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部交通的历史考察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02.85KB
约14页
文档ID:46546115
西部交通的历史考察_第1页
1/14

第18卷第1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Vol . 18,No. 1 2003年3月 Collections of Essays on Chinese H istorical GeographyM ar, 2003西部交通的历史考察张 波1 王双怀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古农史研究室,陕西杨凌, 712100; 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710062)提 要 交通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根据大量资料,研究了西部交通发展的历程,考察了历史时期西部地区的交通干线,分析了影响西部交通的主要因素,论证了西部交通与西部开发的关系,认为适当发展西部交通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事业关键词 历史时期 西部交通 西部开发中国西部包括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内蒙、 西藏、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重庆等12个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陆地面积达6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71%这片广袤的土地,在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但现在却成了全国的落后地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交通就是其中的一个 目前西部交通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总的说来交通线路里程相对较 少,交通网的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线的空间分布也很不平衡,交通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开发的重要因素。

本文拟对历史时期西部地区的交通状况加以探讨,希望能够从中 得到有益的启示一 西部交通发展的历程我国西部地区有巨大的高原,巍峨的群山,奔腾的河流,荒凉的沙漠,还有戈壁、 盆地和平原等景观,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历史时期西部地区的交通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展开的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有时候迅速发展,有时候则受到破坏,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1.先秦时期的西部交通西部交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从考古资料来看,早在原始社会的后期,西部地区 就已出现了一些固定的道路关中地区的渭河两岸分布着数百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如果把这些遗址连接起来,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横穿关中的交通道路在五六千年以前即已形成①夏商周三代是西部交通的奠基阶段夏商两代的统治中心虽然都在中原,但周族崛起于 西部,在一定的程度上发展了西部地区的交通②西周建立后,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以·54·①②史念海:《春秋以前的交通道路》,《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3辑史念海:《古代的关中》,《河山集》 第一集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63年关中为中心的统治格局为了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不仅在王畿中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开辟了通往各诸侯国的交通干线,而且在这些干线上设置了 “路室” 和 “候馆”,作为接待使者及宾客的邮驿,并“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 。

《周礼》 记载:“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环,野涂五轨 ”①《诗经》 上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②可见在西周时期,我国的道路系统已经初具规模西周灭亡后,秦国在西部地区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自秦穆公以来,秦国的统治者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在不断修治通往中原的道路的同时,还发展了通往西南和西北的交通如秦惠王为了伐蜀,决定开辟秦蜀之间的交通相传 “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 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 秦使张仪、 司马错寻道灭蜀,因曰石牛道”③秦昭王时,在蜀秦之间修筑了褒斜道,使褒斜道和石牛道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干线 此外,秦国还修筑了通往西北的通道 秦穆公开地千里,独霸西戎,将秦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渭水的源头秦昭王时消灭义渠,在其故地设置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 北地郡(今甘肃镇原县东)和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并开辟道路将此三郡与关中连为一片 这一切都为此后西部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汉唐时期的西部交通汉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也是西部交通的重要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从秦统一开始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为了对全国各地进行有效的统治,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开五岭,移民戍边,并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以首都咸阳为中心,按照国家标准,修建了著名的 “驰道” 、 “直道” 、 “五尺道” 和 “新道”,还在广西兴安开凿了连接湘江和漓江的灵渠,从而加强了关中与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联系④汉承秦制,在秦代交通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一方面继续改善西南交通,修复开拓了褒斜道、 子午道、 夜郎道、 灵山道、 回中道等,另一方面,在西北地区开辟了举世闻名的 “丝绸之路”,“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⑤,在主要交通线路上,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驿路延续的总长度达到十万里⑥ 此外,还在关中地区开凿了漕渠和昆明渠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部地区水路交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地区的交通出现了严重的倒退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年代,魏蜀两国斗争激烈,虽然当时两国都曾留意川陕之间的栈道,但道路上始终设立关卡,关中与西南之间实际上处于隔绝或半隔绝的状态 西晋王朝实现了短期的统一,但并没有能够在实质上解决问题其后相继出现了东晋与十六国的对立和南朝与北朝的对立,中国社会陷入大分裂,西部·64·①②③④⑤⑥⑦《汉书》 卷29《沟洫志》 。

高敏:《秦汉邮亭制度考略》,《历史研究》1985年第3期《后汉书》 卷118《西域传》 林剑鸣:《秦汉史》 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第152页郦道元:《水经注》 沔水注引 《本蜀论》 《诗·小雅·谷风之什·大东》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 地区形成了不少政权,丝绸之路时断时续不过在局部地区,交通还是有发展的如北魏宣武帝统治时期,曾对褒斜道南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梁武帝时,曾对子午道进行过改筑这些活动曾使西部某些地方的交通状况得到改善隋唐时期,西部交通出现了第二个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隋唐王朝根据各地对交通的实际需要,对旧路进行维修或扩建,同时,又不断开辟新的道路,从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这个交通网以首都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 交通干线上的一些大城市也有向外辐射的道路,形成一个个交通幅射圈史载,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宇文恺率水工开凿了长达300余里的广通渠(即通济渠,又名富民渠),引渭水自大兴城(长安城)东至潼关,改善了关中东部地区的水陆交通隋炀帝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交通建设,“凿通渠,开驰道,树以柳杞,隐以金槌西出玉门,东逾碣石,堑山堙谷,浮河达海”①唐王朝不仅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交通管理机构,完善了交通管理系统,而且采取了不少发展交通的措施,在道路的维修、 扩建、 创新和保护方面不遗余力。

当时首都长安附近的水陆交通相当发达②,设在全国各地的陆驿、 水驿和水陆兼办的驿站多达1639处,大大超过了前代其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路线也比前代有明显的增加史载长安向西行二千一百里可达松州,向西北行五千五百九十里至安西都护府,向西南二千六百七十里至戎州;各州、 县之间,皆有道路相连;陕北与鄂尔多斯地区的交通 “基本上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和便捷的地区性交通网”③就连唐与吐蕃、 回纥之间,也出现了固定的道路,即所谓 “唐蕃古道” 和 “参天可汗道”④唐人岑参在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中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 由此可见唐代西部陆路交通之一斑唐代西部的水路交通在前代的基础上也有很大的发展 黄河、 长江的部分主河道及其某些重要的支流上常有船只往来⑤这些水上通道与陆上通道相辅相承,使西部交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3.宋元以来的西部交通五代以后,中国社会再度陷入分裂,长安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西部交通的发展又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五代辽宋夏金时期,西部地区实际上被几个政权所分割:西夏占据着西北大部分地区,宋、 辽、 金占有西北之一部,而吐蕃、 大理则与两宋王朝各据西南之一部 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逐渐衰落;西南地区的许多道路年久失修,交通设施也受到破坏。

值得庆幸的是,两宋王朝对西部地区的驿道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如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六月二十七日,范应上言:“诸路多阙系官材木,望令马递铺卒,夹官道植榆柳,或随土地所宜种杂木,五、 七年可致茂盛,供用之外,炎暑之月亦足荫及行人 ” 被宋真宗采纳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二十九日,秘书丞知兴元府褒城县窦充上言:“乞于入川路沿官道两旁,令逐铺兵士,每年栽种地土所宜林木,准备向去修葺桥阁⋯⋯诏陕西及益州路转运司相度施行 ”⑥到了元代,随着国家的再度统一,交通状况又得到改善蒙古统治者在从西夏手中夺取河·74·①②③④⑤⑥《宋会要辑稿》 方域10之1《道路条》 史念海:《隋唐时期的交通与都会》,《唐史论丛》 第6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旧唐书》 卷195《突厥传》 李辅斌:《唐代陕北和鄂尔多斯地区的交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1辑辛德勇:《汉唐期间长安附近的水路交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1辑《隋书》 卷70《李密传》 西走廊之后,即着手 “置张掖、 酒泉,至玉关,通道西域”①元代疆域空前辽阔,西部的许多地方已由边疆变成了腹地元政府在西部地区设置了许多驿站,称之为 “站赤”,将西部地区完全纳入了元王朝庞大的交通体系,其规模远远超过了汉唐时期。

据元人所撰 《经世大典》 记载,当时中国境内有站赤1496处,“凡在属国,皆置传驿,星罗棋布,脉络置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 当时内地通往西域的交通道路,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地区 由中原北上,至漠北和林,向西经金山(阿尔泰山),折而南下,至别失八里哈拉火州,然后沿阴山(天山)北麓至达阿力麻里,如果继续西行,即可到达欧洲②在西南地区,元朝统一大理后,云南的政治中心由洱海地区转移到滇池地区,交通枢纽也随之转移当时云南的驿道主要有中庆(昆明)至建都(西昌)、 中庆至哈剌章(大理)、 大理至丽江、 大理至金齿等九条 与此同时,贵州的政治中心也逐渐由黔州转移到了长官司(贵阳)于是贵阳逐渐发展成为贵州的交通枢纽明代西部疆域虽然较前代有所缩小,西部的交通状况却较前有了改善尤其是驿传系统,成为西部交通的主要干线史载明初曾派朝廷大员前往西部修路置驿: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遣凤翔侯张龙等往云南置驿传”③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命景川侯曹震往四川治道路”④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又 “命普定侯陈桓往陕西修连云栈入四川;都督王成往贵州平险阻,沿沟涧架桥梁以通道路”⑤另一方面,明王朝亦曾多次让地方官修治道路。

如宣德七年(1432年)五月,“命陕西参政杨善复开平凉府开成县迭烈孙道路”⑥成化十二年(1476年)陕西巡抚余子俊 “通南山道,直抵汉中,以便行旅”⑦此外,明王朝还鼓励少数民族首领修治边疆地区的道路明代西部交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修复了许多前代开凿的道路,使路面的质量有所提高如陕西凤县与褒城县之间的连云栈道自元末失修,极难行走洪武二十五年,普定侯(陈桓)监督军民 “增损历代旧路”,使之成为可以并行二轿四马的 “通衢”⑧对于前代形成的一些道路的路面,明代还进行了硬化处理 如 “川北保宁(治所在今四川阆中)、 顺宁(治所在四川南充)二府,不论乡村城市,咸石板 地”⑨二是在西部边疆地区开辟了一些新的道路,使边疆地区交通闭塞的状态有了改善如广西多山,官路较少明万历年间,韩绍仪招商伐木,在广西平乐至庞冲之间修建道路一千二百余里,“凿石五千二百五十二丈,为桥梁四百七十有五,铺亭一百三十有三,渡船十有三”β κ,从而大大改善了广西中部地区的交通清代的道路网系有 “官马大路” 、 “大路” 和 “小路” 之分 官马大路是指由北京通往各省城的大道,大路则是各省通往各个州县的道路,小路是各县修建的交通支线。

西部地区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开辟出了一条通往欧洲的新路:由新疆塔尔巴哈台经古斯河、 帖萨克河、 图尔盖河、伊尔吉兹河,越过穆戈鲁扎尔山,渡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