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沙漠化防治与治理摘要:由于全球沙漠化日益严重,带来的损失日渐增大,因此,研究土地沙漠化防治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沙漠化的防治与治理提出相应措施关键词:沙漠化;防治;治理;措施Abstract: Because of the global desertification increasingly serious, losses increased, therefore, study on land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s very importa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data,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sertification.Keywords: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Management; Measures一、沙漠化介绍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
此处所指的“沙漠” 多数强调土地不适合植物生长或发展农业,而非因为地域本身干燥所造成的沙漠气候不过,没有植物生长的土地由于不能蒸散分配水分,结果也可能反而导致干燥气候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现象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国家遭致连年饥荒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已达 3800 万平方千米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每年都高达 5~7 平方千米,几乎每分钟就有 11 顷的土地被沙漠化如果沙漠化继续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本世纪末,预计损失的耕地将会达到目前耕地的 1/3,这是多么危险的信号!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 1949 年的 66.7 万平方千米扩大到 1985 年的 130 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3.%沙化土地,每年还以 60 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二、我国土地沙漠化现状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 1949 年的 66.7 万平方千米扩大到 1985 年的 130 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3.6%沙化土地,每年还以 60 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成,除了因力作用而造成沙丘前移入侵的自然因素以外,由于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工业交通建设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素引起沙漠化的现象更为普遍有一组统计数字很说明问题,我国土地沙漠化原因:森林过度采伐占 32.4%过度放牧占 29.4%,土地过分使用占 23.3%水资源利用不当占 6%,沙丘移动占 5.5%,城市、工矿建设占 0.8%由这些统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占 95%)的土地沙漠化是人因素造成的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土地,封沙育草,营造防风沙林,实行林、牧、水利等的综合开发治理,将会充分发挥植被群体效应以达到退沙还土的目的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是绿色家园繁荣昌盛的物质基础保和利用好土地,就是保护了绿色家园,保护了人类自己三、我国沙漠化的成因(一)土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荒漠化在我国沙漠化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水浇地面积仅占域耕地总面积的 36.4%而内蒙古沙区水浇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18.9%,山西北部只占 12.4%,陕西北部仅占 6.2%二)草场经营管理不善,重用经养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 2900 万头(只)增加到 9000 多万头(只) ,草场却因垦殖、沙化等原因面积不断萎缩,生产力下降。
三)乱砍滥樵,破坏植被薪炭林每年能提供的薪材,仅占实际消耗薪材总量的 14%左右,缺口巨大,农牧民为了生存只得通过砍伐其他林种的森林和收割草地植被来解决烧柴短缺的问题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用水不当一方面上游过量灌溉造成大片土地次生盐渍化,另一方面由于上游过量用于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河流下游地区荒漠植被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而衰退,甚至成片枯死,造成土地沙化四、土地沙漠化的影响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现象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国家遭致连年饥荒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已达 3800 万平方千米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每年都高达 5~7 平方千米,几乎每分钟就有 11 顷的土地被沙漠化如果沙漠化继续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本世纪末,预计损失的耕地将会达到目前耕地的 1/3,这是多么危险的信号!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 1949 年的 66.7 万平方千米扩大到 1985 年的 130 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3.6%沙化土地,每年还以 60 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成,除了因力作用而造成沙丘前移入侵的自然因素以外,由于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工业交通建设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素引起沙漠化的现象更为普遍有一组统计数字很说明问题,我国土地沙漠化原因:森林过度采伐占 32.4%过度放牧占 29.4%,土地过分使用占23.3%水资源利用不当占 6%,沙丘移动占 5.5%,城市、工矿建设占0.8%由这些统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占 95%)的土地沙漠化是人因素造成的五、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意义我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 1998 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262.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 4 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 541 亿人民币我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了160.7 万平方公里据统计,70 年代以来仅土地沙化面积扩大速度,每年就有 2460 平方公里土地的沙化给大风起沙制造了物质源泉因此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强沙尘暴俗称“ 黑风” 。
因为进入沙尘暴之中常伸手不见五指)发生越来越频繁,且强度大,范围广1993 年 5 月 5 日新疆、甘肃、宁夏先后发生强沙尘暴,造成 116 人死亡或失踪,264 人受伤,损失牲畜几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 33.7 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5.4 亿元1998 年 4 月 15-21 日,自西向东发生了一场席卷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强沙尘暴,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和山西西部4 月 16 日飘浮在高空的尘土在京津和长江下游以北地区沉降,形成大面积浮尘天气其中北京、济南等地因浮尘与降雨云系相遇,于是“泥雨” 从天而降宁夏银川因连续下沙子,飞机停飞,人们连呼吸都觉得困难根据对我国 17 个典型沙区,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陆地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也证明了我国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面积约 4 万平方公里,40 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 47%,林地面积减少了 76.4%,草地面积减少了17%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过度放牧和砍柴,短短 9 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 98.3%,草地面积减少了 28.6%此外,甘肃民勤绿洲的萎缩,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和红柳林的消亡,甘肃阿拉善地区草场退化、梭梭林消失……一系列严峻的事实,都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土地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 而不防治荒漠化,最终沙漠就会吞噬地球,灭亡人类和文明六、沙漠治理1.设置沙障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 20~30 m 的土埂,间距 1~2 m,走向与风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2.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以色列尝试了一种塑料薄膜固沙法,即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沙漠上,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易被风刮起,使其丧失固沙和保水功能,同时造成二次污染 3.利用废塑料治理沙漠该方法可有效固沙和保水利用简单工艺将废塑料改性成为固沙胶结材料,然后在所种植物周围的沙表面喷洒 1 层固沙胶结材料,15~20 min 后固沙胶结材料就将表层沙胶结在一起,形成黏性固沙层固沙层为柔性,很难开裂,且固沙层由固沙胶结材料与表层沙紧密黏结,重量较大,大风也很难将其刮起 4.植物治理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
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其治理的方法:①在沙漠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一般是在沙丘迎风坡上种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松散的沙粒,在背风坡的低洼地上种植高大的树木,阻止沙丘移动;②在沙漠边缘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防风林的效果与林带的高度有关,树木越高大防风效果越好此外,还与树木的疏密结构和透风性能有关其类型有 3 种:紧密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 及通风结构林带植物治理的效果重点在于选择适当的树种和科学的林带结构5.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区域的降水量不稳定,一般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湿润年份降水量多,而干暖年份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较稳定,其沙层厚,具有一定的“隔热 ”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受到降水的制约解决水资源主要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 6.汲水其方式主要有 2 种:①地下井汲水工程在含有水体的古河道、古湖泊或地下水发育的沙漠区域可以建立地下井。
井深度及口径的确定要综合考虑需水量、水层厚度与井底持力层等因素②坎儿井坎儿井是井渠相连的汲水工程,由地表开挖许多竖井,挖到含水层,然后再在各竖井的底部相互挖通,以洞相联,形成地下渠道,在新疆地区被大量应用渠聚的地下水顺渠道流至坎儿井的终端,引水出地面流入渠沟再进行灌溉由于其沿山前倾斜的冲积层挖掘,渠头水位高,终端水位低,无需动力设备即可把水引到地面,且在地下渠道流动,蒸发损耗量小 7.输水水资源的输送方式主要有渠道引水和管道输水①渠道引水这是我国农业进行灌溉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国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为30%~40%,即输水损失率高达 60%~70% ②管道输水该方式可减少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流失,其输水损失率仅为20%~30%,且输送量大 8.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喷灌和微灌技术喷、微灌技术与地面灌溉相比,节水 30%~70%,被广泛应用被大量用于沙地的灌溉,其效果与风速的大小有关据陈渠昌等人测试:风速小于3 m/s 时,喷灌的喷洒均匀度一般在 80%左右;风速小于 2 m/s 时,喷灌的喷洒均匀度可达 85%以上微灌是按照植物需水要求,通过压低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
微灌形式较多,有滴灌、地表下滴灌、微型喷洒灌、涌泉灌等,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滴灌微灌具有很多优点,如比喷灌省水 15%~25%;灌水均匀;微灌工作压力比喷灌低,节约了抽水的能量;较其他灌溉方法增产 30%左右;自动控制,省力且非常方便虽然微灌的效果明显优于喷灌,但其对水质要求高,投资成本高,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