用意在重心操纵头手足趋向前后左右的能力譬如驾驶车辆本质不在行驶路线而在于驾驶员的驾驶能力至第六阶段,可以注意身体呼吸和意识的配合及力的传导规律,这层重点是理解人体运动物质和能量转化规律和解剖学观念看力的传导规律物理学所谓物质是凝结的能量,能量是释放的物质,对于人体而言,精是含能量的营养物质,神是营养物质转化的生理功能,两者通过气的运动得以统一,精气神对于人体好比冰、水、蒸汽对于地球,形象和作用不同,但本体则一,三者协调统一则利于生命,三者不合则生机凋敝,此内三合的意思从解剖学看,肩胯关节是类型一致为球窝关节是躯干和四肢的连接处,因此是气力之根,故名根节;肘膝关节类型、活动范围相似,是力量传送的中转站,故名中节;手足关节活动灵便迅速但气力最小,是落实力点的地方,如草木开花结果都在梢端,故名梢节关节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决定人体形态和力量传导的效果,外三合之意在于根节的力能传导到梢节,梢节的获取外部信息要回传到根节,两者往来中节要能及时配合。
至第七阶段,可以留心头、手、肩、肘、胯、膝、足七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前一节外三合所讲是分区的问题,将身体力量运行从根源到目的地分成三个路段;本节所重的是定点的问题,好似各个的路段之间设置站点至第八阶段,需要留心肢体运动的形式,“八卦”在手法上,是分清运力的方式方法,朋、捋、挤、按、采、挒、肘、靠就是身手在三维空间里上下前后内外的循环往复运动,因此太极拳任一往复动作必含八卦(八种力势)而非一式只有一卦至第九阶段,需要留心肢体运动是,各个肢体自己的重心把控自己的行动,手脚各有重心,既要配合总重心(小腹),也要管好自己的部分联系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和九宫而作比喻帮助理解一理是物流公司成立,老板“中和”就位;二气是业务管理功能厘清,“静”在公司里坐镇,“动”在市场上跑业务;三才是确定物流范围,“头手足”向内各管一片(上中下),向外围成总边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