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海 中学数 学 · 2 0 1 3年 第 5期 9 从几何 图形 中提取“ A“ 形或“ X “ 形解题 2 2 5 5 0 0 江 苏省姜堰 市励才 实验 学校 张 宇石 在学 习三 角形 相 似 判 定 方法 中 , 用 的较 多 的 一 种便是两角对应相等得相似 , 由此衍生了“ 平行于三 角形一边 的直线与其它两边 ( 或延长线) 相交 , 则所 构成 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这一性质. 转化为图 形 即为 图 1 通 常称 为“ A” 形 , 图 2称 为 “ X” 形 . 解 题 时都是从较复杂的图形 中提取 出这两种图形 , 看似 简 单 , 但真 正做起 来并 不容 易. 于是可 将原 定理 1 拓 广为 : 结论 1 已知 F 、 F 为椭 圆 C 的两焦 点 , 双 曲 线 C 的顶 点 是 该 椭 圆的 焦点 , 设 P 为 该 双 曲线 上 异 于顶 点 的 任 一 点 , 直 线 PF 和 P F 与 椭 圆 的交 点分别为 A、 B和 c、 D. 则 为定值 的充 要条件是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2 . 在椭 圆 C 中, e= = = ,声一 u_ , 所 以 定 值 l ABl + l C Dl 一2 me 一a +6 l AB l ·I C Dl 2 e p 2 a b 。
‘ 显然若 椭 圆 C 与 双 曲线 C 顶 点 焦 点 互置 , e 双 一√ 2 ∞P 椭一 - 6 - . 因此原定理 1 是本结论的特例. 仿上述处理方法, 易得如下两结论 : 结论 2 已知 F 、 F 为椭 圆 C 的两 焦点 , 设 P 为 以 F F 为 直径 的 圆 O 上 异 于 F 、 F 的任 一点 , 直线 PF 和 P F 与 椭 圆 的交 点 分 别 为 A、 B 和 C、 0 为定值. 略证 :设直线 PF 、 PF 的倾斜 角分别为 、 0 2 ,由 前 面 的 探 究 过 程 ,得 + 一 ,因 为 P F 上 PF ,所 以 ———— ——一’I △ l j — r 上 2 ’ l 以 t a n 0 l t a n 0 2 一 一 1 , 因 此C O S 0 1 + C O S 0 2 — 1 , 所 以 C D 一 2 e p 一 2 a b ( 定 I AB l ·l I 、 结论 3 已知 F 、 F 为 双 曲线 C 的两焦 点 , 双 曲线 C z的顶点是双曲线 C 的焦点 , 设 P为双曲线 C z上异于顶点的任一点 , 直线 P F 和 .P F 与 C 的 图 1 图 2 一、从 已知 图形 中找相似 三 角形 的对数 例 1 ( 苏科版八下教材 1 2 1页第 4题改编) 交点 分别 为 A、 B 和 C、 D. ( A、 B在 C 的 同一 支 上 , C、 D 也 在 C。
同一支 上 , 或 A、 B 在 C 的两 支 上 , C、 D也在 c 两支上) , 则 为定值 的充要 条件是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2 . 略证 : 设双曲线 C 的半实轴、 半虚轴、 半焦距、 离心率分别为 n 、 b 、 C 、 e , 双 曲线 C 的半实轴、 半 虚轴 、 半焦距、 离心率分别为 a 、 b 、 c 、 e : , 设双曲线 C 的极 坐 标 方 程 为 P — e l p , 直 线 PF 、 PF z 的 倾 斜 角 分 别 为0 、0 ,在 双 曲 线C 中 , ! 旦J ±l 旦I 一— 一 — 一 一 l AB1 ·l C DI J AB 1 l C Dl l 鱼 l , 在 双 曲 线c 中 , t n 2 I e1 声 l ’ 、 ⋯ t an z 一筹 , 所 以 c s + c 一 ta n+ 口 i l 十 1 】 一氅 雨 + 是 为 定 值 管 一 筹 一 甘 n === 6 ㈢ e 一 .即 为定值 的充要条件是双曲线 c 的 离 心 率 为 . 定 值 为 I 1. 参 考文 献 7 0 上 海 中学数学 · 2 0 1 3年第 5期 在△AB C中, DE∥AC, 分别交 AB、 B C于点 D、 E, MN/ /B C, 分 别交 AB、 AC于点 M 、 N, DE、 MN 相 交 于点 0. 图 中 与 AABC相 似 的三 角 形 有 对, 请把它们表示出来. 解析 :由 MN/ / BC、 DE/ / AC, 可得 到很 多 A 形或 X形 , 不妨 提取 出来 , 如 A A C A B c 8 c 图 3 由图 3分别 可得 : △DB E CO AAB C, △DM0∽ △AB C,△A MN∽ AAB C, 所 以 图 中 与 △ABC相 似 的三角形 有 3对. 二 、提取 “ A” 形 计算 例 2( 2 0 1 2年无 锡市 ) 如图 4 , △AB C 中, A C B 一9 0 。
, AB一8 c m, D 是 AB 的 中点 . 现 将 △BC D 沿 B A 方 向平 移 l c m, 得 到 △E F G, F G 交 AC 于 H , 则 GH 的长 等于 Cm 解析 : 首 先利 用直 角三 角形 斜 边 上 的 中 线 等 于 斜 边 的一半 得 AD=B D—C D == : 1 AB一 4 c m; 然 后 由平 A 移的性质推知 GH∥C D, 从 G D E 图 4 \ 一\ B 图 5 C 而提 取“ A” 形 ( 如 图 5 ) , 再 由△AGHo o AADC列 出 比例 式 , 即可求得 GH 的长度 . ‘ . ‘ AAB C 中 , AC B 一9 0 , AB一 8 c m, D 是 AB 的 中 点 , . ‘ . AD— B D— C D=AB一4 c m; 又 . ’ △EF G 由△B C D 沿 B A 方 向 平移1 c m 得 到 的,. ‘ . GH / /C D, G D — l c m,. . AAGHo o AADC( ]t [ 1 [] 5 , A 形 ) , 一 即 一 A ,解得 GH一3 c m. A , ) 三 、提取 “ X ” 形计算 例 3 ( 2 0 1 2年 山东 日照 ) 如 图 6 , 在菱 形 AB C D 中 , E 是 BC 边 上 的 点, 连接 AE交B D 于点 F, 若 E C= 图6 2 B E, 则 的值是 ( ) A . ÷ B . ÷ 解析 :由菱形 AB C D得 AD/ / B E( 如 图 7 ) , 所 以△B EF COAADF, 又 由 E C=2 B E, 得 AD=BC =3 B E, 故 而B F 一 B E 一 ÷ . 故 选 B . 例 4 ( 2 0 1 2年 陕 西 ) 如 图 8 , 在 [ Z 7 AB C D 中 , AB C 的平 分线 B F 分 别 与 AC、 AD B 交 于点 E、 F. ( 1 )求证 A B—AF ; D. 0 图 8 图 7 C D D ( 2 )当AB=3 , BC =5时, 求 AE的值. 解析 :( 1 ) 由 Z i - 角 对 等 边 来 进 行 证 明 ; ( 2 ) 由 △AE F ∽△c E B先求出A E ,再 求 筹.解 :( 1 )如 图 9 , 在平 行 四边形 ABC D 中, AD/ / B C, .’. 2 一 3 . 。
. BF是 AB C 的 平 分 线 , . · . 1 一 2 .. · .B F 1一 3.. ‘ . AB= AF. 图 9 ( 2 ) AF/ / BC . AAEFCOAC EB . AE— AF一3 .AE一3 一 i ’ 一 ‘ 四、A 形和 X形 的综合应 用 例 5 ( 2 0 1 2年 衢 州 市 ) 如 图 1 0 , 口ABC D 中 , E是 C D 的延 长 线上一 点 , B E与 AD交 于点 F, C D一 2 DE. 若 △D E F 的 面 B 积 为 a , .~ I] L z J A B C D 中 的面积 为 .( fi t a的代数式表示) 图 1 0 C 解析 : 根 据 四边 形 AB C D 是平 行 四边 形 , 利 用 已知 得 出 △DE F∽ △ C E B( 如 图 l 1 ) , △DEF∽ △AB F( 如 图 1 2 ) , 进而利 用相 似三 角形 的性 质分 别 得 出△C E B、 △ABF 的 面积 为 9 口 、 4 n , 然 后 推 出 四 边 形 B C DF 的 面 积为 8 n , 则口AB C D 的 面积 为 8 n + 4 口, 即 1 2 a . E F 图 1 1 图 1 2 上海 中学 数 学 · 2 0 1 3年第 5期 对福建省一道高考试题的一般性探究 2 0 1 9 0 0 上海 市宝山中学 李党望 试题( 2 o 1 2福建高考文科 2 1 题) : 如图 1 , 等边三角形 Q 的 边长为 8 √ 3 , 且其三个顶点均在 抛物线 E: =2 p y ( p ~O ) 上. ( 1 )求抛物线 E的方程 ; ( 2 )设动直 线 Z 与 抛物 线 E 相切于点 P, 与直线 一一1 相较 .∥ o 图 1 例 6( 2 0 1 2年河南) 类 比、 转化、 从特殊到一般 等 思想方 法 , 在数 学学 习和 研究 中经 常用 到 , 如下 是 一个案例, 请补充完整. 原题 : 如 图 1 3 , 在~ 2 AB C D 中, 点 E 是 B C边 上 的中点, 点 F是线段 AE上一点, B F的延长线交射线 c D 于 点 G , 若 --= 3 ,求 器的 值 . ( 1 )尝 试探 究 过点 E作交 B G 于点 H, 则 AB和 EH 的数量 关 系 是 ,C G 和 EH的 数 量 关 系 是 , C D的值是 ( 2 )类 比 延 伸 在原题 的条件下 , 若 AF一 ( >0 ) 则 C D的值 是 ——(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 试写 出解答过 程 . ( 3 )拓展 迁移 如图 1 4 , 梯形 AB C D 中, D C/ / A B, 点 E是 B C延 长 线 上 一 点 ,A E 和 肋相 交 于 点 F , 若 筹一 n ,菔B C 一 6 ( 口 > o ,6 > o ) ,则 等的 值 是 ( 用 含 a ,6 的 代 数 式 表 示 ) . B E C 图 1 3 图 1 4 B B E 图 1 5 解析 :( 1 )利用 EH/ / AB得AEHFo o AAB F ( 提 取 出 X形 , 如 图 1 5 ) , 对 应 边 成 比 例 得 AB一 于点 Q 证明以 P l 为直径的圆恒过 轴 上某定点. 解 :( 1 ) 一4 y . ( 过程 略 ) ( 2 ) 过 定 点( O , 1 ) . ( 过 程略 ) 我们 发现 ( O , 1 ) 恰好 是该 抛物 线 的焦 点 , 直线 Y 一一1 恰 好是该抛物线的准线 , 这是巧合还是规律 性表现 , 值得研究. 于是笔者做 了一般性研究 , 得 出 有 关切 线 的一个结 论 . 结论 1 :如图 2 , 过抛物线 一2 p y上任意一点 3 EH, 然后 利 用 中 位线 定 理 得 C G一 2 EH , 又 I . I C D =AB, . . . 得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