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word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我见【马克思专业论文】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KB
约12页
文档ID:8802939
【最新word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我见【马克思专业论文】_第1页
1/12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我见[摘要]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是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各自的涵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形式向中国条件下具体形式的转化当前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于解决中国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主要纠正理论上的片面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应当着力进行理论体系的创新,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体系创新的重要任务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动和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意义非同一般对此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叫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什么是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央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理论体系的创新? 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需要再认识 现在,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是不少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本身没有给出明确界定,对“化”的涵义没有作出确切解释,对“中国化”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

因此,需要再认识 1.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毛泽东 1938 年 10 月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来的不过,在此之后很少再次使用,而且,在收入《毛泽东选集》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毛泽东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如果简单概括,就是在中国的“民族形式”中实现“具体化” 因此,按照毛泽东的原意理解,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目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诠释,大都是从毛泽东和当时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论述出发的,但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如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或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以中国为“枝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等)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本土化) 、具体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现代化)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根据中国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化 上述对“中国化”涵义的理解,可以大体概括为“六个化”:实践化、民族化(或本土化) 、具体化、枝叶化、时代化(或现代化) 、灵活化等等与此相联2系,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本原的马克思主义相互关系的理解包括: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根本与枝叶的关系、诞生地与现住地的关系、过去与当代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等等 2.应当继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应当肯定,上述理解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中国化”的涵义,应当看作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但是,至少在下述三个方面需要深入研究: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在不少人的论著中,更多的是解释“中国化”的涵义,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本原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哪些内容可以中国化,则很少涉及而这两者都是不能撇开的我们必须回答: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是否应当理解为通常所说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列主义中国化”有什么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等等是什么关系?国外其他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算不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及其他经典作家的所有理论思想是否都可以和应当中国化? 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化”字作何解释?人们虽然解释了“中国化”的涵义,但忽略了对“化”字本身涵义的说明,以至于对“中国化”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上述有些理解并不符合“化”的概念举例来说: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必然包含着“化” ,但不能把“结合”和“化”等同起来即使马克思主义直接运用于英国(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以英国为典型的) ,同样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民族化或本土化固然很贴近中国化,但是,民族化不过是在民族形式上的具体化,况且,单纯的民族化,不能解释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在民族化、本土化上的重大区别根本和枝叶的关系,是同一肌体在发育成长过程中不同组成部分的关系,不涉及化不化的问题时代化和现代化所表明的,是马克思主义本身与时俱进,也不属于化不化的问题对任何原理和原则都应当灵活运用,但灵活运用和“化”的涵义有所不同最确切的涵义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这也正是毛泽东的本意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体系的创新是什么关系?在不少人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是,他们没有进一步说明,作为三个里程碑的理论思想,是完全从马克思主义“化”出来的,还是属于理论体系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体系创新之间是否可以划等号? 总之,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本身作出明确界定,必须对“化”的涵义作出确切解释,必须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体系创新的关系。

二、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关键是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各自的涵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里暂时撇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默认的前提,这就是:确认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的、正确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党章一直申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同等重要;但如果离开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前提,就谈不到“中国化” ,如果这3个默认的前提不存在,或者出了问题,就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 至少在下述三种情况下,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者把不属于马克思的理论思想强加于马克思,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化”的结果把马克思的思想“化”没了,甚至变成对他的思想的否定,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而是修改马克思主义了(无论这种修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例如:如果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释成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资本(从而作为人格化资本的资本家的劳动)也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那决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是修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又如: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将消除商品生产(这既是这种生产方式的结果,也是消灭阶级的条件,因而是共产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果有人从中国现阶段的实践得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生产”的结论,这显然不是马克思的思想,如果将这种认识说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看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正确的,这是强加于马克思但是,换成另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存在商品生产这种认识完全符合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如果未来的实践证明,商品生产永远不能消除,那么,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就有问题了,就必然被新的理论所代替,但不能叫做“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再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点,是不能跨越的如果有人认为“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绝不是马克思的观点,也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但是,如果讲,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可以走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则是正确的,同样符合唯物主义历史观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把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和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区别开来,没有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别开来,没有把人类社会第二阶段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区别开来,没有把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区别开来。

第二,搬弄马克思主义教条,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套语和标签,或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于不适用的经济条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少人自称“马克思主义者” ,声称赞同唯物史观但是有些人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标签,把唯物史观当作套话,当作不研究历史的借口19世纪 70 年代,马克思曾针对法国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说, “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其意在于和他们划清界限恩格斯也以马克思的这句话奉劝德国的青年著作家[1]如果有人只是用马克思主义装门面,贴标签,拉大旗做虎皮,用来吓唬人,那么他绝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更谈不到“中国化”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各国,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有些人的所谓“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绝不能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明确指出:共产主义革命理论,当时只适合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而直接的革命形式只是在英国才有可能如果不讲经济条件,简单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这样的穷国搞社会主义更容易,把“民粹派社会主义”或者“国家社会主义”当作科学社会主义,那就根本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不属于真正的理论创新。

第三,创新马克思主义所没有的基本原理,形成新的理论体系,至少不完全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特殊规律但是,这只是现代工人阶级科学认识客观规律的开始,而不是这一认识的终结已经形成的规律性的认识,只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4物,并没有穷尽真理事实正是如此,在马克思之后,俄国出现了列宁主义,中国出现了毛泽东思想等等在他们的理论成果中,就某些方面来看,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补充和发展,而就另一些方面来看,则属于理论创新(新的主义、新的思想、新的基本原理) ,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当我们把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并列起来的时候,不仅表明它们和本原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而且表明它们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地位这就如同《孟子》继承了《孔子》 ,但《孟子》已经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一样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已经不应当纳入本原的马克思主义之中了例如,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落后的俄国可以率先单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等等,就是独立的理论体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联合政府思想,也是独立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论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还是相对于毛泽东思想,都是典型的理论体系创新。

这种理论创新还将继续下去这种理论体系的创新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开端,总是或多或少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但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独立创造出来的,因而不应当完全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我们应当在理论上把理论体系的创新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及一般的丰富、补充和发展)区别开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形式向中国条件下具体形式的转变 现在需要正面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字面来说,所谓“化”,就是事物自身随着条件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的形式上的转变、转化和适应这里所说的“化” ,是理论的本原形式向发展形式、一般形式向特殊形式、抽象形式向具体形式的转化 “化”绝不是抽掉基本内涵,替换成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但也不是仅仅换上中国包装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本原形式和一般形式,向中国条件下的发展形式和具体形式的转化马克思主义一旦中国化,也就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主义,但它已经是以具体的中国形式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