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标题:不超过24字,名词性短语,尽量不用"…的研究〞作者一1, 作者二2,作者三2,3(1.***大学院系名,省份城市邮政编码;2.***公司,省份城市邮政编码;3. ***研究院,省份城市邮政编码)【说明:作者总数一般不超过6位,如有超出可以在文后致谢列出摘要:标题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应防止使用含义笼统、泛指性很强的词语(一般不超过24字,尽量不用"……的研究〞、"一种……〞及英文缩略词等表达形式)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主要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能否准确、具体、完整地概括原文的创新之处,将会影响论文的审稿结果摘要应使用科学性文字,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英文缩略语、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要加自我主观评价,如"…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极高的…价值〞"目前尚未见报道〞"首次提出…〞等摘要一律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使用"本文〞"作者〞"本研究〞等作为主语摘要长度一般为250~350字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5【说明: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标注4~8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中文关键词尽量不用西文符号 >.0引言收稿日期: yyyy-mm-dd;修回日期:yyyy-mm-dd基金资助工程(基金);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工程(工程);已申请国家创造专利:申请号说明:本刊要求基金资助工程总数不超过3个且为省部级以上,一个工程后面仅保存一个其余资助工程可以以致谢形式于文后给出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是答复"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他人已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括[1-3],说明与他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2,4]、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已有研究现状的评述请坚持客观性原则引言中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陈述的根本理论、实验方法和根本方程的推导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根底和研究方法,简要阐述研究内容,预示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引言宜开门见山,突出重点,其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一般应与结论相照应,但也应防止与结论雷同。
引言不含插图表格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为了说明作者对前人所作的工作进展了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在引言中适当地列举参考文献给予佐证,可以增加可信度,但应防止所有文献全集中在引言中出现而后文中不再提及引言一般1000字以内1 正文写作要求【一级标题】1.1 论文版面篇幅要求【二级标题】正文双栏排版,篇幅〔计空格、图表占位〕一般5000字左右1.2 章节标题科技论文一般最多用三级标题,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一样〔或相近〕,意义相关在标题以下,对于不设标题的分段、分层可以用1〕、2〕、3〕标注1.3 缩写词对于群众所熟悉的缩写词,如CPU、IP地址等,可以直接使用对于那些仅为同行熟悉的缩略语或尚无标准或规定甚至自定义的名词术语,应在首次出现时〔包括摘要、引言、正文〕给出全称具体格式为:中文名称〔英文全称〔可选〕,英文缩写〕,如:能量管理系统〔EMS〕1.4 术语一致性表示同一概念的名词术语在全文〔包括图表中〕应前后一致对于做简称处理的较长术语首次出现请给出全称字符要求1.5.1 字符的斜体【三级标题】以下字符需要斜体书写:物理量的符号〔pH除外〕;从量的符号转化而来的上下角标;一般函数符号;变数符号。
需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矢量〔向量〕的符号、矩阵的符号需要用黑斜体1.5.2 字符的正体量的单位,如m,s,A,V,kg等;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如k,M,G,d,c,m等;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复数的虚部i或j;数学运算符,如: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连加号∑、对数号〔log,lg,ln〕、及sin,tan,e*p,div,det,lim,min,ma*等需特别注意的是:5个特殊集合用黑正体或空心正体,N〔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C〔复数集〕2 图、表、公式要求图总体要求图在正文中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并排在正文相应位置在图下面标注图注、中英文图题有分图用〔a〕,〔b〕,〔c〕等标号,并给出分图题图宜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仿真软件或实验仪器直接生成的图形〔如录波器图〕,应根据本刊要求保存相关图形要素,去掉无用信息正文中图尽量为彩色绘制、可编辑格式〔如 .*ls,.vsd,.dwg,.wmf,.emf,.eps,.ai,.ppt等〕辅助、支持性的图表可移入文后附录中,例如见附录A图A1、表A1。
照片图尽量放在附录中,如附录B图B1所示各种类型图形绘制要求如下坐标曲线图曲线图采用无背景网格的清晰彩色曲线,横纵坐标需要注明物理量及单位、刻度值刻度分布均匀且原点处有确定数值坐标图要求刻度线朝向图内,去掉无刻度值的刻度线,删除上框线和右框线不同曲线含义可在图形中用指引线标注或在图下方用不同线型例如平面坐标曲线如图1所示图1中文图题1Fig.1 English title 1三维坐标图如图2所示图2 中文图题2Fig.2 English title 2曲线图的另一种形式,横纵坐标为箭头,没有数值,如图3所示图3中文图题3Fig.3 English title 32.1.2 直方图或饼图直方图要求图形完整、标注齐全;假设有分立坐标,文字按"顶左底右〞方式排列;图注可在图中空白处或下方整齐排列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图4 中文图题4Fig.4 English title 4图5 中文图题5Fig.5 English title 5饼图要求颜色比照直观、尽量采用浅色系、数据完整例如如图6所示图6 中文图题6Fig.6 English title 62.1.3 流程图流程图如图7所示完整的流程图必须有唯一的开场框和完毕框;判断逻辑出口须有YES和NO(标为Y和N)。
图7中文图题7Fig.7 English title 7其他系统架构图如图8所示图8中文图题8Fig.8 English title 8电气拓扑图如图9所示图9中文图题9Fig.9 English title 9线路联络图如图10所示图10 中文图题10Fig.10 English title 10【说明:因地图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科学性,展示地理接线时尽量不要用实际的含国界地图请注意中国台湾地区在图、文中相关表达的正确性】2.2 表格要求表格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表格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数值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表格和图的位置应紧接在文中第1次引用之处的段落后面表格例如如下表1 中文表题1Table 1 English title 1算法最大相角误差/(°)平均测距误差/m最大总相量误差/%平均总相量误差/%本文方法DFT修正算法2.3 公式〔变量〕要求公式用MathType编辑,不承受图片格式公式所有变量在文中〔包含在公式、图表中〕首次出现需要对其代表的物理意义进展解释另外,需保证一个变量对应一个物理意义。
对公式中变量符号的解释应分别对应到各个公式下方首次出现时,而不是将公式统一列出后,最后集中解释公式中各个字符的正、斜体等书写规则参见节举例如下: (1)式中:φ为信号初相角;f0为……;Δf为……;为……说明:变量的上下角标中假设含多个字符需要分隔用",〞,如,不用".〞 "-〞 "〔〕〞等符号;对公式变量的解释统一放在公式后,形式为:"式中:*为……〞含矩阵变量公式例如如下:〔2〕〔3〕式中:为赋权矩阵:是相连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线路长度说明:多个字母并列不能做一个变量,如信噪比SNR在作为变量时建议改为RSN3 参考文献要求各类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见表2表2中文表题2Table 2 English title 2文献类型文献格式期刊作者.论文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年. 会议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C]//会议名称,会议月日,年,城市,国家:页码.学位论文作者.论文题目[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技术标准起草责任者.技术标准名称:标准代号—发布年[S].出版年.专利申请者.专利名:专利号[P].发布日期如2017-04-01.技术报告作者.文题[R].地名:责任单位,年份.报纸文章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注:互联网电子资源类文献的具体格式可参考文后给出的例如[1-13]。
本刊对参考文献有如下具体要求1〕建议尽量引用本刊已发表相关论文为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应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开出版物,如产品说明书等内部资料不能作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以15篇以上为宜,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8篇3〕中文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中文名全部给出并写出大写首字母,名中间不使用连字符;西方作者的名缩写并大写首字母,不加缩写点4〕作者不超过3人的姓名都予以列出,超过3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5〕所有参考文献均要在正文中标识引用,且在正文中的引用顺序应与文后参考文献顺序一致4 附录要求附录附属于正文,为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附录依次用 "附录 A、附录B、附录C…〞表示,附录内的分级序号可采用"A1、A1.1〞等表示,图、表、公式均依此类推为"图A1、表A1、式〔A1〕〞等附录中图表等需要在正文中提及,形式如"……见附录A图A1〞附录需在正文中顺序引用说明,需置于英文摘要后,并采用通栏排版5 结论〔结语〕要求结论是在论文结尾时对论文的论点、结果进展的归纳与总结当从研究成果确实得出了有重要价值的创新性结论,或者对一样论题的研究得出与别人不同或相反的结论时,应采用"结论〞作层次标题;当未得出明确的研究结论,或结论已在正文中相关结果或讨论中表述,而同时需要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概况性总结或进一步说明时,尤其是对文章已解决和有待研究的问题表达作者的*些主观见解或看法时,用"结语〞。
结论或结语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图表及数学公式结论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局部,如在文中不能明显导出应有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展必要的讨论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以正文中的理论推导、仿真实验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照应引言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结语还应该客观说明论文研究工作的局限性、缺乏或未尽研究内容,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同时注意:不宜出现主观评价性词语参考文献[1] 康重庆,姚良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