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表达中,根据对象的大小特征,涉及到的语法知识有字、词、短语、单句以及复句而为 了能够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在文章中多使用复句所谓复句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思上较为密切、 在结构上互不包容的单句所构成的句子一般而言,复句的基本类型包括:并列复句、承接复句、解说复 句、选择在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等这也是目前现代 汉语中比较主流的一种分类方式本文探讨条件复句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使用条件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其中前一个分句往往提出一个或几个真实的或假设 的条件,我们把这个小分句称作偏句;后一个分句往往说明在前面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我们称这个小分句为 正句条件复句还可以继续分为一般条件句和无条件句,其中一般条件句中又包括必要条件句和充分条件 句一、必要条件句在主旨概括题中的使用如果缺少了偏句中的条件,正句中的结果就无法成立、不能出现,那么这样的条件句就是必要条件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唯有”、“必须”、“应该”等例如:只有依靠广大 人民群众,才能把事情办好在这一例句中,如果前面偏句中的条件“依靠人民群众”没有被满足,那么 “事情也就办不好了”。
  
                            由此可见,在必要条件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是条件的唯一性,反应在句子中, 要求考生关注关联词语“只有”和“才”之间的内容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中,命题人往往倾向于选择议论性的文段出题,尤其喜欢文段前面提 出一些问题,常常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文段后面就有解决这一问题的相 应的对策而通过必要条件复句,作者往往能够很自然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可以利用必要条件 句解答主旨概括题以行测言语试题为例:【例1】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 只有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才能不断推广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和农村经 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 业,将在粮食主产区推广50个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10项关键技术这些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都需要 高素质的农民为此,国家已经决定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在全国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将 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A. 农民亟需提高科学文化素质B. 国家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C. 发展科技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D. 每年有大量农民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
  
                            文段的第一句话是很明显的交代背景,为下文提出对策做铺垫紧接 着第二句话就通过必要条件句“只有…才…” 引出对策下文中出现了一系列数字如“50个优质品种”、“10项关键技术”、“1亿人次”等都是上文“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具体措施根据必要条件句强调的 重点是条件可知,本文段的重点在于“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A选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 替换;B选项围绕最后解释说明部分做出表述;C选项逻辑关系正确,但是偷换了内容;D选项也是针对解释 说明部分做出的表述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二、充要条件句在细节理解题中的使用一般条件句除了必要条件句之外,还有一种叫做充分条件句这两种条件复句统称为“充要条件句” 在充分条件句中,偏句同样提出了一个或多个条件,而正句提出的结果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一定能够出现 的结果换一句话说,在充分条件句中,强调的重点不再是条件的唯一性,而是结果的必然性了常用的 关联词语有“只要…就…”、“一旦”、“便”等例如:平凡的工作只要和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就会 产生极大的乐趣与必要条件句不同,在这个充分条件句中,句子强调的重点是关联词语“就”之后的结 果“产生极大的乐趣”可以看出,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关联词语的使用来区分这两种条件 句。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关联词语能够反映出句子内部的逻辑内涵,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不同的复句,那 么强调的重点也往往是不同的而在言语题目中,尤其是在细节理解题的命制过程中,命题人往往故意把 必要条件句与充分条件句这两个有紧密联系但又完全不同的复句进行混淆,从而编制成偷换逻辑关系的干 扰选项来迷惑考生只要理解了这一命题原理,便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解答一些题目例2】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易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 快速掩埋,而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其他东西能够被快速掩埋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动植物遗体很容易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保存下来B. 只有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才能被保存下来C. 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D. 只要被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就能被保存【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这道题的文段并不是特别长,阅读量也不大,但是根据教学经验来看 这道题目往往会有很多考生做错,而大部分做错的考生正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充分条件句与必要条件句之间 的联系和区别原文中存在一个递推的关系: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遗体能够被快速掩埋,而快速掩 埋能够使遗体容易保存,因此A选项是基于原文的表述推断出来的结论。
  
                            B选项中的关联词语“只有… 才…”表明逻辑关系与原文中的“必要条件”保持一致,但却偷换了条件句的内容,原文中的条件是快速 掩埋而非生长在水边,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是强干扰选项,之所以令考生产生疑惑是因为在表述的过程 中出现了 “最佳环境”的字眼,而原文中有“最易保存”的语句,实际上,最佳并不等于最易,因此C选 项是偷换概念的干扰选项;D选项中出现了关联词语“只要…就…”说明是充分条件句,对原文中的必要条 件句进行了混淆,因此D选项也是偷换逻辑关系的干扰选项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三、无条件句在态度观点题中的使用上文讲到的必要条件句和充分条件句,都属于一般条件句在条件复句中,还有一种形式,叫做无条 件句在无条件句中,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而不以偏句 的变化为依据常用的关联词语是“无论…都…”、“不管”、“任凭”例如: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厄运 中,都不要失去理想,都要保持高风亮节在这一例句中,实际上谈到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身处厄运,第 二件是保持风度,不失理想很显然,作者支持的是第二件事在言语模块中,无条件句多出现在态度观点题中在比较复杂的文段中,作者往往通过无条件句讨论 了两件或三件事情,而根据我们的分析可以知道,作者对表示条件的偏句是没做任何评价的,而只是支持 了出现结果的正句。
  
                            因此,我们也可以利用这样的语言规律解答比较复杂的态度观点题例3】听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提高智商,这被称为“莫扎特效应”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这样的 神奇效果,音乐在陶冶情操、抚慰心灵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人类离不开音乐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通过这段话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是( )A. 作者认同“莫扎特效应”B. 作者认为音乐能提高智商C. 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莫扎特效应”D. 音乐在大脑的开发方面起关键作用【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态度观点题阅读文段发现,文章通过无条件句“无论…都…”讨论了两件事情, 一件是听音乐有助于提高智商,即莫扎特效应;另一件是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根据我们对无条件句的分析可 知,在无条件句中,作者支持的实际上是表示结果一定会发生的正句,而对于偏句作者未作评论,因此, 直接定位C选项由此可知,只要对条件句的知识点有比较扎实的认识,那么一些题目就不会在对考生造成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