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判断与决策中的锚定效应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14.78KB
约7页
文档ID:46865707
判断与决策中的锚定效应_第1页
1/7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Vol. 17, No. 1, 37–43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37 判断与决策中的锚定效应* 王晓庄 白学军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 摘 要:自 Tversky 和 Kahneman 提出锚定与调整启发式以来,锚定效应在不同领域判断与决策研究中得到广泛验证,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锚定效应、多种研究范式、心理机制的不同理论观点,以及锚定效应作为有关心理现象的内在作用机制文章阐述了锚定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应深化对锚的种类和形态研究,以丰富的技术手段发展锚定效应神经心理机制研究,系统地进行锚定效应影响因素研究,深入探讨锚定现象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正负面影响以及锚定效应与其他有关心理现象间的关系 关键词:锚定效应;判断;决策 分类号:B842; C93 1 锚定效应的提出及相关实验证据 1.1 锚定效应的提出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下,判断与决策的结果或目标值向初始信息或初始值即“锚”的方向接近而产生估计偏差的现象 Tversky 和 Kahneman(1974)通过实验发现,在不确定情境下,人们对于数量的估计出现了向锚值趋近而产生偏差的现象。

在一项研究中,要求被试估计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中所占的比例,给每位被试一个随机的数值,首先要求被试对于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中所占的比例是高于还是低于这个数值作出判断,随后要求被试对所占比例的具体数值进行估计其中,给被试的数值是通过转动幸运轮盘随机获得的结果显示,从轮盘上得到数字 10 和 65,并分别以此为起始点作出估计的被试,其估计数值的中位数分别是 25%和 45%即使被试认识到轮盘上转出的数值是随机的,与面临的判断任务无关,却依然出现了目标值估计受锚值影响的现象 Tversky和Kahneman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锚定与调整启发式(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的概念,将锚定效应作为人们判断与决策中启发式策略的一种形式和机制人们采用锚定与调整启发式作估计时,是以锚值为起点进行调整而产生最终收稿日期:2008-02-25 *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ABA060004)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FBB070459) 、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5YFGDGX10200)和天津师大服务滨海新区专题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王晓庄,E-mail: laozhuang126@ 答案的,而锚值有可能是问题表述的一种暗示,或者是部分的计算结果,由于从锚值向目标值的调整往往是不充分的,因而产生了估计偏差。

1.2 锚定效应的多领域验证 锚定效应在众多领域判断与决策问题的研究中得到验证,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促销广告用词对购买数量决策的影响,到风险预测性问题,如估计股市指数的变化;从一般知识性问题、博彩估计问题、法律判断问题、协商谈判问题、价格估计问题,到自我效能评估、软件评估问题等,许多研究沿用并发展了Tversky和Kahneman的研究框架, 将研究扩展到现场实验和真实情境中,从不同角度证明锚定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十分活跃又难以消除的判断偏差 例如,一项以艾滋病毒携带者及内科医生为被试的研究,考察无关锚值对于患者及医生进行选择任务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向无关锚值对于艾滋病毒携带者判断由于避孕失败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对于内科医生判断病人患肺部栓塞的概率均具有显著影响(Brewer, Chapman, Schwartz, Mussweiler, 2001,2002) 他们提出,当人们面临标准范式下的判断问题,一种情况是确切地知道目标值,如,一个人知道密西西比河的长度是2350米, 那么可以直接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准确予以回答;第二种情况是虽然不知道确切的目标值,但是可以通过对目标值类别知识的提取和加工进行估计,而这时只有当锚值在类别知识的边界之外,类别知识才能在判断中有用;第三种情况是既不知道确切的目标值,也不能简单地运用类别知识进行判断,那么判断者必须要进行更为复杂的认知操作并形成一种SA心理模型。

认为与锚相一致 (anchor-consistent)知识的选择性通达的增长对锚定效应起到调节作用,当回答锚的比较问题时,判断者进行正性的假设检验加工(hypothesis testing) ,即假设锚可能就是目标值,判断者试图通过确认假设而检验假设例如,当判断者思考“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所占的比例是高于还是低于65%”时,从实际比例有可能就是65%的假设检验入手,积极搜索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于是与锚一致的关于目标值的知识很容易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来,随后产生的数值的估计就建立在这种知识的基础上选择通达模型认为锚定效应产生于与锚相一致信息的选择性通达的增长,即在有选择地补充与锚相一致的信息的过程中,锚的暂时表征(temporary representation)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建构,由于寻找了与锚相一致的信息,因此锚的表征中随即包含了偏差信息,进而影响了后续的判断这种选择性通达的信息需具备两个至关紧要的特征,即信息的可利用性和代表性Mussweiler等人还通过实验分析了类别知识和样例知识在解决锚定任务中的作用,进一步对SA模型进行了验证(Mussweiler Epley judgment; decision-making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