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城市地下地铁车站运营防灾分级预警指南

职**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9.34KB
约32页
文档ID:342615688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运营防灾分级预警指南(2022)目录III前 言 1引 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符号 33.1 术语 43.1.1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 urban underground metro station 43.1.2 安全隐患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43.1.3 预警 forewarning 43.1.4 指标 index 43.1.5 评价 evaluation 43.2 符号 43.2.1 d(data) 43.2.2 s(score) 43.2.3 w(weight) 44. 总则 45.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主要受损因素 55.1 概述 55.2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主要受损因素 56.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6.1 概述 56.2 评价指标划分 56.3 一级指标构成 66.4 二级指标构成 66.4.1 结构状态 66.4.2 设备状态 66.4.3 环境状态 76.5 二级指标确定 76.5.1 结构状态 76.5.2 设备状态 76.5.3 环境状态 107.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可能受损因素评分计算方法 107.1 概述 107.2 离散型指标评分计算方法 107.3 连续型指标评分计算方法 117.4 信息集结方法 128.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可能受损程度评价 129.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运维状态预警等级划分及判定 139.1 概述 139.2 红色预警 139.3 橙色预警 139.4 黄色预警 139.5 正常状态 1310.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运维状态预警流程 1310.1 预警指标信息采集 1310.2 预警的判断及发布 1410.2.1 预警等级计算 1410.2.2 预警发布 1410.3 预警的响应 1410.4 预警的升级或降级 1410.5 预警的解除 15条文说明 166.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66.4 二级指标构成 166.4.1 结构状态 167.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可能受损因素评分计算方法 177.3 连续型指标评分计算方法 177.4 信息集结方法 1710.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运维状态预警流程 1710.1 预警指标信息采集 17附录A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部分 18附录B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备部分 19附录C 供电系统状态评价表 19附录D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环境部分 23附录E 结构状态指标分界点及类型表 24附录 F 设备状态指标分界点及类型表 24附录G 环境状态指标分界点及类型表 25附录H 结构状态部分二级指标监测数据获取方法 25附录 I 设备状态部分二级指标监测数据获取方法 26附录J 环境状态部分二级指标监测数据获取方法 271. 范围本指南给出了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的分级指南与处理流程,规定了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损害、损害相关因素的评分计算方法、受到损害程度的分级方法、运维状态预警级别及判定方法,并描述了城市地下地铁车站运维状态的预警流程。

本指南为准确了解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隐患、相关影响程度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提供指导本指南所规定内容既适用于浅埋地铁车站,也适用于埋深 50m 以上的深埋地铁车站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0438,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 50157,地铁设计规范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T 17216, 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要求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1422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9672,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8702,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CECS 45, 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3. 术语和符号下列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303.1 术语3.1.1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 urban underground metro station指城市中埋深地面以下的地铁车站。

3.1.2 安全隐患 potential safety hazard指会对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产生危害和负面影响的来自于结构、设备和环境的各类突发或隐藏事件3.1.3 预警 forewarning针对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隐患,提前或及时发出的安全警示3.1.4 指标 index指为衡量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状态,依据各类与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状态相关的因素按层次设定的各类参数,组成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1.5 评价 evaluation指依据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数值,对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状态进行衡量和判断3.2 符号3.2.1 d(data)表示各个二级指标根据监测所获得的具体数据3.2.2 s(score)表示各个评价指标所处状态的评分,为百分制分数,分数越高表示其状态越好3.2.3 w(weight)表示权重,代表相关评价指标相对于其所属指标的重要程度,在信息集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 总则4.1 基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城市地下地铁车站的监督管理,综合评价城市地下地铁车站的安全状态制定本指南。

4.2 本指南适用于已投入运营或已建成但尚未投入运营的城市地下地铁车站的运营安全等级划分和预警策略制定4.3 既有城市地下地铁车站的运营安全等级划分和预警策略制定除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主要受损因素5.1 概述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的分级主要考虑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状态可能受到的损害及程度5.2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主要受损因素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状态可能受到的损害主要来自于结构、设备和环境三个部分,包括了各类相关隐患,如结构变形、结构损伤、水害、材料劣化、设备运行状态不良、设备保养状态不佳、环境舒适度低和环境质量状态差等,以及用于评价隐患的各类更为具体的、可通过直观数据获取进行评价的指标6.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1 概述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6.2 评价指标划分目标层为城市地下地铁车站的安全状态,简称为安全状态准则层为评价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状态所需考虑的各项子系统准则层指标包括目标层指标安全状态下属的结构状态、设备状态及环境状态指标层分为两级,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一般为各子系统下可能出现的病害或是状态分类指标,二级指标则是决定一级指标的各项下属指标。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示意图如图 1 所示:图 1 城市地下地铁车站安全控制与防灾预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3 一级指标构成指标层一级指标包括:准则层指标结构状态下属的结构变形、结构损伤、水害和材料劣化;准则层指标设备状态下属的设备运行状态和设备保养状态;准则层指标环境状态下属的环境舒适度和环境质量状态6.4 二级指标构成6.4.1 结构状态一级指标结构变形下属的结构变形速率、结构变形率、结构变形量、沉降量、最大沉降差和沉降速率;一级指标结构损伤下属的裂缝长度、裂缝宽度、相对裂缝深度、裂缝形态、裂缝密度、空洞深度、空洞长度、结构损伤深度、结构损伤半径;一级指标水害下属的渗漏水流量、渗漏水 pH、渗漏水速度、渗漏水面积、湿渍面积占比、单个湿渍面积;一级指标材料劣化下属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混凝土强度损失、混凝土厚度损失、钢筋截面损失率、钢材截面损失率6.4.2 设备状态一级指标设备运行状态下属的供电系统状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状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状态、屏蔽门系统状态、通信系统状态、通风空调系统状态、防排烟系统状态、给排水系统状态、扶梯系统状态、自动售检票系统状态、设备运行饱和度;一级指标设备保养状态下属的维修保养合格率、设备故障次数、设备更新率、设备待修率、带病作业率、防护设备完备率。

6.4.3 环境状态一级指标环境舒适度下属的温度合格率、相对湿度合格率、室内风速、空间亮度、空间噪声、列车出入站噪声、人员密度;一级指标环境质量状态下属的新风量、二氧化碳含量、氡气含量、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一氧化碳含量、甲醛含量、氮氧化物含量、二氧化硫含量、氨含量、臭氧含量、苯含量、甲苯含量、二甲苯含量、苯并芘含量、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建材放射性、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6.5 二级指标确定6.5.1 结构状态依据附录A 确定相关评价内容和指标以及其各个指标在后续评价过程中采用的权重w部分指标的定义如下:① 结构变形率为该控制断面处结构变形与结构特征尺寸的比值② 最大沉降差为结构最长尺度方向两端沉降量之差的绝对值与水平距离的比值③ 相对裂缝深度为裂缝深度与墙体厚度的比值④ 裂缝密度为所有裂缝的总面积与地下空间内部总面积之比⑤ 空洞代指墙体结构背后地层土体所存在的空洞⑥ 湿渍面积占比为地下空间内总湿渍面积与总防水面积之比⑦ 混凝土碳化深度为混凝土碳化深度与相应位置设计保护层厚度之比⑧ 混凝土强度损失为混凝土检测的有效强度与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⑨ 混凝土厚度损失为混凝土检测的有效厚度与混凝土设计厚度之比6.5.2 设备状态依据附录B 确定相关评价内容和指标以及其各个指标在后续评价过程中采用的权重w。

部分指标的计算取值应满足以下要求:供电系统状态根据其安全措施执行和各类标准执行情况来评分,包括主变电站、牵引变电站、降压变电站、接触网(接触轨)、电力电缆、维件修配共六部分组成,具体评分标准如附录 C 所示与设备运行状态相关的其余二级指标的运行状态根据其可靠度分别表示,计算方法为:① 通信系统可靠度:𝐾 (𝑇 ) = 𝑇𝐶𝑂𝑀,𝑃𝐿𝐴𝑁−𝑇𝐶𝑂𝑀,𝐹𝐴𝑈𝐿𝑇(1)𝐶𝑂𝑀 𝑖𝑇𝐶𝑂𝑀,𝑃𝐿𝐴𝑁------𝐾𝐶𝑂𝑀(𝑇𝑖)为统计周期𝑇𝑖 内,通信系统可靠度,𝑇𝐶𝑂𝑀,𝑃𝐿𝐴𝑁 为通信系统计划服务时间,𝑇𝐶𝑂𝑀,𝐹𝐴𝑈𝐿𝑇为通信系统故障时间。

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靠度:𝐾 (𝑇 ) = 𝑇𝐹𝐴𝑆,𝑃𝐿𝐴𝑁−𝑇𝐹𝐴𝑆,𝐹𝐴𝑈𝐿𝑇(2)𝐹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