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张集乡前官庄村经济社会情况调查大名县商务局林岚祥根据市委、县委关于开展“走基层、转作风、送温暖、排隐 患、抓发展、促和谐”活动安排部署,我被选派到张集乡前官庄 驻村蹲点,开展第一批“走转送、排抓促”工作为把进一步做 好此项工作,现将该庄村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大名县张集乡前官庄村位于大名县东北部,下辖8个村民 组,320户,总人口 1470人,耕地面积2148亩,人均耕地不足 1.5亩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 台和贯彻落实,该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 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 发展L)产业状况全村主要是种植产业为主,主要以“花生、 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全村仅有1家小规模水果种植园和1家 刚建成未投产的养猪场,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11年,该村集 体经济总收入0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200元,其中: 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700元,在全乡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 的平原农业村仁)、基本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情况全村主要街道实现路 面硬化、电网实现全村覆盖。
截止2011年12月底,建设有乡村 公路1条;现有田间道路11条,约6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 水利设施建设上,配套机井16眼全村享受农村低保51户120 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60 人,参合率99. 3%全村有4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 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 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 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E)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4人,其中: 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28人; 每年召开党员大会1- 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 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紧密党群、干群关系,努 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党支部换届和村委换届 已分别于2012年1月9日、12日顺利完成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内的非主要街道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 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 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 施落后,水井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三是村容、 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 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较 差;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
二) 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 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不利于机械化耕作,还处于 机械耕作和“牛耕马驮”并行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 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该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全 村约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余劳动力素质低,有相当 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 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缺乏科学种植,向田地要效益的进取 心,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三) 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全村仍 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 出,,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11 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200元,在全乡乃至全县都处于 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花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 化外,没有特色种植,没有其他产业作为支撑四)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该村在新农 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 安排和部署有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 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 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 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 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该村新农村建设进程。
五)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村干部人员少、 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4人,其中高中文 化程度1人,小学、初中文化程度3人,占6C%这对新时期农 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够,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 后劲不强;二是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职务穿插担任,基层组织建 设还有待完善、加强;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 还需进一步加强三、建议及对策L)强化领导意识,加强班子建设针对该村委会基层组织 建设仍然薄弱现状,应当从党员队伍中选拔文化程度高、能力强 的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着力打造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 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要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 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 子U)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要紧密联 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八次党代会、县九次党代会精神, 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 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 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 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 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 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0 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E)抓好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加大利用科 技文化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宣传和培训,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 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 降低资源消耗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 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 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四)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 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 今年推广新品种花生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特色种植和特色养 殖,大力支持该村商品猪养殖户,引导村民养羊、牛、鸡等,逐 步形成规模,为该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推动该村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五)创办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该 村没有集体经济,影响了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迫使剩余劳动力 外出务工村两委班子要积极谋划,利用本村在外从政、经商、 打工等人脉关系,群策群力,结合本村比较优势,引进项目,创 办企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 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县、乡、村政府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 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最迫切要求、最直接受益的 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 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 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 任怨,积极理清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卜, 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 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