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射线探伤工艺规程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2.66KB
约14页
文档ID:42862916
射线探伤工艺规程_第1页
1/14

0企业标准压力容器射线检测工艺规程Q/JLXD.G/J03.10-20061、目的 为了正确指导评定压力容器焊缝内部质量的射线底片和日常射线照相操作,特制定 本规程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压力容器焊缝射线和射线操作工艺要求 3、管理内容和方法 3.1 引用标准 a、 JB/J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b、 GB/T12605-90《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c、 GB150-1998 d、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2 规程适用的照相质量级别不低于 AB 级,以下所涉及到的参数均只适用于 AB 级 4、焊缝透照方法 按照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焊缝透照方法分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 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五种为了保证容器检验的有效性,必须根据 容器的物点采用适当的透照方法 4.1 纵缝透照法 4.1.1 纵缝单壁透照法 4.1.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的容器纵缝 4.1.1.2 透照距离 L1的确定; L1的确定应综合考虑 ug 值的要求及满足 K 值的一次透照长度 L3的要求 L1≥10dfL22/3(满足 ug 值要求) 式中:df-焦点,㎜ L2-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L1≥2L3(满足 K≤1.03) 4.1.1.3 L3的确定: L3≤L1/2 4.1.1.4 百分之百透照时每道纵缝摄片张数 N 的确定N=L/ L3 式中:L-该道纵缝长度,㎜ 计算后应将 N 入为整数,然后从下式重新确定 L3L3=L/N 4.1.1.5 搭接长度△L△L=L2/2 4.1.1.6 有效评定长度 Leff2006-12-012006-12-01 批准批准 2006-12-302006-12-30 实施实施 1Leff=L3+△L Leff 为底片上两搭接标记影象间距。

4.1.1.7 搭接标记放置:放于射线源一侧工件表面,两搭接标记间距为 L3 4.1.2 纵缝双壁透照法 4.1.2.1 适用范围 当直径较小(如 D500 以下)且长度较长时,为贴片方便,宜采用此种透照方法当容器两 端封头已焊上且无人孔时,以及带夹套容器组装后纵缝照相必须采用此种方法透照 4.1.2.2 透照距离 L1的确定 同 4.1.1.2 4.1.2.3 L3的确定 同 4.1.1.3 4.1.2.4 百分这百透照时每道纵缝摄片张数 N 的确定 同 4.1.1.4 4.1.2.5 搭接长度△L 同 4.1.1.5 4.1.2.6 有效评定长度 Leff Leff 为底片上两搭接标记影象间距加上△L 4.1.2.7 搭接标记放置 只能放于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两搭接标记间距为 L3 4.2 环缝外透法 4.2.1 适用范围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使用此种透照方法 1) 不具备周向 X 光机时 2) 采用内透法放置 X 光机较困难时 3) 被照对象厚度较厚采用以壁单影法不易穿透时 4.2.2 透照距离 L1的确定 为满足 ug 要求,L1≥dfL22/3,但由此工计算的 L1下限值较小,在满足 K=1.1 的情况下,为 使 L3较大,应选择 L1为较大的值,一般习惯取 L1=600㎜,以便于按曝光曲线选择曝光条件,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选择为 L1其他值(如 L1=500㎜,700㎜等)。

4.2.3 N、L3、L31的确定 见图一 横裂检出角 Q=COS-1( 0.21T+D)/1.1D 有效半辐射角 η=Sin-1{D/(D+2L1) SinQ} L3所对的半园心角 α=Q-η N=180°/α,得到 N 后园整 L3=πD/N,( L3为一次透照长度,也是射线源侧工件焊缝的等分长度) L31 =πDi/N (Di 为工件内径, L31为胶片侧工件焊缝的等分长度) N、L3、L31可由以上计算过程得出,也可按附表一查得. 4.3 环缝内透法 4.3.1 中心内透法 4.3.1.1 适用范围 采用此法时工件内半径必须满足 ug 要求,即 r≥dfL22/3,同时,如采用周向 X 光机应能使机 头顺利放入工件内,由于此法所得透照厚度,黑度及灵敏度均一,角质量佳,对横裂的检出率 最高,所以这种透照布置为最佳透照布置,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应优先选择此法透照.FCηαBQAODPL1D31 3AB=L EF=L CD=LeH图 一24.3.1.2 透照距离 L1的确定. L1即工件内半径 r. 4.3.1.3 N、L31的确定. 上法一次透照即可检验满足 K 值要求的周圈环缝长度,由于目前还无带关胶片,所以此处的 N 不是指透照次数,而是指使用一般规格胶片的由片张数.为在底片上能显示出搭接标记的 影象,在放置搭接标记时应使其与胶片边缘相距 5~10㎜为宜,再根据所使用的胶片规格,还 确定两搭接标记间距 L31,即 L31=L-2×(5~10) (L 为胶片长度)则 N=πD/ L31,将所得 N 园 整,再返算 L31=πD/N,并以此 L31值为片距在工件外表面划出各片中心.也可由附表=查出 N、L31. 4.3.1.4 搭接标记放置 可放于射线源侧工件表面,此时相邻两搭接标记间距为 πD/N,但为放置方便,最好放于胶片 侧工件表面,此时相邻两搭接标记间距为 L31. 4.3.1.5 底片有效评定长度为 Leff Leff 为底片两搭接标记影象间距,即 Leff= L31. 4.3.1.6 透照厚度 TATA=T+4 4.3.2 偏心内透法 F<R 4.3.2.1 适用范围 当工件内径较大,且厚度也较大时,如采用中心内透法,由于焦距太大而无法选择合适的曝光 条件以保证黑度要求,此时可采取偏心内透法. 4.3.2.2 透照距离的确定. L1≥10 dfL22/3 4.3.2.3N、L3、L31的确定 见图二 Q1=COS-1{(0.21T+D)/1.1D}α1=Sin-1(2.2T/Di SinQ1) Q=α1+ Q1 η=Sin-1{ (D-2T)/(D-2T-2L1)SinQ }α=η-Q N=180°/α 得到 N 后园整.L3=πDi/N L31=πD/N 当 L1≤0.29Di 时可按上述式子求 N、L3、L31,也可从附表三中查出. 如选择的 L1>0.29Di 时,则不必计算,整园焊缝均可满足 K 值要求,此时 N=1, L3=πDi L31=πD,可以看成为中心内透法透照.由此可见当中心内透法时,X 光机放置位置不一定严格 放于中心,但为了便四周透照距离差别不大,以得到黑度均一的底片仍希望偏心距不要太大. 如果选择的 L1稍>0.29Di,虽然理论上 L3=πDi,但为了使底片黑度基本一致,实际上应使 L3缩小为机头所在的小半园周范围内. 由于此法所得 L3可能远超过一张最大规格的胶片长度,因此可在 L3范围内同时贴 N1张 片子一次成象,每张片子两端应保证搭接标记影象能显示出.如选用定向 X 光机,计算所得的 L3也可能超过此 X 光机的有效照射场区域,此时则应以 X 光机的有效照射场区域来确定 L3. 4.3.2.4 搭接标记的放置 应放于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两搭接标记间距为 L3/ N1. 4.3.2.5 底片有效评定长度 Leff1图 二ηαQAOPCEQα1BD F1AB=L CD=L EF=Leff3133Leff 为底片上两搭接标记影象间距. 4.3.2.6 透照厚度 TATA=T+4 4.3.3 偏心内透法 4.3.3.1 适用范围 当工件位置不便于周圈贴片(如容器放于地上)时,而且直径较小(如图三)可采用此法,成形 封头拼缝透照也可近似于采用此法(如图四)周向X光机工件封头周向X光机图 三图 四4.3.3.2 透照距离 L1的确定L1≥10df L22/3 4.3.3.3N、L31的确定 见图五 Q=COS-1{(0.2T+D)/1.1D} η=Sin-1{D/(2F-D)SinQ }α=η+Q N=180°/α 得到 N 后园整. L3=πDi/N()此法中 L3为射源侧等分长度)L31=πD/N 当 F≥0.71D 时,可按上述式子求 N、L3、L31,也可从附表中查出. 如选择的 F<0.71D 时,则不必计算,整园焊缝均可满足 K 值要求,此时 N=1, L3=πDi, L31=πD.由于此法所得 L3可能远远超过一张最大规格的胶片长度,因此可在 L3范围内同时 贴 N1张片子一次成象,每张片子两端应保证搭接记影象能显示出.如选用定向 X 光机,计算 所得的 L3也可能超过此 X 光机的有效照射场区域,此时,则应以 X 光机的有效照射场区域来 确定 L3. 4.3.3.4 搭接标记的放置. 应放于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两搭接标记间距为 L3/ N1. 4.3.3.5 底片有效评定长度为 Leff Leff 为底片上两搭接标记影象间距(即 L31/ N1) 4.3.3.6 透照厚度:TATA=T+4 4.4 双壁单影法 4.4.1 适用范围 外径>89㎜的工件环焊缝(按照 GB/T12605-90,可扩大至外径>76㎜的钢管环焊缝),其外径 上限可根据射源的穿透能力加以限制. 4.4.2 透照距离 L1的确定 L1≥10df L22/3,在此基础上为使满足 K 值要求的 L3较大,应尽量选择较小的 L1,即尽量使射1 33FE ABPOCQDαηRFAB=L CD=L =Leff图 五4源贴近工件外壁. 4.4.3 N、L31的确定 由于工件内壁不可接近,所以 L3值的确定无意义,只须考虑 L31 见图六Q=COS-1{(0.2T+D)/1.1D} η=Sin-1{ D/(2F-D) SinQ }α=η+Q N=180°/α 得到 N 后园整.L31=πD/N=Leff N、L31可由上述式子计算得出,也可按附表五中查得. 当管径较小时可不查附表五,而按 JB/T4730.2-2005 使用说明的规定适当放宽,但整园焊缝 的透照次数不应少于 4 次,以免漏检缺陷. 4.4.4 按 GB/T12605-90 的规定,采用双壁半影法透照时射源在钢管外表面的距离当小于或 等于 15㎜时可分为不少于 3 段的透照,即每段中心角为 120°;当大于 15㎜时可分为 4 段的 透照,即每段中心角为 90°. 4.4.5 搭接标记的放置 应放于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两搭接标记间距为 L31. 4.4.6 底片有效评定长度 Leff Leff 为底片上两搭接标记影象间距. 4.4.7 照射方向 当工件直径较大时,以对工件表面垂直照射为佳,但如工件直径较小时,为避免射源侧焊缝影 象与胶片侧焊缝影象重叠,可使射线相对焊缝所在平面成一定角度照射,一般使 X 管焦点偏 离焊缝边缘一定距离如图七所示为控制射线对焊缝纵向面状缺陷的照射角 Q 在 9.5°以上,应使 SO≤(F-D)/6 4.5 双壁双影法 4.5.1 适用范围 适用外径≤89㎜的钢管环焊缝 4.5.2 透照距离 L1的确定. L1应满足 ug 的要求,即 L1≥10df L22/3,同时还应考虑几何修正系数对对比度的影响,一般 L1应至少为 600㎜. 4.5.3 分段透照的数量 采用此法透照时,由于所摄得象质较差,因此透照数量可按 JB/T4730.2-2005 的要求.一般不 应少于两次,两次间隔 90°对于外径≤76㎜的钢管,可允许椭园一次成象,但需保证其检出 范围不少于周长的 90%,其测量计算方法应符合 GB/T12605-90 附录 B 的规定,即 L= {L1-( L2×4) }/ L1×100%.式中 L-检出范围一 L1管外壁周长, L2一底片上不见钢丝区域的一段图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