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阶段水处理实验讲义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3MB
约11页
文档ID:43549987
第二阶段水处理实验讲义_第1页
1/11

实验六实验六 活性炭吸附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一、一、概述概述 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衡而具有剩余的表面能,当某些物质碰撞固体表面 时,受到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就是吸附这里的固体称为吸附剂 被固体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吸附的结果是吸附质在吸附剂上浓集,吸附剂的表面能降低吸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交换吸附二、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熟悉实验过程的操作; 3掌握用“间歇”法、 “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及活性 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三、三、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现象,也有化学吸附作用有一些被吸附 物质先在活性炭表面上积聚浓缩,继而进入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间被吸附,还有一些特 殊物质则与活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着 当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吸附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表面积聚而被吸附,同 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 现象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 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达到了平衡,称为吸 附平衡。

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如果 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用 m 克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溶质,被吸附的溶质为 x 毫克, 则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 qe即吸附容量(平衡吸附量)可按下式计算(6-1)mx mccVqe e)(0式中 V——溶液体积 L; c0、ce———分别为溶质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 mg/L; m——吸附剂量 (活性炭投加量) g; x——被吸附物质重量,g; 显然,平衡吸附量越大,单位吸附剂处理的水量越大,吸附周期越长,运转管理费用 越少qe大小除了决定于活性炭的品种外,还与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浓度、水的温度及 pH 值有关一般说来,当被吸附的物质能够与活性炭发生结合反应、被吸附物质又不容 易溶解于水而受到水的排斥作用,且活性炭对被吸附物质的亲和作用力强,被吸附物质的 浓度又较大时,qe值就比较大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 间的变化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即将平衡吸附量 qe与相应的平衡浓度 ce作图得吸附等温 线,描述吸附等温线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吸附等温式常用的有 Langmuir 等温式、B.E.T. 等温式和 Freundlich 等温式。

在水和污水处理中通常用 Freundlich 表达式来比较不同温度2和不同溶液浓度时的活性炭的吸附容量:(6-2)neeKCq1  式中 qe——吸附容量, mg/g;K——Freundlich 吸附系数,与吸附比表面积、温度有关的系数;n——与温度有关的常数,n>1; Ce——吸附平衡时的溶液浓度(mg/L) 式(6-2)是一个经验公式,通常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 qe、Ce一一对应值, 再用图解方法求出 K、n 的值为了方便易解,将式(6-2)变换成线性对数关系式:(6-3)ee eCnKmCCqlg1lglglg0式中 C0——水中被吸附物质原始浓度(mg/L) ;Ce——被吸附物质的平衡浓度(mg/L) ;m——活性炭投加量(g/L) ; 将 qe、Ce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截距为 kn1由于间歇式静态吸附法处理能力低,设备多,故在工程中多采用连续流活性炭吸附法连续流活性炭的吸附过程同间歇性吸附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前者被吸附的杂质来 不及达到平衡浓度 Ce,因此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式这时应对吸附柱进行被吸附杂质泄 漏和活性炭耗竭过程实验,也可简单地采用 Bohart-Adams 关系式(6-4)tKCvHKNBCC 0) 1exp(ln10ln0    (6-5)   10ln1000 BCC KCHvCNt式中 t—工作时间(h)v—吸附柱中流速(m/h)H—活性炭层厚度(m)K—流速常数(L/mg﹒h)N0—吸附容量,即达到饱和时被吸附物质的吸附量(mg/L)C0—进水中被吸附物质浓度(mg/L)CB—容许出流溶质浓度(mg/L) 根据进水、出流溶质浓度可用式(8-6)估算活性炭柱吸附层的临界厚度,即当 t=0 时,能保持出流溶质浓度不超过 CB的炭层理论厚度。

6-6)) 10ln( 00 BCC KNvH式中 H0为临界厚度,其余符号同上面 炭柱的吸附容量(N0)和流速常数(K)可通过连续流活性炭吸附实验并利用式(6- 5)t~H 线性关系回归或作图法求出 在实验时如果原水样溶质浓度为 C01,用三个活性炭柱串联,则第一个活性炭柱的出 流浓度 CB1即为第二个活性炭柱的入流浓度 C02,第二个活性炭柱的出流浓度 CB2即为第 三个活性炭柱的入流浓度 C03由各炭柱不同的入流、出流浓度 C0、CB便可求出流速常数 K 值3四、实验装置与设备四、实验装置与设备 1. 实验装置 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杯内装入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的方法; 连续流式采用有机玻璃柱内装活性炭、水流自上而下(或升流式)连续进出方法连 续流吸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 6-1 2. 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 振荡器 THZ—82 型 1 台 pH 计 pHS 型 1 台 活性炭柱、活性炭、水样调配箱、恒位箱、光度计、温度计、水泵等1进水53425图 6-1 活性炭连续流吸附实验装置示意图 1.有机玻璃 2.活性炭层 3.承托层 4.搁板隔网 5.单孔橡皮塞五、实验步骤五、实验步骤 (一)(一)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 1.取活性炭 2000mg 放在蒸馏水中浸 24h,然后放在 103℃烘箱内烘干 24h,再将烘 干的活性炭研碎成 0.1mm 以下的粉状。

2.配制水样 1L,使其含适量的被吸附物 3.取适量水样,测定原水的浓度 4.在 5 个三角烧杯中分别放入 100、200、300、400、500mg 粉状活性炭,加入 150ml 水样,放入振荡器振荡 30 分钟 5.过滤各三角烧杯中水样,并测定浓度 6.测出原水样 pH 及温度,记入表 6-1-1二)(二) 连续流吸附实验步骤连续流吸附实验步骤 1.配制水样,使其含适量的被吸附物质,并测出原水的溶质浓度、pH 及温度等; 2.在活性炭吸附柱中,各装入炭层厚 850mm 左右的活性炭; 3.启动水泵,打开流量计,将配制好的水样连续不断地送入活性炭吸附柱; 4. ,使原水进入活性炭柱,并控制流量为50ml/min 左右, 5.运行稳定后,每隔 5min 测定并记录各活性炭柱出水的溶质浓度,连续运行直至 出水中溶质浓度达到进水中溶质浓度的 0.9~0.95 为止,将结果记录在表 6-2-1 中; 6.变化流速重复进行实验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间歇吸附实验所求得的 qe如果出现负值,则说明活性炭明显地吸附了溶剂,此 时应调换活性炭或调换水样 2. 连续流吸附实验时,如果第一个活性炭柱出水中溶质浓度值很小,则可增大进水 流量或停止第二、三个活性炭柱进水,只用一个炭柱。

反之,如果第一个炭柱进出水溶质 浓度相差无几,则可减少进水量 3. 进入活性炭柱的水中浑浊度较高时,应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六、实验结果整理六、实验结果整理 (一)(一) 间歇式吸附实验结果整理间歇式吸附实验结果整理 1. 实验操作基本参数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水样含量= mg/L pH= 温度= ℃ 振荡时间 min 水样体积 ml2.各三角烧杯中水样过滤后测定结果记录在表 6-1-1表 6-1-1 间歇式吸附实验记录表杯号水样体积 (ml)原水样 浓度 C0(mg/L)吸附平衡后 浓度 Ce(mg/L)lgCe活性炭 投加量 m(g/L)mCCe0(mg/g)mCCe0lg3.按式(6-1)计算吸附量 qe将 C 和相应的 q 值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出吸附等温 线( 以为纵坐标,lgCe为横坐标绘 Fruendlich 吸附等温线) ,直线斜率为 1/n、截 mCCe0lg距为 K值越小活性炭吸附性能越好,一般认为当=0.1~0.5 时,水中欲去除杂质易被n1 n1吸附;>2 时难于吸附。

当较小时多采用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当较大时,最好采用n1 n1 n1连续式活性炭吸附 4.从吸附等温线上求出 K、n 值,代入式(6-2) ,求出 Fruendlich 吸附等温式 (二)连续流吸附实验结果整理(二)连续流吸附实验结果整理 1.实验测定结果记录 表 6-2-1 连续流吸附实验记录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原水浓度 mg/L 水温 ℃ pH 值 活性炭吸附容量 qe mg/g 滤速 V(m/h)= 炭柱厚(m)H1= H2= H3= 1 号柱2 号柱3 号柱工作 时间 t(min )C01 (mg/L)H1 (m)v1 (m/h )C02 (mg/ L)H2 (m)V2 (m/h )C03 (mg/ L)H3 (m)V3 (m/h )出水 浓度 CB (mg/L ) 5 105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2.根据实验所测得的数据代入式(6-5)以时间 t 为纵坐标,以横坐标,) 1(0BCC点绘图,直线截距为,斜率为;将已知 C0、、H、V 等值HVCN00 KC 01代入,求出流速常数 K 值和吸附容量 N0值。

(其中采用 qe进行换算,活性炭容 重 r=0.7g/cm3左右)3.如果出流溶质浓度为 10mg/L ,求出某一流速下活性炭柱炭层的临界厚度 H04.按表 6-2-2 给出各滤速下炭吸附设计参数 K、H0、N0值,供活性炭吸附设备设计 时参考 表 6-2-2 活性炭吸附实验结果 流速 v (m/h)N0 (mg/L)K (L/(mg·h))H0 (m)七、实验结果讨论七、实验结果讨论 1. 间歇吸附与连续流吸附相比,吸附容量 qe和 N0是否相等?怎样通过实验求出 N0值? 2. 通过本实验,你对活性炭吸附有什么结论性意见?对本实验进一步改进有什么建 议实验七实验七 气浮实验气浮实验一、一、概况概况 气浮法是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方法它常被用来分离密度小于或接近于“1” 、难以用6重力自然沉降法去除的悬浮颗粒是一种很重要的水质净化单元过程按产生气泡的方式 分溶气气浮、充气气浮、电解气浮等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气浮法常在以下几方面被运用: 1固-液分离:污水中固体颗粒粒度很细小,颗粒本身及其形成的絮体密度接近或 低于水,很难利用沉淀法实现固液分离的各种污水可用气浮法处理 2在给水方面,气浮法应用于高含藻水源、低温低浊水源、受污染水源和工业原料 盐水等的净化。

3液-液分离:从污水中分离回收石油、有机溶剂的微细油滴、表面活性剂及各种 金属离子等 4用于要求获得比重力沉淀更高的水力负荷和固体负荷或用地受到限制的场合 5可有效地用于活性污泥浓缩 由于悬浮颗粒的性质和浓度、微气泡的数量和直径等多种因素都对气浮效率有影响, 因此,气浮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参数常要通过试验确定二、实验目的二、实验目的 1.了解压力溶气气浮工艺的运行方式及原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掌握压力溶气气浮主要设计参数气固比的实验确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三、实验原理 压力溶气气浮法的工艺流程如图 7-1 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