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凯和****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97KB
约5页
文档ID:299823747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_第1页
1/5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读《做一个学生热爱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这次有幸可以读到教导部在“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这本书,这本名为《做一个学生热爱的老师》的书,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在“人生流横—写在前面的话”中,于老师就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从教五十多年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刚拿到这本书时,粗略翻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书中多的不是像其他书一样的教导理论,而更多的那么是于老师的教导实录,包括课堂实录,也包括课后,亦或是私下于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这样的文章编排,十足比那些枯燥的理论更能够吸引读者,也更像是给我们这些刚刚步入教导岗位的新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一剂良药,从实际案例上教给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学生读完整本书,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于老师不像学生们的老师,更像是挚友,这让我想起在刚和班级孩子见面的时候,做自我介绍时,我也说过这样话:“我梦想不仅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更梦想成为你们的挚友然而,一个学期过去了,我这个“大挚友”犹如还没有真正成为“小挚友”们挚友。

问题在哪里?看完这本书我貌似明白了: 1、温厚、宽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柔,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冲突,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柔的语言化解学生的难堪,既没有严肃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是五大美德之首可以说,“温”是全体学生对全体老师的第一期盼其次,甘草的其次个特性是“宽容”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对待学生,要宽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宽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再想想我,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可能是由于个别学生的不听话,现在再想一想弥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楚庄王、曾国藩也可以容,对学生又有什么可以不宽容的呢?结果,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中庸之道”是儒家查看世界、处世行事的根本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缺乏奶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那么是美德的特征。

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好像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柔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斟酌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导、教学行为 2、关注、赞美、崇敬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黄金萍老师在我教导教学中报告我的,也是我初出茅庐在薛小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于老师在书中介绍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很大,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热爱他假设老师能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导无疑会进入别样的境界但是于老师认为,假设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书中提到美国教导学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不强求你热爱每个学生,但要做出热爱他的样子假设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热爱他们,那你无论多么热爱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假设你的行为表现出你热爱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热爱也无关紧要了虽然这句话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有点做作,但后来留心一想,假设你能够做出热爱他的样子了,那你的内心至少也不会厌恶他吧 对于如何能够做到崇敬、赞美每一个学生,于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讲课时,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回复问题时,以专注、期望、激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帮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参与到学生跳绳的行列?? 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缺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

微笑是老师的名片,脸上有笑,学生就会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 3、不能太像老师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于老师要求自己在平日的教导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的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诚恳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课后嬉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清洁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4、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导中的作用大量的教导实践反复证领略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导的效果最大 于永正老师在教导过程中,四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模范的影响力。

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肆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专心,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确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展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实时的指导和扶助;他犯了错误确定会当着学生的面供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专心留心,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专心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举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导真的是一种幸福,教导真的会变得简朴、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向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向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这么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人,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 — 5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