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铃铛阁外国语中学 张素梅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以求最后弄懂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质疑,进行释疑是思维的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纵观物理学史,每一个阶段的进展几乎都是从质疑开始的,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又如当爱因斯坦看到洛仑兹等人依据牛顿的时空观研究电动力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对牛顿的时空观大胆质疑并了相对论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质疑能力是多么重要,难怪爱因斯坦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海森堡也曾说过:“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质疑的一些常用方法,创设良好的质疑情景,促使学生正确地质疑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逐步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质疑,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重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课时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平铺直叙地拿出来直接表露给学生,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可供学生产生质疑的问题和思考的时间 2、教师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课本上的物理规律、概念大胆质疑,并设法获得科学的结论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要积极充分地给予肯定,即使有些质疑是错误的,我们也要好好珍惜,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打击对一些本质矛盾隐蔽得较深的问题,教师可精心设计质疑的情境,让矛盾暴露地明显一些,促使学生质疑 3、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出发来对待学生的疑问范围,对于超出“中考纲要”的内容也要尽力予以解答,对于一部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相差较大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还不够,等将来再解决。
4、要大力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质疑的敏捷性、灵活性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海森堡与爱因斯坦等人长期激烈的争论后在海森堡的脑海中骤然出现的长期引导学生进行争辩、互相质疑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质疑的动机和能力水平 二、如何进行质疑是有一定的方法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地教给学生这些基本方法,学生才能尽快地提高其质疑能力下面就介绍一些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质疑方法 1、联系实际引发质疑 联系实际引发质疑就是通过分析、比较某种观点看法和已知事实现象或新的实验事实是否矛盾,从而质疑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伽利略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因此了质疑 2、追因求果进行质疑 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要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要经常追问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物理习题做错时更要问一下为什么会做错?原因是什么?发现某物理现象也要经常问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为什么眼睛会看见东西?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机油落在水面后为什么会出现五颜六色的斑纹?原子弹、氢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威力……”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常常会引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或能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时可能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观察到阴极射线管附近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几点荧光,由于伦琴治学严谨,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所以他经过研究后发现,这原来是阴极射线打到固体上产生的一种新的射线引起的伦琴把它起名为X射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射线叫伦琴射线而在此之前美国物理学家古德斯比德和英国的克鲁克斯都曾发现过类似的现象,但由于他们没有寻根问底,导致一项重大的发现从手中溜走了 3、逆向思考质疑 这是与通常的思维程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式,它是通过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维,问题的一种质疑方法例如法拉第根据电产生磁的现象,逆向思考了质疑:磁能否产生电?并通过10年艰辛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提供了一把金钥匙这种质疑方法,往往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4.激趣设疑,诱发思维创新与兴趣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 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 会有创新的欲望兴趣越大,创新能力就越能够 发挥出来如讲参照物前可以这样引出课题:“在一个 黑夜里,小明和小亮在元路灯的长直公路上做 了一个实验,小明在离小亮数百米处把信号灯 打亮并高高举起,要小亮判断:他是站着不动还 是正在行走?是迎小亮而来还是离小亮而去?小亮虽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却总是搞不清是什么结 果”.学生对的问题,感到新奇而难以理解,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
5.层层设疑,训练思维 设计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一问套一问,相互串联这样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促使他们立即 进入思维状态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先问:“任 何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如果不受力会怎 么样?”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情况下,再进行 小车从斜面上下滑的演示实验,在实验中继续 设疑:“如果木板表面比较光滑,小车如何运动? ……假若木板绝对光滑,小车又会怎样运动?… 学生在阶梯式的设疑启发下,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随后教师话锋一转,牛顿第一定 律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出的?从而引导学生了解 牛顿第一定律导出的抽象过程通过层层设疑,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表层逐渐转入深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6.想象设疑,发散思维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注重学生想 象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目前先进教育思想的重 要内容和目标爱因斯但说:“想象力概括世界 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 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 练发散思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 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可以假设没有摩擦、人变成强磁体、地球突 然作自由落体运动、重力消失……让学生充分 想象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情景?让学生想得开 心,开心地想。
也可以模拟理想实验,假设理想 模型、理想情境、理想作用、理想体系还可以在 训练中进行模型假设、过程假设、状态假设、结 论假设、化复杂为简洁、变抽象为具体、转深奥 为浅显让学生猜想在实验中增加一些条件会 出现什么现象,减少一些条件又会有什么结果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做探索性实验、多 设计小实验等等 7、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质疑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是科学家的最重要的素质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所以教师要有高度容忍精神,尊重学生古怪问题,别出心裁的念头,不反对猜测,不讥笑课堂中说错的学生,可以通过说“你再好好想一想”、“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很多同学还未想到这一点呢!”等来引导学生自悟或避免尴尬,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疑问,对权威性的说法质疑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鼓励学生自己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能否找出问题当作检查学生是否对新课进行预习的标准对学生在课外预习中所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解答,对解答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写在纸条上,在课上进行集中解答。
课上通过对课前预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找出错误原因,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全程参与释疑、解疑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不但学习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8、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不就是指多问几个简单的“为什么”,而应从针对性、主动性、独立性、层次性等方面着手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发扬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见解对于勇于标新立异的,且有可取思路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问题的能力在初二教到“运动和力”一节时,先做一个实验,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有的学生通过实验认为: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且联想到一只足球,不用力踢它,能飞向空中吗?教室里的课桌椅,不用力推它,它能动吗?因此其他同学对此也同样认为:没有力的作用,物体怎么能动起来呢?但也有个别同学疑问,那么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两种意见看来都有道理那么到底哪种正确呢?彼此都“相信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请注意!刚才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是什么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在质疑中,通过争论和分析,正确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上这种建筑在一定的事实与分析基础上的设计,乃是学生创造性思维与“灵感”的闪现教师当即给予大力的肯定与表扬质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自主探究而发展起来的,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越大,所产生创新性的火花就越炽热,创新就越有机会达成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 程,是发现问题、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 题的过程,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 探索、思考和想象,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时时 充满活力,我们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总之,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从有答案的问题开始,到无答案的问题结束”的确,真正的物理学习,不在于记住了多少固定结论,会做多少物理题,而在于是否理解物理规律、物理过程的内涵和本质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提倡“质疑法”学习,以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激发他们持久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可持续的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总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变单向或双向信息交流为多向信息交流,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流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质疑能力的培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积极鼓励学生质疑,主动探究,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研读音,深入思考,想办法解决,这是质疑最高境界,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