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转型时期的历史知识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4KB
约15页
文档ID:49819646
转型时期的历史知识_第1页
1/15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 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 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 的关键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 转型期的历史知识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一、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二、明末清初(17~18世纪) 三、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895~1919年) 四、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五、改革开放以来(1978~今) (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领域发生重大变化)一、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 1、从国家政局看:2、从社会经济看: 3、从社会性质看: 4、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5、从民族关系看: 6、从思想文化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 耕作方式由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家庭个体经营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百家争鸣”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 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 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 ~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 直接的思想武器。

二、明末清初(17~18世纪) 总体特征: 具体而言: 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1.政治领域: 2.经济领域:3.民族关系领域:4.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5.思想文化领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暴露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加强对边疆的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 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 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 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 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集大成的科技 著作问世,比如《天工开物》 、《本草 纲目》、《四库全书》等 “萌新”的具体表现: 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产生;  “西学东渐”,通过传教士来华和国人 的翻译,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中外联系: 政治——经济——思想——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 段,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美国 、法国等也暴发革命;工业革命开展,生产力迅速发展;启蒙运动蓬勃开展,为资产阶 级革命作准备;三、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895~1919年) 总体特征: 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 1.政治领域: 具体而言: 2.经济领域: 3.思想文化领域: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 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 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比如A、B、C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 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 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向 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中外联系: A、西方国家正在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B、政治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 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激 化,引发一战 四、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总体特征: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具体而言: 1.两个阶段: 2.三项任务: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民主政治建设开始启动; 4.外交方面: 1949~1952年 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 1953~1956年 一化三改 A、巩固政权;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一五计划的实施,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与 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 B、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施三大外交政策:取得四大外交成果中外联系: 政治——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 文化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经济——进入战后的恢复发展时期 五、改革开放以来(1978~今) 2.对内改革: 解放思想: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1992年的南方谈话。

②改革经济体制: 顺序: 目标: 根本目的: 实质: 性质: 内容:农村→城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间接宏观调控;规模、集约型所有制看,单一公有制→ 体制的演变看,计划经济体制→ 管理方式看,直接计划管理→ 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1.总体特征: 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改革政治体制: 目的:格局:4.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对外开放: 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多层次、全方位) “两个重要转变”, 一是改变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二是开始奉行不结萌政策B与西方大国构建战略协作关系 C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D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A反对霸权主义,奉行不结盟政策E成立上海合作组织F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外交活动: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时间名称所有制变化变化结果影响1950— 1952土地 改革1953— 1956农业的 社会主 义改造1958人民公 社化运 动1978年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地主私有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农民私有废除封建土地所 有制,建立农民 土地私有制解放农村生产 力;为工业化 开辟了道路农民私有农民私有---- 集体所有集体所有建立集体经营 的农业合作社完成对农业的 社`改造,标志 社`制度确立集体所有集体所有建立“一大二公 ”的人民公社体 制挫伤农民积 极性,破坏 农业生产集体所有集体所有确立了以家庭 联产承包为主 的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 性,解放农村 生产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