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解析方法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一、税负率差异幅度解析目的:解析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能否存在异常.计算公式:税负率差异幅度=(某企业税负率-当地区同行业均匀税负率)/当地区同行业均匀税负率×100%.企业税负率=今年累计应纳税额/今年累计应税销售额×100%.结果解析: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20%(此数值可依据实质进行调整)的,属于异常.二、销售额变动率解析目的:解析纳税人有无实现销售未计销售收入现象.计算公式:(1)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今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结果解析: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出30%(此数值可依据实质进行调整)的,可能存在少计收入,运用其余指标进一步解析.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解析目的:以防伪税控报税信息发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此指标应结合专用发票用量和限额进行挑选)计算公式: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得出的数值与企业最大开具发票限额对比≥90%(此数值可依据实质进行调整).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50%(此数值可依据实质进行调整).数据本源:(1)企业最大开具专用发票限额取自金税刊行系统最大开票限额审批信息;企业"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均取自防伪税控报税信息.结果解析:同时吻合(1)、(2)公式的有虚开专用发票嫌疑.四、进项税额控制额解析目的:解析纳税人纳税申报真实性.计算公式: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添额+本期销售成本)×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农产品13%、海关完税凭证13%或17%、废旧物质10%)+本期运费支出数×7%.结果解析: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五、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异常解析目的:以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进项信息发现虚抵进项税额嫌疑.计算公式: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二4栏"税额"/12栏"税额"≥50%(此数值可依据实质进行调整).上述分子可以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二5栏"税额"、6栏"税额"、7栏"税额"或8栏"税额"分别取代.结果解析:吻合以上条件的可能有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虚抵进项税额嫌疑,注意审查企业没有自营进口或拜托代理进口业务而以海关增值税完税凭证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没有收买农产品业务而以农产品收买凭证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利废企业生产、销售的配比状况及运费支付状况.六、主营业务成本变动异常解析目的:以主营业务成本变动发现纳税人销售未计收入嫌疑.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结果解析: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等问题.此中预警值可以采纳本企业历史数据也许同地区、同行业的均匀值.要结合其余指标一并使用.七、销售毛利率变动解析目的:以评估所属期申报主表销售额与损益表销售成本进行计算,发现申报异常.计算公式: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基期毛利率)÷基期毛利率×10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结果解析:销售毛利率变动20%以上的为异常,但要结合纳税人的销售规模来判断.销售毛利率比上年上升,增值税税负率却比上年降落的为异常,纳税人可能存在瞒报销售或多抵进项的问题.八、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解析目的:解析纳税人应收账款增减变动状况,判断其销售实现状况.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结果解析:如应收账款增添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九、投入产出评估解析目的: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解析,计算出企业销售收入.计算公式:投入产出评估解析指标=当期原资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资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结果解析:单位产品原资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单位产品原资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的均匀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解析,测算出企业实质产量.依据测算的实质产量与实质库存进行比较,确立实质销量,从而进一步计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十、工(商)业增添值指标(一)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添值弹性解析目的:对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添值弹性解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计算公式: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添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添率÷工(商)业增添值增添率.此中:应纳税额增添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工(商)业增添值增添率={本期工(商)业增添值-基期工(商)业增添值}÷基期工(商)业增添值×100%.结果解析: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添值是指薪水、收益、折旧、税金的合计.一般状况下,应纳税额与工业增添值弹性系数为1.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经过其余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质状况进一步解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二)工(商)业增添值税负解析目的:应用该指标解析本企业工(商)业增添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添值税负的差异,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计算公式:工(商)业增添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添值税负〕×100%.此中:本企业工(商)业增添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添值;同行业工(商)业增添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数÷同行业工(商)业增添值.结果解析: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添值均匀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余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解析.十一、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配比解析目的:判断企业能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概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结果解析:正常状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添,比值应凑近1.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概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十二、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解析目的:如本期销售毛利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降落,若低于正常幅度可能存在购进货物(包含应税劳务)已入帐,但在销售货物时只结转销售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用于本企业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未作进项税额转出等.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毛利率变动率/税负率变动率.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100%.本期销售毛利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税负率变动率=(本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税负率×100%.本期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上年同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结果解析:正常状况下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应基本同步增添,比值应凑近1.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扩大概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当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比值为负时,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十三、花费计算解析解析目的:依据纳税人生产经营保本这一最基本要求,依据其必定属期内的花费开销状况,倒挤出纳税人当期的最低保本销售收入,并以此来解析、核实其申报信息能否真实.主要适用于实行查帐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公式:测算最低销售收入=测算期的花费支出总数/行业毛利率上述计算公式中,最要点的是要摸清纳税人花费开销的真实状况,如确立纳税人的房租支出时,应参照同一地段其余纳税人的房租高低;在确立雇员薪水时,不但要参照当地雇工的均匀工资水平,还应依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正确掌握雇工人数;在确立纳税人其余花费开销时,还应认识纳税人的家庭人员构成状况,有无其余收入本源等等.结果解析:以测算的纳税人最低销售收入与其增值税申报表中的应税销售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则可能存在瞒报销售收入的问题.除上述评估指标外,在评估工作中评估人员应结合企业疑点及生产经营特色,参照总局、省局此前下发的其余纳税评估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解析.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主要指标和解析方法一、财务指标及解析方法税务机关依据纳税人报送的财务报表等资料,经过比较解析本期实质和上年同期的相关数据,以及与行业均匀水平对比较,判断纳税人纳税申报能否正常.(一)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100%;解析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高于预警值(上限)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能否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收益;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低于预警值(下限)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能否存在少报或瞒报收入.(二)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本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成本×100%;解析方法: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高于预警值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有无随意变动成本计算方法,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三)主营业务收益变动率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收益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益—基期主营业务收益]÷基期主营业务收益×100%;解析方法:主营业务收益变动率低于预警值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少报、瞒报收入也很多转成本.(四)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解析方法: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明显高于行业均匀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的,应判断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