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相见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落实文学常识与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怨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975年,仿佛看到,在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对树枝上稀疏的秋叶,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听他吟诵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二、走进作者: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三、预习检测:1、解释词语:锁:锁住,笼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聊:姑且。
2、说出诗的大意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第一次认真读文解决字词问题(学习建议: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解决字词问题) 2、第二次自读课文,读出词的节奏与美感3、第三次浏览课文,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李煜? 五、合作探究: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幻示),那么李煜他选择哪些意象景(景物)向我们传达出他的愁?明确:意象:1、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①以下3个诗句均写到“西楼”,你认为西楼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总是和人什么样的情联在一起?第一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第二句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第三句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谢停送别》)明确:第一句是“遥望爱人的伤心地”,第二、三句都是“排遣忧伤的伤心地”那么李煜的西楼呢,那是一座空荡荡的楼,孤独冷清的楼……他为什么要上“西楼”?(“遥望故国的伤心地”)师补充:以上诗句均含有“西楼”,它已是古人登高抒发悲怀的“楼”,一处伤心地,一处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地,并非“位于西面的楼”。
就像我们在《望江南》中的“肠断白蘋洲”, 白蘋洲专指情人离别之地西楼又会使人联想到飒飒西风、夕阳西下,这些景象都是人产生悲情愁绪②如果你是李煜,你会怎样独上西楼?请用对称的句式,续写两句想象李煜登楼时的步履和神情 “词人愁绪满怀,踽踽独行, , 示例一:步履是那样的滞缓,神情是那样的委顿示例二:步履是机械呆板,神情是那样黯然神伤2、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①明月也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生分说,点到即可)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②这里是残月换成“月如盘”,行吗?明确:残月就是他自己,亡了国家,也没有家人团聚,孤零零地呆在那里,心中十分空虚、痛苦就像那月亮,一个人孤零零地挂在天上而满月是代表团圆的,不符合这里的意境③明月勾起了诗人什么情绪?请用排比句写出示例:新月如钩,勾起了词人多少遐想?多少回忆?多少新愁旧恨?3、梧桐——隐含家国之悲 ①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物象齐读(幻示例句)第一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第二句“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第三句“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第四句“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这些诗句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又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是多么深长呀!②换成“杨柳”,怎么样?(伤春悲秋,杨柳常与春天有关,有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用在此处,显然与诗境不吻合梧桐与悲秋常连在一起,一叶知秋③李煜今晚在清秋之夜,登上西楼,见到的梧桐树该是什么模样?(指生描述)4、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这该是怎样的庭院?它会建在什么地方?它的围墙有多高?(5)把自己想成李煜,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四种景物所构成的意境,爱画画的可以简笔勾勒①在纸上写(限字50-100字) [画面描述法]生:深秋的晚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到后院的小楼上,天空中那钩残月冷冷地散着清辉,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院中梧桐的叶子早就掉尽了,和我一样被锁在这小楼深院里我想说说话,没有人,想回到从前,又不可能苦啊--)评析:你的描述再现了诗中情景,表达了层层推进的愁苦漂亮!是呀,远山似黛,残月如钩,秋虫呢喃深深庭院里,落叶满地,高大的梧桐树上,摇曳着最后一片颤栗的黄叶,西楼上,那位寂寞憔悴的亡国君王步履蹒跚,神情凝重,东望故园,心中充满着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六、精读品析:1、齐读下片,比较与上片写愁的最大不同?明确:上片是借助意象来写愁,下片是直接写愁2、比较下片直接写愁有两句,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更好?并说出理由3、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①离愁本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理解“剪”和“理“呢?明确:以丝喻愁,新颖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用“剪”和“理”两字来让大家体会“离愁”的特点,那就是多且乱,繁且杂②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较与李煜写愁的异和同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有了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有了重量。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愁可以游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愁多而可视幻示)他们的愁是个人壮志难酬之愁,是感叹身世悲凉的哀愁,也有思念丈夫的春愁,或是薄如轻烟,绵绵不绝的闲愁比起他们来,李煜的愁要浓得多,深得多,重得多……③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这离愁,饱含的是对“三千里山河”,“雕栏玉砌”的怀念;这离愁,饱含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悔恨;这离愁,饱含的是对昔日春光熔融,莺歌燕舞的追忆;这离愁,饱含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彷徨……(幻示齐读)4、赏析“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① “一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别是一番滋味”?换成“亡国之痛在心头”好不好?明确:不好他没人可以说他也不能说,他不敢说他无话可说②如果可以让他说,他会说什么?明确: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师:欲哭无泪,欲言又止,大悲无言,当你某一种情绪到达极点时,你会发觉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无语也许最好的表达。
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这种难以说破、又无法说破的情感正说明了作者愁情之深无怪乎明代人沈际飞说道:“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句妙绝幻示)七、拓展延伸:阅读《虞美人》【板书设计】相 见 欢 李煜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只要想表现的学生教师就尽量给他们展现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对诗词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毫无压力的学习,使他们内在的潜能被大大的释放出来,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不包办代替,不急于求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知识,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反馈检测】1、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剪不断,( ),是离愁 ) 2、诗中描写男主人公在月残之夜,孑然一身的斯人独憔悴的身影,渲染一种悲凉凄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以形象的比喻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点破题旨直抒离愁的句子: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亡国的离愁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独特感受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