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19年河南县牧草长势和草地年景评议及载畜量评估1、牧草生长季气候条件分析(1)牧草生长前期(4~5月份)气候状况:4~5月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0.2℃~2.4℃;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19%~22%2)牧草主要生长阶段(6~8月份)气候状况:6月平均气温为9.3℃,月降水量为147.6㎜,与历年同期相比气温偏高1.0℃,降水量偏多47%;7月平均气温为10.1℃,月降水量为102.3㎜,与历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0.3℃,降水量偏少14%;8月平均气温为10.5℃,月降水量为68.2㎜,与历年同期相比气温偏高0.9℃,降水量偏少24%3)牧草生长后期(9月份)气候状况:9月平均气温为6.6℃,月降水量为121.4㎜,与历年同期相比气温偏高0.4℃,降水量偏多36%2、牧草长势监测(1)返青期监测:牧草返青期为5月5日,与历年(2001~2018年)相比提前4天2)黄枯期监测:牧草黄枯期为9月5日,与历年(2001~2018年)相比提前3天3)牧草高度监测:6月份牧草高度为27㎝,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9㎝;7月份牧草高度为39㎝,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7㎝;8月份牧草高度为47㎝,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9㎝(图1)。
图1河南县2019年和历年(2001~2018年)生长季牧草高度变化(4)牧草覆盖度:6月份牧草覆盖度为83%,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5%;7月份牧草覆盖度为93%,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0%;8月份牧草覆盖度为98%,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3%(图2)5)牧草产量:河南县牧草产量形成高峰期在6~7月份,8月份达到峰值6月份牧草产量为817千克/亩,与历年同期(2001~2018年)相比偏多430.1千克/亩;7月份牧草产量为1900千克/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1389.4千克/亩;8月份牧草产量为2191千克/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1691千克/亩图3河南县2019年和历年(2001~2018年)生长季牧草产量变化3、EOS/MODIS卫星牧草产量遥感监测图2河南县2019年和历年(2003~2018年)生长季牧草覆盖度变化图3河南县2019年和历年(2001~2018年)生长季牧草产量变化利用2019年8月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对河南县牧草产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图4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019年08月牧草产量监测图4、土壤重量含水率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从0-10㎝的土壤重量含水率来看(图5),牧草生长季浅层土壤墒情整体较好,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发育。
5月下旬至8月上旬,土壤重量含水率在47.1%~53.0%之间,土壤墒情好,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发育;8月中旬0-10㎝土壤重量含水量为36.6%,土壤重量含水率是整个生长季的最低值,土壤墒情较差,不利于牧草的生长发育;9月份牧草已经黄枯,牧草对水分的需求明显降低,土壤重量含水率在43.8%~51.9%之间,土壤墒情好图5河南县2019年5月28日~9月28日0~10厘米土壤重量含水率变化5、气象条件对牧草生长的综合影响评价今年初、仲春雨雪偏多,对牧草返青前期的土壤水分的积累起到很好的作用;后春入夏以来气温偏高,热量充足,同时降水较多,草地无干土层出现,墒情好,有利于牧草的返青牧草主要生长阶段(6~8月份)与历年同期相比,除7月份气温偏低0.3℃以外,其余月份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0.9~1.0℃;降水量6月份偏高47%,7~8月份偏少14%~24%,6月份降水偏多,有利于前期牧草产量的形成,截至7月份牧草产量达1900千克/亩牧草生长季热量较为充足,降水较多,这对牧草的返青、生长和产量的形成都比较有利2019年牧草的整个生长季达最高产量时段(以8月31日测产为准),与历年同期(2001~2018)相比平均产量增加了1691千克/亩,根据牧草产量评估标准,牧草产量年景评价为:丰年。
6、2019年河南县载畜量估算合理载畜量又称理论载畜量,是指在一定的草地面积和一定的利用时间内,在适度放牧利用并维持草地可持续生产的条件下,满足承养家畜正常生长、繁殖、生产畜产品的需要,所能承养家畜头数和时间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地方标准《青海省天然草地载畜量计算标准》(2015年)和2019年牧区生长季牧草最大产量、绵羊日食量及牧草利用率计算理论牲畜载畜量(计算公式为)Aasw=(Yw·Ew)/(Ius·Dw),其估算结果为:316万只/草地载畜量参考文献:[1]严学兵,王成章,郭玉霞.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保护[J].草业科学,2008,25(12):85-92.李红,多杰卓玛,罗智勇.河南县2019年牧草长势年景评价及草地载畜量评估[J].农家参谋,2020(1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