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 要: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音乐心理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开展过程,它以教育心理学为根基,通过运用实验心理学等手段,结合人类生理学、生物遗传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并深入探讨人类的音乐活动和行为当前,音乐心理学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科开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众多学者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历史,并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历史;现状;分析 引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少学者将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投向了音乐与当今社会、主流文化、经济开展以及人文等的融合,进而不断丰富和开展音乐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推动着音乐心理学这一社会心理学分支学科的不断开展在研究新时期音乐心理学的特征和开展趋势之前,有必要对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历史进行了解和把握 一、音乐心理学概述 音乐心理学最早是由美国依阿华大学的Carl Emil Seashore在1897年提出的,他因此被后来的学者们称为"音乐心理学之父"。
在Carl Emil Seashore主持工作期间,依阿华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实验室,并从此成为实验音乐心理学的著名发祥地经过一百多年的开展和完善,音乐心理学现在已成开展成为欧美兴旺国家高等教育中音乐相关专业的核心学科随着音乐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紧密结合,出现了音乐教育学、音乐治疗学等音乐专业学科 音乐心理学作为一门以心理学视角分析人类在音乐思维、活动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心理表现和精神状态的分支学科,采用的是心理学相关理论、工具或手段,针对人类个体所从事的音乐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音乐心理学重视观察人类个体在参与的音乐活动中所表现或体验的情感、知觉、举止、记忆、学习以及复杂的表现状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开展,音乐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行为诱导以及心理塑造等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现代通讯技术以及群众传媒介质的快速开展和应用推广使得人们到处可以触及不同音乐鉴赏和视听器材,生活和工作中随时充满着大量美妙而丰富多彩的音乐,无形中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行为甚至是生理状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社会心理学和音乐相关专业的开设和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音乐心理学的认知和感悟,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
二、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我国对于音乐心理学的划分最为恰当的当属罗小平和黄虹出版的著作?音乐心理学?〔第二版〕中的分类方法,他们把音乐心理学划分为了三个方面,即西方音乐心理学、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以及中国现当代音乐心理学 〔一〕西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众所周知,我们所研究的音乐心理学起源于十九世纪中期欧洲的实验心理学派当时,在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赫尔姆霍,他在细致观察和深入剖析乐音和感觉之间关系的根底上,于1863出版了?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根底的声觉学说?一书,其主要观点来源于欧姆定律、音响学理论以及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等相关理论一些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例如费希纳通过心理物理法进行了有关音量强度和人体感觉适应的相关实验,冯特在自我表现观察的根底上研究了自身视觉和听觉等生理器官反映下的心理活动 在1883年,施通普夫通过研究音乐和心理的相关表现发表了?音乐心理学?一书,首次将心理学相关理论与赫尔姆霍茨的物理学以及生理学进行了有机结合,重点分析的是人对于协和音与不协和音的细微感觉后来,他又相继出版了?乐音心理学?的上卷和下卷,以音乐体验和心理活动的实验为根底,提出了乐音谐和理论。
到了上个世纪初,对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开始重视音乐与心理的内在联系,一大批著名的心理学家和音乐家对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音乐心理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例如西肖尔研究的是"如何测验音乐才能",库特研究的是音乐创作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活动与曲式的关系,西肖尔和他的学生们通过一些测验人们视觉、听觉以及感知觉的仪器来研究音量、音色、颤音和变调等波谱活动前苏联的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认为具备音乐才能的人应当能够具有音乐感知才能,并具有一定的音乐赏析节奏感 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的飞速开展带动了音乐心理学的开展,并逐渐成为西方音乐心理学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一些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理论也逐渐被融合进了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中,主张音乐技巧的探索过程并不是孤立的,还必须充分的与社会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开展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有机结合,至此,对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愈加的广泛和深入了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音乐心理学理论,例如音乐神经心理学、老年精神音乐学等,这是音乐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产物,促进了音乐心理学在其他领域上的应用 〔二〕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了最原始的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它们多散见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史论、乐论以及伦理学等的史书记载里面。
例如,在孔子、孟子和庄子等人论述中都可以表达出古代音乐心理学的价值和魅力,孔子?论语·述而?中描述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以及?论语·泰伯?中描述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都提高了音乐体验与心理感受的结合在?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以及?史记·乐书?等古代史料中也有谈到音乐和人生理结构以及心理结构相关联的词句尤其是我国第一部记录音乐和诗歌的?乐记?中就提出审美主体对客体"审音"、"审乐"不同层次的鉴赏李蛰在其作品?琴赋?中提到了不同表演者心理结构对演奏效果的影响 在播康词作?声无哀乐论?、徐大椿词作?乐府传声?等中有大量涉及的音乐心理学的问题前者认为音乐形态同欣赏着的情绪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后者认为审美主体具有的情态和心境对于音乐欣赏至关重要溪山琴况?对声乐演奏过程中欣赏者的心理因素、协调作用以及辩证思维进行了揭示,认为人的想象空间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具有某种特点和作用我国古代关于诸如此类音乐心理学的著作不胜枚举,这里不一一举出,可以认为我国古代音乐心理学属于哲学心理学的范畴,大都充满在哲学、美学、伦理等著作和言辞中,没有形成独成一体的音乐心理学专著,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都是描述、体验、观察、内省等。
〔三〕中国现当代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的建立,我国音乐心理学得到了承前启后的开展学者一方面继续认同古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一方面注重音乐对于心理功能的教化,期间又接触到西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了我国音乐心理学的实践中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国教育界逐渐重视不同学科的全面开展,音乐心理学作为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织开展,相应的专著、译著和学术论文逐渐增多,为当代音乐心理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大都粗浅的涉及了美学、史论以及相关音乐理论较有影响力的如赵宋光发表的?论音乐的形象性?,以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观点向我们展示了音乐形象的特殊性,并开始涉及音乐创作以及赏析过程中的心理特征1980年以后,我国在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面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同一时期参与撰写或翻译音乐心理学专著的学者就有一百多人,他们开始从史论、音乐教育、美学、民族音乐、声乐表演等视角来研究音乐心理学相关问题大局部学者开始重视音乐学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并认为音乐所涉及的很多方面都与心理学有着密切关系。
新世纪以来,关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日趋丰富,尤其是2002年我国第一届音乐心理学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有价值的音乐心理学方面的论文,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我国在2005年11月举办了第二届音乐心理学研讨会,在征集的60余篇研究论文中,关于音乐教育和心理学研究的多达40余篇,有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这说明我国从事音乐教育和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学者和工作人员越来越多,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音乐心理学的开展 四、音乐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一〕对于音乐时间知觉的研究已经成为音乐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目前,关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音乐时间知觉方面,这说明音乐时间知觉已经成为学者们和高校研究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音乐时间知觉主要考察的是人们的认知系统对于音乐时间事件的加工和反映行为,人们对于音乐鉴赏中时间事件的加工是根据相关操作过程来表达的当前,关于音乐时间知觉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音乐中时间模式知觉、音乐时间模式操作〔也就是计时〕、音乐时间模式中知觉和操作的联结以及内隐知识和内隐学习在音乐时间知觉中的作用等方面 〔二〕从音乐心理学衍生出来的音乐认知神经科学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价值 当今,对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向脑神经科学延伸的明显趋势。
随着美国学者Manfred Clynes发表的?音乐、思维和大脑——音乐神经心理学?一书问世,出现了脑神经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的学者开始研究音乐心理学在该著作中提到,诗文和音乐的节奏是对人脑半球中相应控制区域的定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Gordon L. Shaw博士通过建立基于Mountcastle原理的Trion模型,来研究音乐心理学问题,他认为人的皮质信息具有对称性,这和皮质信息中有关音乐结构具有紧密联系,他采用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以及正电子发射层描等先进医学探测技术来研究人和动物在音乐方面的认知行为,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在了癫痫等疾病的病理学临床实验,通过创造一种"空间-时间动画推理"学习软件来辅助人的钢琴和音乐学习,在实际的教育实验中极大地提高了低龄儿童数理化的学习能力和效果可见,音乐心理学对于人们学习的增强功能以及疾病的辅助治疗功能具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是现在和未来人们继续研究的热点之一 结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对音乐心理学的奉献作用越来越大,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日渐增加,无论是学界还是教育界都对我国音乐心理学更加重视,相关实证性研究和先进理论方法研究逐渐深入,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音乐心理学朝着科学、全面、扎实、先进的方向开展。
参考文献: [1]蔡黎曼,黄虹.西方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中国音乐〔季刊〕,2007〔2〕:186-187. [2]罗小平.在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J].音乐艺术,2021〔4〕:310-312. [3]郭秀艳,周楚,黄希庭.音乐时间知觉的研究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29-34. [4]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8〕:41-46. [5]郑茂平.国外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最新趋向及其反思——从传统实验到EEG、ERP、FMRI[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3〕:86-88. 阅读相关文档:浅谈中国佛教音乐“外乡化〞的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钢琴演奏根本方法 音乐教育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管窥五四时期戏剧论争的“改进观〞 秦腔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琵琶曲在电影配乐中的运用 男子负心戏中负心男子的形象比照 与现代都市、市民共生 戏剧文学中的“前史〞研究 古今中外音乐鉴赏之我见 历史剧 历史在戏剧中复活 论历史知识对戏剧人物形象设计的意义 谈广东汉剧?金莲?头弦领奏体会 学排戏札记 江淮嗨子戏戏班演出习俗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