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综合实训任务书(模块化教学 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模块化教学任务书班级:姓名:学号:2017级各专业《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模块化教学实训任务书(实训类)总课时:24课时(强化班)实训项目一:1:500地形图测绘(24学时)一、实训的目的、作用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熟练使用水准仪,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及提高操作技能1.掌握用草图法测绘数字地形图的实施方法2.明确选择地形特征点的要领3.测图比例尺为1:500,等高距为0.5m二、内容及项目(一)内容:在实训场地布设闭合导线网,模拟起始坐标和北方向(或给出两个已知控制点)学生分组进行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测量)利用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获取角度和导线边长利用水准仪对闭合导线进行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模拟起始点高程数据,推算各点的高程采用全站仪结合RTK进行碎步测量获取地形二)任务:利用全站仪、水准仪对需要获取的地块布设闭合导线进行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再利用全站仪结合RTK进行碎步测量获取地形三)步骤:1.对所测区域布设闭合导线2.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闭合导线)导线测量3.模拟北方向和起始坐标推算导线各点坐标4.利用自动安平式水准仪对测区闭合导线进行高程控制(四等水准)测量5.模拟起算高程推算各控制点高程6.利用全站仪结合RTK对测区进行碎步测量获取简单地形图利用全站仪进行导线角度、边长测量7.内业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完成地形草图绘制三、实训项目的基本知识(一)四等水准测量1.观测黑面:利用十字丝的上、下、中丝获得后视尺黑面刻划数字上黑、下黑和a黑;利用十字丝的上、下、中丝获得前视尺黑面刻划数字上黑、下黑和b黑;2.观测红面:利用十字丝的中丝获得后视尺、前视尺的红面刻划数字a红和b 红。
观测程序:"a黑--b黑--b红--a红",即"a尺黑面-b尺黑面-b尺红面-a尺红面"3.记录、计算与检核:按观测程序,表头说明观测、记录的内容,其中(1)、(2)……(18)表示记录计算的顺序表1: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测站编号后视尺下丝前视尺下丝方向及尺号标尺读数黑+k减红高差中数上丝上丝后视距前视距黑面红面视距差d ∑d后前后-前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称为导线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再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增量,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的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若用光电图1-1 导线布设形式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光电测距导线导线测量是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单一导线的布设有下列三种基本形式(如图4-1)1.闭合导线以高级控制点CD 中的C 点为起始点,并以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 α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过4、5、6、7点仍回到起始点C ,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2.附合导线以高级控制点A 、B 中的B 点为起始点,以AB 边的坐标方位角AB α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过1、2、3点,附合到另外两个高级控制点C 、D 中的C 点,并以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 α为终边坐标方位角,这样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3.支导线由已知点2出发延伸出去(如2.l 、2.2两点)的导线称为支导线由于支导线缺少对观测数据的检核,故其边数及总长应有限制4.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量边、测角和连测,分述如下: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在踏勘选点前,应调查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把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如果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详细踏勘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定导线点的位置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别情形外,对于二、三级导线,其边长应不大于350m ,也不宜小于50m ,平均边长参见表4-1和表4-2;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且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导线点选定后,要在每个点位上打一大木桩,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若导线点需要保存的时间较长,就要埋设混凝土桩,桩顶刻“十”字,作为永久性标志。
导线点应统一编号为了便于寻找,应量出导线点与附近固定而明显的地物点的距离,绘一草图,注明尺寸,称为“点之记”,如图4-2图1-22)量边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之用若用钢尺丈量,钢尺必须经过检定对于一、二、三级导线,应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见4-1节)进行丈量对于图根导线,用一般方法往返丈量,取其平均值,并要求其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钢尺量距结束后,应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三项改正后的结果作为最后成果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或右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角)一般在附合导线或支导线中,是测量导线的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若闭合导线按顺时针方向编号,则其右角就是内角不同等级的导线的测角主要技术要求已列人表6-3及表6-4对于图根导DJ型光学经纬仪观测一个测回若盘左、盘右测得角值的较差不超过线,-般用640”,则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测回成果3)测角测角时,为了便于瞄准,可用测钎、觇牌作为照准标志,也可在标志点上用仪器的脚架吊一垂球线作为照准标志图1-34)导线联测如图4-3,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必须观测连接角B β、1β、连接边1B D ,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传递坐标之用。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施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三)地形图 1.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如下图所示,设想有一座高出水面的小岛,与某一静止的水面相交形成的水涯线为一闭合曲线,曲线的形状随小岛与水面相交的位置而定,曲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将这些水涯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这就将小岛用等高线表示在地形图上了这些等高线的形状和高程,客观地显示了小岛的空间形态图1-42.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contour interval),用表示,此图中为10m 同一幅地形图的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也称为基本等高距 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的基本等高距为0.5m 、1m 、2m 、5m 等 等高距越小,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细部就越详尽; 等高距越大,地貌细部表示的越粗略 但是,当等高距过小时,图上的等高线过于密集,将会影响图面的清晰度测绘地形图时,要根据测图比例尺、测区地面的坡度情况和按国家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基本等高距,见表表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等高平距,用d表示。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因此可根据图上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3.等高线的分类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和间曲线首曲线: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用0.15mm宽的细实线绘制计曲线:从零米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等高线,该等高线称为计曲线计曲线的高程值总是为等高距的5倍计曲线用0.3mm宽的粗实线绘制计曲线主要是为读取高程时方便一些)间曲线:对于坡度很小的局部区域当用基本等高线不足以反映地貌特征时,可按1/2基本等高距加绘一条等高线,该等高线称为间曲线间曲线用0.15mm宽的长虚线绘制,可以不闭合在某些等高线上可以绘一条短线(示坡线)表示斜坡下降的方向4.等高线的特性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内闭合3.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4.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在交点处,山脊线和山谷线与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5.在同一幅地形图内,基本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经过地形测量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了一些地形特征点:如山顶、山脚、鞍部以及一些地形的变换点根据这些地形特征点,我们可以勾画出等高线,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用铅笔勾画出山脊线、山谷线这些地性线山脊线可以用实线、山谷线可以用虚线表示在相邻两个碎部点的连线上,按照平距和高差成比例的关系,目估内插出两点间各条等高线通过的位置将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成光滑曲线,即为等高线四、实训步骤及标准要求1.安置仪器1)将全站仪安置于某一控制点(设为A)上进行对中、整平(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并量仪器高i(量至厘米)2)打开仪器,建立作业(见前面几个全站仪实验)3)输入测站信息,包括测站点名、坐标、高程和仪器高如果没有已知的控制点,可假设测站点的坐标和高程4)定向选择可通视的另一控制点(设为B)为定向点,用望远镜照准定向点(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建议采用坐标定向方式,根据提示输入定向点的点名、坐标和高程如果没有已知点,可以虚拟一个定向点,比如,使望远镜指向北方向或东方向,假设一段距离,得到虚拟控制点的坐标,输入到全站仪中5)检查测量(务必要进行)照准定向点的棱镜,进行检查测量,与已知坐标相比较,误差在一倍中误差之内。
在第一个测站之后,也可以在已测的几个碎部点上安置反光镜进行检查测量6)进入碎部测量界面2.碎部点测定1)立镜者将反光镜竖直地立于选定的地形特征点上2) 仪器操作者瞄准反光镜,输入或修改碎部点点号及棱镜高,按测量及保存键绘图员要跟随立镜者,根据立镜次序绘制草图,草图上标注点号绘图员与仪器操作者要经常保持联系,核对点号测量时,要按顺序立点,尽量把一个地物测绘完整测绘地貌时可沿等高线或沿地性线立点对于少量不通视的碎部点,可采用内插、延长或图解的方法进行测绘对于本测站测绘不到的区域,如果没有已知控制点,需要从本测站加密若干个图根点图根点的测设必须保证精度,一般情况下,用支导线方式加密图根点的个数不能超过3个当一个测站测绘完毕,确认没有遗漏后,方可迁站如果某碎部点的高程不需要(如举高或降低棱镜),要把棱镜高设置为0图1-5 地貌测绘草图图1-6 地物测绘草图图1-5、图1-6分别是地貌、地物测绘时碎部点的选择及草图的绘制示意图3、绘制地形草图五、执行的相关规范、图集及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 13989--92 》《工程测量规范GB/T 50026--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4804—93《1:500地形图制图规范GB 14912--94》六、实训场所及注意事项(一)实训场所:工程测量实训场地(全站仪、棱镜、对中杆、自动安平水准仪、红黑面尺、脚架)(二)注意事项:1.严格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