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对比 (一)课程性质 版本 2022年版 概括内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片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 高 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才能和确定的审美才能、探究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天性的进展奠定根基 2022年版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片面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阅历,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喜欢,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章的才能;同时,进展思辨才能,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遍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导的根基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天性的进展奠定根基,为传承和进展中华文化、巩固民族凝结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1.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片面,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概括阐述; 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留存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天性进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进展文化、巩固民族凝结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1 (二)课程理念 版本 2022年版 概括内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盲人功能 (二)提防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才能帥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天性地进展 (三)遵循共同根基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那么,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2022年版 1.坚持立德树人,巩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3.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4.提防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1.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2.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巩固文化自信的理念; 3.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提防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三)课程布局 版本 2022年版 概括内容 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片面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表达“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生动安置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系列1:诗歌与散文; 系列2:小说与戏剧; 2 系列3:新闻与传记; 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 系列5:文化论著研滨 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依次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处境生动实施课程的概括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2022年版 普遍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置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1.新版课标在课程布局上增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 2.新版课标每个片面的课程,均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开展,每个片面分别安置7-9个学习任务群; 3.新版课标在课程布局片面,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四)课程目标 3 版本 2022年版 概括内容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理应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进展: 1.积累·整合; 2.感受·鉴赏; 3.斟酌·领悟; 4.思维·拓展; 5.察觉·创新 2022年版 1.语言积累与建构 2.语言表达与交流 3.语言梳理与整合。
4.巩固形象思维才能 5.进展规律思维 6.提升思维品质 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 8.鉴赏文学作品 9.美的表达与创造 10.传承中华文化 11..理解多样文化 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1.新版课标与旧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上都强调学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2.新版课标,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进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开展,目标概括明确,内容丰富,紧跟时代进展的新形势 (五)实施建议 4 版本 2022年版 一、教学建议 概括内容 (一)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进展 (五)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 (六)关于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根本原那么 (二)必修课程的评价 (三)选修课程的评价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2022年版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教学建议 1.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进展。
2.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 3.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贯穿和统筹 5.探究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6.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才能,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进展 评价建议 1.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进展 2.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3.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5.明确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的重点和联系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5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1.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响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譬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才能达成与课程共同进展的目标; 2.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 3.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其中对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主要从测试与考试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命题和阅卷原那么三方面开展。
(六)附录 版本 2022年版 概括内容 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 先秦散文,如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等; 唐宋散文,如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等; 《诗经》,如《氓》等; 楚辞,如《离骚》等; 唐诗,如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等; 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等; 白话诗文,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举 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 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深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 6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