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牙槎计算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91KB
约3页
文档ID:466138566
马牙槎计算_第1页
1/3

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马牙槎有大马牙槎和小马 牙槎两种叫法,小马牙槎指砌墙时在留槎处每隔一皮砖伸出1/4 砖长 以备以后接槎时插入相应的砖这种接槎属直槎,一般不宜使用,如 果因特殊原因必须使用时,应在接槎处预留拉接钢筋大马牙槎是用 于抗震区设置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相交处的砌筑方法,砌墙时在构 造柱处每隔五皮砖伸出 1/4砖长,伸出的皮数也是五皮,同时也要按 规定预留拉接钢筋目的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结合的更 牢固,更利于抗震根据功能的分类,马牙槎还可以叫做接缝马牙槎和结构马牙槎 接缝马牙槎主要是为了方便后续砌筑,一般墙体太长的时候,留 马牙槎,方便后续施工结构马牙槎,在马牙槎里浇铸构造柱施工 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构 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每一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5皮砖),且应沿高每500mm设 置2①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lm马牙槎计算首先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X370,高度3米,留槎在24墙,双 面留槎(以标准砖为例)那么计算公式是:0.24*0.37*3+0.24*0.06*3/2(如果有梁时扣 减梁的高度)*2。

面数)这个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构 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后面部分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 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300mm 一段即:柱根开始,先是300mm的槎 口,然后是300mm的砖,然后又是300mm的槎口也就是说槎口的咼 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我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 (0.24*0.06)写好,然后乘以柱高 3 米,然后除以 2,就是每面槎 的实际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这例子里是2 面槎,所以乘 以2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 你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这种情况多发生在T 形墙和十字墙的位置至于构造柱的宽度和墙体宽度不一致,这种情 况少见,一般是北方为了保温墙体比较厚才会有这情况在我们这里,常会遇到T形墙旁边就是门的情况门距离T形墙 一般会有个120 毫米的门垛,然后 T 形墙相交的位置的构造柱是三面 槎口在实际施工中,这靠门边的槎口其实是施工不了的:那门垛才 120 毫米,砌砖时每300 毫米高退60 毫米那砖柱就仅仅剩下60 毫米 宽了,砌上3 米高不倒才怪。

所以实际施工时图纸上虽然那一边设计 留槎,其实模板工都是直接以门边关模板,那里的混凝土方量就比图 纸设计的要多一些假如是 24 墙,3 米高,那就多 0.24*0.06*3/2*3, 即 0.065 立方米数量不大,但楼房若是很多这样的门的话,混凝土 也是可观的,这个怎么算就看各人了补充多种情况:1、240*240 的构造柱,(240*240+240*30*边数)*柱高2、370*370 的构造柱,(370*370+370*30*边数)*柱高3、240*370 的构造柱,(240*370+有马牙槎的边长*30*边数)* 柱高另边数与墙面有关, 一字形墙和 90 度直角墙,边数为 2;T 形 墙边数取 3;十字形墙边数取4备注:部分地区现已不允许使用红砖(高层建筑荷载大,同样体 积的填充墙需要更多的粘土,烧制过程排烟量也更大),一般使用蒸 压加气块,每皮砖高多为200mm、250mm、300,马牙槎应先退后进, 进退尺寸不小于 60mm, 高度为 300mm 左右详情参照 GB/T 11968-1997。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